【文字之光】| 豆腐礼赞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评选一个“最中国”的食品,那会是什么呢?
我的答案,就是“豆腐”!
谁没见过豆腐?谁没吃过豆腐?然而, 越容易得到的东西就越被人熟视无睹 。前几天,为了撰写《豆腐的发明》这篇文章,我查阅了不少资料。一边翻书,一边汗颜,我欠豆腐一个道歉,我忽视了它的美好、神奇与伟大!
古人咏豆腐:“一身清淡七分水,通体晶莹四面光。富贵贫困皆厚爱,人人称其菜中王”。
美国威廉夫妇在他们的著作《豆腐之书》中写到:“世上最终极的美食,就是豆腐那朴实的风味与芬芳!” 外国人对豆腐能有如此之高的评价,要么是源于跳出汉文化圈,“旁观者清”;要么就是潜入了汉文化内核,体尝了中华食文化的深味。
01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貌似简单的豆腐,它却千变万化,诠释了《道德经》的思想精华。
豆腐的种类之多,多到难以想象。全国的豆腐,至少有数百种以上的制作方法,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如云南的石屏豆腐、安徽的毛豆腐、广西的靖西姜黄豆腐、湖南的臭豆腐等等,构成了“人丁兴旺”的豆腐家族。
从大的地域来说,有“南豆腐、北豆腐”之分。追根溯源,南北豆腐在制作工艺上也各有千秋。南豆腐即石膏豆腐,俗称“嫩豆腐”,制作工艺一般以石膏点制,质地柔嫩细滑,颜色洁白,味甘而鲜;北豆腐即卤水豆腐,俗称“老豆腐”,制作工艺通常以盐卤点制,色泽淡黄,含水量低,豆香原味醇厚。南北豆腐也像南北方人的性格,一个娇软柔美,一个坚韧硬朗。
我的老家在东北,冻豆腐是气候条件对北方的格外恩赐。无需刻意,只消将鲜豆腐置于天寒地冻的室外即成。冻豆腐内部形成的千层小孔,遇沸水而张大,可以饱吸鲜美的汤汁,因而是地道东北菜“酸菜白肉血肠”辅料的“标配”。
豆腐经过加工,还可以做成豆腐干、千张、油豆腐、酱豆腐、豆腐乳……单是一种豆腐干,也因地域习惯不同,配料不同,制法不同,就产生出各地区各品种的特殊风味。
至于把豆腐烹饪成各种美味佳肴,那名目更是五花八门、不胜枚举。
02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豆腐,它几乎无限的包容性和坚韧性,十分符合中国人的人生哲学。豆腐一块,人生百味。
都说“豆腐十八配”,虽然豆腐种类众多,但基本上都是寡味至极,所以才成为最好的调味载体,遇甜则甜,遇辣则辣,看似清心寡欲,实际上随“味”而安,怎样都是绝配。著名作家林海音说:“豆腐可和各种鲜艳的颜色、奇异的香味相配合,能使樱桃更红,木耳更黑,菠菜更绿。它和火腿、鲥鱼、竹笋、蘑菇、牛尾、羊杂、鸡血、猪脑等没有不结缘的。当你忙碌或食欲不振的时候,做一味香椿拌豆腐,或是皮蛋拌豆腐、小葱拌豆腐佐餐,都十分可口。时间允许,做一味麻辣烫三者兼备的好麻婆豆腐,或煎得两面焦黄的家常豆腐,或毛豆烧豆腐,绿的碧绿,白的洁白,只颜色就令人醉倒了。假如就一碗蒸得松松软软的白米饭,只此一味,不令人百尝不厌么?它像孙大圣,七十二变,却傲然保持着本体。”
豆腐与世无争,但若以为它是懦弱可欺,那就错了!俗话说:“千滚豆腐万滚鱼”,别看豆腐细皮嫩肉的,看起来弱不禁“煮”,其实豆腐是最有韧劲的。它不怕长时间的蒸煮 ,不怕高温煎、热油炸。它可以改变成任何形状:把它脱水,它变成极有口感的豆腐干、豆腐泡;把它稀释,它变成柔滑的豆腐花、豆腐羹;把它曝晒,发酵,腌之,藏之,令它发霉、发臭,但它仍然不放弃,让你闻起来臭,吃起来香。
豆腐,越“折磨”,它越有味道。如同爱吃它的老百姓一样,折磨不了,压迫不倒,方正清廉,不流于世俗。清代胡济苍诗词曰:“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属贫人。” 意在表现豆腐的藻雪精神,赞美其坚韧的高尚品格。
03
“不愁饱食令人重,何肉终渐累此身。” 豆腐是中国的一项伟大发明,自诞生以来,它注定要和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息息相关。
豆腐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我国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公元前164年,刘安在安徽省寿县与淮南交界处的八公山上烧药炼丹的时候,偶然以石膏点豆浆,从而机缘巧合的发明了豆腐。
中国古代历史中,弥足珍贵的肉类蛋白几乎被“朱门大户”霸占殆尽, 大多数贫困百姓,很少能吃到肉,只好以谷物为主食。而豆腐材料便宜,制作简单,口味鲜美,成为极好的平民食品。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豆腐,平民百姓,尤其老弱病残者维持生命将何其艰难!
古代,五谷杂粮的顺序是稻黍稷麦菽,豆子排在最后是有道理的,豆子极难消化吸收,所以民间有俗语“吃豆攒屁”,豆子吃多了屁一定很臭。可豆腐就不一样,豆腐又好吃又好消化。
豆腐将大豆的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大豆的营养在豆腐中尽情升华。豆腐素有“植物肉”之美称。含有铁、钙、磷、镁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生元素,还含有糖类、植物油和优质蛋白,其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可与鱼肉相媲美,乃植物蛋白中之佼佼者。可以这样说,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它全有,且消化吸收率可达百分之九十五。科学家研究豆腐时惊奇的发现:豆腐的营养价值与牛奶接近,可以想见,中国人在缺少动物蛋白的古代,能繁衍至今,豆腐功不可灭。豆腐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民族的母亲食品。
有一则古代笑话,反映了豆腐与中国人相互依存,难解难分的情结。某人嗜豆腐如命,常对人说:“豆腐,吾之命也!“然赴一宴,见鱼肉埋头大啖之。人戏之曰:“尔命亦在,何不食豆腐乎?”某回曰:“见鱼肉就不要命了。”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勤俭持家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豆腐也最善解人意。没有任何一种食材能像豆腐这样没有丝毫的浪费。
从黄豆到豆浆,再到豆花,经过这一步步的操作,最后呈现出的才是一板豆腐。有人笑言:做豆腐生意的小贩最保险,做硬了是豆腐干,做稀了是豆腐脑,做薄了是豆腐皮,做没了是豆浆,万一卖不完,搁臭了还能当臭豆腐卖。就连豆腐渣,和野菜煮在一起,当年也是穷苦人家难得的美餐。
须知淡泊生涯在,水乳交融味最长。于中国人而言,一口豆腐白菜能解决了温饱,一盘“一清二白”透着做人的坦荡;小巷深处挑担人悠远而低沉的一声“豆——腐”,荡起的是最普通也是最入耳的“中国好声音”。
豆腐,是一种食物,是一种精神,还是一种文化。
选一样“最中国”的食品,非豆腐莫属。
本文由“文字的力量大联盟”助力。
【文字的力量】是由文字的力量大联盟秉持“为好文找读者,为读者找好文”的价值理念设立的专题,专题目前不接受投稿。广大优秀作者可以投稿到它的遴选专题《摇篮》中。
我们编委会从中选出优质文加以推广,让你的文字在飞扬中发力。我们期待你的优雅亮相,你若能甩出掷地有声、灵动有趣的文字,我们定会用足够的真诚与你的文字共舞。
诚邀你的加入,让我们一起寻找文字的力量。
我们都是见证官:见证优秀,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