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读书
2019-06-14 本文已影响34人
行者无疆yy
读书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活动,爱是因为它的好处实在太大,恨则是因为阅读的过程有时真的很痛苦。正所谓“爱也匆匆,恨也匆匆,一切都随风”,正是因为爱和恨,才让阅读成为一个有研究价值的活动。
读书的好处可能人人都知道,无论是古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也好,还是近代“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好,读书无疑给人的心智带来了成长,给人的视野带来了拓展,给人的智慧带来了启迪。既然读书这么好,为什么很多人还是不读书呢?其实这是与读书自身的属性有关。读书需要你心静如水,需要全面调动大脑来记忆、思考,这个过程短则持续几十分钟,长则持续数小时。现代社会太浮躁,人们很难心无杂念地静心阅读,而且记忆和思考又是两项最令人生厌、最费力的活动,谁愿意放着好玩又不费力的事情不干偏偏选择这种事情呢?
此外,阅读是个投资大见效慢的事情,有时候坚持了一年读了几十本书可能也看不出多少获益来。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如此之快,时间如此短缺,哪会做出这种“赔本”的买卖呢?
所以,现代人不读书就不感到奇怪了,人们成长模式大致变得如此一致:学生期间成长靠读书,毕业后成长靠社会经验。然而,当你的事业达到一定地步,或者年龄达到一定岁数,读书的重要性又会重新暴露出来。读书,无疑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针对浮躁的现代人,如何能让自己重操旧业,拿起书来读呢?
正所谓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有个合理化的动力对于不读书的现代人十分有效。寻求这份动力,可以加入一个读书会或者约朋友一起读书,读完书后两人进行讨论或者辩论。可以写写书评或者拆书稿,给公众号或者杂志投投稿。可以在豆瓣或知乎上给那些写过书评的人进行回复,讨论。总之,办法终究要比问题多,在读书过程中慢慢探索,当你尝到读书的甜头时,恭喜你,阅读习惯即将形成,书这位好友将走入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