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学习:怎么让团队“自动”成长?
学习了怎么盘点和盘活人才,你可能也会发现,这些管理动作还是更聚焦单点上的突破。
想要成为一名高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不能只通过看一两个能力项,搞一两次培训来解决问题,而要有全局的视角。你需要关注的是,整个团队所有和业绩相关的能力项,以及怎么做系统性的提升。
所以,我们需要做团队学习,让每个员工自学习、自成长?
根据我的观察,员工的状态总会向两个方向发展:
- 一种是过于自信。他们有强烈的晋升意愿,他会觉得,在当前岗位已经做得非常好了,该学的都学会了,没什么可以再提升的了。如果内部没有提升的机会,外部一定会有,他大概率会选择跳槽。
- 另一种是过度自卑。从你的角度看,他已经非常优秀了。工作能力强、业绩好,你想给他更多锻炼机会,但他自己担心能力不够,担不起更大的责任。自己给自己打退堂鼓。
如果你发现团队里的员工,总是无法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有清晰准确的认识。那在大概率上,还是你的“土壤”出了问题,“苗子”不知道怎么自己成长起来。
当员工不能完整认识到职位能力要求时,他容易对自己的能力做误判。要么觉得没学到东西,要么觉得学的东西太多。
这时候,你就要赶快给他们一张“学习地图”,让他们完整地了解,自己的职位从基础,到进阶,再到精通的“升级打怪全景图”。
现在,我把“学习地图”这个工具教给你,你要根据你的业务和团队情况,先绘制出适合的学习地图,然后再让员工用好它,自己去成长。
1、学习地图三要素:关键挑战、分层学习目标、交付物证明
我在下方附上了简化版的“学习地图范本”,你可以借鉴参考。
image.png“学习地图”要包含三大要素,分别是:关键挑战、分层学习目标和交付物证明。
(1)先来说关键挑战。学习地图一定要从关键挑战入手。
我拿电商运营岗位来给你举例:典型的电商运营,有4大类任务,分别是:流量运营、店铺运营、商品运营和活动运营。
每个任务里,都有好几个让团队睡不着觉的真实挑战。
比如,活动运营里面,可以细分出活动准备、活动预热、活动爆发和活动复盘等等,一共16个挑战。具体到活动运营的各个任务,团队又有很多,让他们发愁的具体问题。
比如说,马上双十一了。活动准备期,该如何进行跨部门的资源整合?活动预热期,如何进行站内外资源的准备?活动爆发期,怎么监控异常事件?活动复盘期,怎么进行有效的复盘?等等。
这些,都是学习地图的一部分。你要把这些挑战分成几个大类、小类,让员工有的放矢地去学习。知道自己懂什么、缺什么,就像拼拼图,他们的学习会更有目标感。
提醒一句:一般来说,任务背后的关键挑战,要控制在十五个左右。
关键任务太少了,颗粒度不够,会导致课题太大。比如,怎么做好电商活动运营?这种题目就太大了;如果挑战太多,团队又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
(2)有了挑战列表,接下来第二步,还要分层定义学习目标。让员工看到一个升级打怪的成长之路。
我之前有讲到:“培训的结果要行为化”。
那么,你就需要把同一个挑战下,不同层次员工要做的、行为上的改变,给定义出来。
员工的学习,是要分层级的。不同层级,要学的东西当然也是不一样的。
我要提醒你的是,区别员工是什么级别,不要只看公司的职称。有的公司会高配,比如,明明员工是主管级,但为了在客户面前显示对等,会对外叫经理级。有的公司干脆没有这种分法,走的是专家路线,比如初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等。
我给你一个判断的尺子。所有的员工,基本上可以归为四级,基础、进阶、高级和精通,对应着传统的职级序列就是专员、主管、经理和总监。
- 专员级员工,或者叫基础员工,一般要在他人指导下工作。他们工作的计划周期,是完成单天或者单周的任务,他还是生手。
- 主管级,或者叫进阶级员工,是能够独立工作的人。他们的计划周期,是完成月为颗粒度的任务,是个熟手。
- 经理级,或者叫高级员工,指的是在某个领域已经熟能生巧的巧手。他们能够指导他人工作,他们要以年,至少是以季度为计划单元。
- 总监级,或者叫达到精通水平的员工,他们能够指导多部门、多体系工作,能够做一年甚至三年以上的战略规划。他们应该已经是跨领域的行家了。
拿“活动爆发期,怎么监控异常事件?”这个挑战为例。
- 专员级员工需要掌握的,是“如何根据异常事件处理流程,发现异常问题”。这就属于在他人指导下工作。只不过指导他的,是“异常事件处理流程”。他能够发现问题,已经算达标了。
- 主管级员工需要掌握的,则是“如何用异常事件处理流程,进行异常处理”。这体现了主管级员工能够独当一面工作。
- 经理级员工需要掌握的,是“能够设计产品线的异常事件处理流程”。这体现了,我们对经理级员工的要求,不再满足于做执行,而是能够通过设计流程,指导他人工作。
- 总监级要做的,可能就是:能够和技术部一起,开发异常数据监控系统。不仅对运营问题精通,我们还要求他,对于系统、数据这些跨领域知识也要有了解。
你看,这么一分层,是不是对员工的发展要求就清晰多了?
(3)第三,你要把每一级所需要能够掌握的“交付物”列出来。
比如,经理级别的员工,在活动爆发期,能够设计异常事件处理流程。
那么,怎么证明某位主管,具备了这样的任职的资格,可以获得晋升了?这一份《异常事件处理流程文档》,就是一个证明的抓手。我管这个,能够证明工作结果的文件,叫做交付物。
每次员工要进行晋升述职的时候,不要听他讲大道理,表忠心、喊口号。把他所要晋升级别的交付物列表找出来,请他挨个拿出交付物,证明自己能完成交付物,就表示他行;反之就不行,一切都是证据说话。
人才管委会的评委们,根据员工自己的举证,对他的晋升资格进行评估。
2、用好学习地图三件事:攻关小组、学习制度、学习氛围
定义好学习地图三件事:挑战任务、分层次以及交付物,一个“升级打怪全景图”就做好了。
但光有这几样还不够,想让下属们用好这份学习地图,你还要做三件事,这就是:攻关小组、学习制度和学习氛围。
首先,管理者不要大包大揽,把员工的学习成长变成你的活。你要让团队“自学习”。
你可以在每个挑战后面,放一个课题攻关小组,选一个管理班组成员牵头。然后把最优秀的,人才池里的经理、主管、专员们放进来,让他们定期发布最新的研究成果,作为讲师给全员进行培训等等。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给这些人才池的种子选手们,提供证明自己能力提升的交付物;另一方面,经验来自优秀的一线员工。实战接地气,才能让最好的员工,培养更好的员工。
你可以让不同的学习小组,轮流安排学习时间。
我以前的做法是,每周四下午五点到六点,大家放下手中的工作,进行一个专题的学习。一个季度十三四个星期,正好把所有的挑战课题轮流走一遍。每个季度进行一次迭代和复习。
团队彼此你教我,我教你,大家学习参与度一下子高涨了起来。
有了地图之后,你可能会发现:你的下属们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愿意做分享。
我分析起来,无外乎这几种原因:经理们不愿意分享,是因为他们业务都忙不过来,而且公司也没这方面的考核;优秀员工们不愿意分享,是因为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看家本事拿出来呢?
要想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解决的工具有两个。你要把学习分享的制度和氛围建起来。一个“硬”,一个“软”,两手都要抓。
我先来说团队学习的制度。
和你讲一个案例吧,前阵子有一篇朋友圈文章刷屏,叫《海底捞店长月薪12万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里面提到了海底捞的人才制度:原来,海底捞的店长工资,不仅来自于自己的本店分红,还来自于他培养出来的徒弟,甚至徒孙的店铺的业绩分成。所以,在海底捞,基本上不存在店长不愿意培养人这个说法。
当然,并不是说直接用钱激励的制度才是好制度。
宝洁、华为这些成熟的企业,也有类似的制度。比如,培养他人,是员工晋升考核时候的必要条件。我自己做中层管理者的时候,也出台过硬性规定:每个员工,“分享经验”这件事,占到整个业绩的权重不低于30%。
这些安排,都是从制度层面,把分享经验、培养他人这件事情,给明确下来。
当然,你总是靠制度去压员工,大家容易反弹。你还要学会软的一手,那就是建起团队学习分享的氛围。
在宝洁就有一种写成功案例邮件的好习惯。每次课堂培训结束,大家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工作中之后,要写一封成功案例邮件。
我至今还记得,我刚到公司的时候,就把学到的一个 “如何有效进行店铺货架管理” 的知识,用在了我负责的客户身上,取得了业绩突破。
当时,我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把这封邮件发给了我的上级。我的上级主管一看,觉得我运用的特别好,就把邮件转给了她的其他五位下属,然后抄送给了华南区市场总监。
总监看了之后,觉得这个案例,在整个华南区内部看起来都算不错,又转发给了整个市场的所有同事,并且抄送给了她的上级,也就是渠道销售负责人。
最终,我的案例邮件在整个渠道内部被分享。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莫大的荣誉。
你想,一个刚走出校园的菜鸟,居然也能够给整个渠道做分享,那有多激动人心。
同时,和我一起进公司的小伙伴们,则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他们也卯着一股劲,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拿出自己最拿手的案例,期待被更多的同事看到。你看,那些来自一线的案例、最佳实践,就这样源源不断地在组织内部流动。
如果员工在你的团队里,总是“要么觉得没成长,要么觉得学不过来”。很可能是缺少一张“升级打怪的学习地图”。
绘制好学习地图,记得要包含三个要素:关键挑战、分层学习目标和交付物证明。当然,要用好学习地图,你还要抓好三件事:攻关小组、学习制度和学习氛围。
分享一个你用过的或者经历过的,提高员工学习参与积极性的方法。
<<<得到·汤君健·给中层的管理课30讲 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