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理想的教室——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再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的同时,也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雷夫
教师不仅作为一个受益者,同时也是一个儿童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雷夫老师以他执教25年的经验,向我们展示现代教育的蓝图,第56号教室是最普通的教室,也是最神奇的教室。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 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期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现在的老师大多数都秉持着如何教好书,却不敢持育好人的心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所有师范学院校的准则,大学教会了我如何去教书,却没有让我明白怎么样去育人。雷夫老师用25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56号教室,陪伴学生成长,真正实现了教书育人的目标。
不要用成年人的思维来看待学生。 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接近。有一句话叫做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教授和学生的关系亦是如此。我们作为教育者,习惯性用成年人的思维去思考小孩子的行为,而无法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我们在要求学生做换位思考的同时,我们自己也要做到如何去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这才是平等对待,换位思考。
以信任取代恐惧。教师和学生之间属于良师益友的关系,学生既要敬你,也要爱你,而不是一味地怕你。随时做学生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学生过多的讲述自己多么有责任心、有爱心,而是要让他们把自己的信任放在我们的身上,身教重于严教。当学生对你敞开心扉时,愿意毫无保留的跟你倾诉时,你的言传身教便强于任何东西; 但唯一要注意的是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复的,所以时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欲诉有门。
惩罚有度。俗话说,严师出高徒。老师可以严厉,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亦会让学生感到寒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犯错误是难免的。 对于犯错的学生,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例如,学生在课间追赶、撞到人,作为老师,惩罚他最好的办法不是严厉批评,或者是罚抄作业,而是让他站在一旁,看着其他同学愉快的玩耍;让他面壁思过,为什么别人就不会被罚,而自己却要站在一边思过?同样的道理,如果是其他成绩好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老师也应该是同等的对待,不应该以成绩的好坏来偏袒学生。所有的学生都在在看着你,他们会以你为榜样,你要求他们做到的事情,必须自己要先做到,这样才会让学生更加信服你,而不是去质疑你言而无信。
作为老师,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是很有必要的。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可见开卷还是有益的。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实际上也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按着老师说的去做,老师推荐什么,学生就会跟着买什么!我并不是说这样不好,只是学生在按部就班的过程中学习,没有了自己的主观培养,缺乏能动性,抑制了自己发展的思维,对于后期的学习是大大不利的。
假如学生说:我阅读,是因为我喜欢,而不是老师要求我做。学生由内向外的渴望阅读,远远比老师强加给学生所谓的必读书单要来得更有效果一些。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能考虑他人的感受,心胸开阔,拥有与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有自己独立的见解,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是古代圣贤的追求。而我只希望,学生能够有这样的想法: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读书的快乐,往往都在书页翻转,轻描淡写的笔记中得到极大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