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鸟语》有感
昨晚睡前读了三秋桂子老师推荐的《鸟语》,芸芊的形象就一直萦绕在我心头,叫我不得不写一写什么才好。
其实我不知道徐玗是谁,看书也从来不关注作者。“鸟语”这个名字刚开始根本勾不起我的阅读欲望,不像新媒体文章那些惊世骇俗的标题,总是轻而易举地勾起我的八卦欲。然而,读完《鸟语》我才意识到好作品的意味悠长。就像小时候读过的《小桔灯》《背影》《燕子》《匆匆》,标题无一不是平平无奇,可其间的意义却绵延不绝穿透了时间。
读《鸟语》的时候,我的心一直悬着。我想知道那个空灵圣洁的女孩子是不是真的是“白痴”,想知道作者会怎样启发她的智慧,想知道她是不是会被哥嫂强迫突然嫁人,想知道她和诗歌会产生什么奇妙的共鸣,想知道她在作者母亲家里遭遇不幸,之后会怎么样。我一直担心着她的命运,担心这个美丽的女孩子随时会同俗套故事故事里的女主人一样,被迫嫁人生子,受尽折磨后悲惨死去,又或者融为了世俗的一员。
还好,都没有。
作者给她安排了一个“世俗”但“不坏”的嫂嫂,一个“明理”又“爱她”的秉性淡然的哥哥,还有爱她的母亲和不用为生计发愁的家境,这让芸芊的灵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最让人欣喜的是,作者的特别爱护,还有因材施教的耐心,让芸芊块璞玉慢慢现出智慧美丽的底色。我更愿意认为那时候的作者是一个单纯的良善的教师,而不是出于爱情去教芸芊。
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假如没有爱情,他是不会带芸芊去上海的,更不会注意到芸芊在家里的冷遇,还愿意带她逃离世俗,返回自然,义无反顾。这里不得不提的是,他是一个好人。有太多故事讲述游子和少女一见钟情后做出出格之事,而后一走了之,女孩独自抚养孩子悲惨死去的悲剧。故事中的每个转折,芸芊都有可能陷入这样的悲剧,这让我每每提心吊胆。毕竟,对那个年代的女孩子来说,遇见的每个人都是人生的重大转折。
我很感念作者对芸芊的爱护,她才有可能在杭州的那个尼姑庵里找到灵魂的归宿。同时,我对芸芊的决定肃然起敬。全文中她的命运都是被动的,可我忘了,她在被全村笑为“白痴”的时候,依然每天去跟鸟儿说话谈天,还有坚持吃素。在她热爱的世界里,她有着绝对的主动权。这样炙热地爱着什么的灵魂是普通人抓不住的,在那个世界里,世俗的一切通通都要后退,哪怕是爱情。
结尾又提到了《金刚经》,那本作者和芸芊一起看过的金刚经。芸芊临终前把它寄给了作者,这意味着什么呢?爱的回声Echo友友认为这是芸芊和作者的错过的爱情,芸芊其实一直在等他。这个设想触动了我。作者自认为在俗世漂浮的自己配不上芸芊圣洁的灵魂,强行拉她入尘世,只是对她的亵渎,可芸芊的想法呢?世事无常,人也会变,俗世中一起读金刚经不也是一种结局?假如故事从芸芊的角度讲一遍,会是什么样的?
山人随感老师提到芸芊其实也是作者自身,我深深赞同。作者厌恶在俗世的追逐,厌恶不停地漂泊,向往自然的宁静、清新、美好。芸芊是他的对照面,一面向往,一面又怕亵渎。
故事由《金刚经》引发,又以《金刚经》结束,引人遐想。文中的场景描写很细致,很优美,引人入胜。全文没有大开大合的转折,只有细致入微的点滴变化,却时刻牵动着读者的心绪。芸芊的形象生动鲜明,又带着朦胧的美感,让人读完久久不能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