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意思简书历史专题精选中国武术修行之路

2020-06-26

2020-06-26  本文已影响0人  浦阳江

传统武术技击之所以为传统:中国搏击往事

作者:李通国

一个个自诩为正宗的“传武大师”被KO了!

而此前已经有不少的自称是最正宗“传武”的好手,凭借着从武侠小说里得到的信仰,试图站出来与现代搏击较量,以正传统武术之声名。可是他们奉若圣明“触之即飞”“四两拨千斤”之类的技艺突然都失灵了。每一次的结果一定是他们被现代搏击手灵活的运动搞乱了阵脚,被他们坚实的臂膀、迅捷有力的拳头,打到找不着北。

事实上,如果他们早一天,早一年,可以早上四十年,愿意自告奋勇站出来跟现代技击,或是中国散打较量,甚至可以早上九十年中国武术技击转型尝试期的“散手”较量,他落得一样是今天的下场。

其实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较量。图片来自网络。

一 遗忘的往事

这样的一幕在四十年前,中国武术散打初创时期已经上演过。

1982年北京市举办了第一次散打比赛,散打教练梅惠志带领北京散打队出战,很多民间拳师也参加了比赛。“当时民间参赛的人数有上百人,其中有八卦、心意、太极、大成、通背等拳种,比赛开始没两天,一看进入半决赛的选手,都剩练散手的了。民间武术的招数多,但多没有经过对抗训练,一上擂台就抓瞎。对抗起来根本没有反应,挨上两下就不打了。比赛打得很沉闷。”【1】

20世纪80年代中期,梅惠志带队参加了河南少林杯、武当山擂台赛等比赛。比赛的会场很是热闹,民间武术高手济济一堂,有人身着奇装异服,有人扮成行者武松或者扮成道士样,甚至还有人当场表演绝活,一掌把钉子从木板里拍出来。热闹的只是开始,比武的结果却很简单。情况每每是这样的,开场前民间武师架势十分漂亮,开打后,三拳两脚即被散打运动员击下台。在体能上,很多民间选手都坚持不了一个回合。往往练了十年功的人,被只经过一两年专业训练的运动员打败。【1】

若是武术实战较量,“高手在民间”的神话,那些意气风发的青年格斗士们谁会相信呢!

1980年代散打实验的参与者,当年的什刹海体校散打教练梅惠志先生

这样的一幕在九十年前,中国武术技击转型试水时期已经上演过。

1929年深秋杭州“国术游艺大会”,今天人们称之为千古一会。这是第一次全国武术比赛大会,此前的中央国术馆只举办过系统内的武术比赛,再之前的大清国只有皇家的摔跤比赛,可不曾有过全国级别的武术赛事。

此赛,太极拳技击选手无一人拿到名次,有一江西老僧上台比试,被打塌头骨,抬上救护车。最后比赛的最优胜者都是中央国术馆的学生,谁也没有见到传说中的民间高手。

比赛没有看到高深的内功,没有发人于丈外的场面,优胜者的打法让人深思。

王子庆运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战术打法获得冠军,其不招不架甚至中招反击的打法颇像散打,且身高体壮,以力降人,非传统观念的以巧取胜,倒合乎现代比赛分体重级别的观念;朱国禄借鉴拳击打法,善于声东击西,虚实结合,好似人们对散打“拳击加腿”的指责;第四名曹宴海,不怕“起腿半边空”,以里缠外踢,勾挂起落易如手便的腿法横扫各路豪杰,与重视腿法的散打还是有着相近的一面。

九十年风云沧桑,中国武术天翻地覆换了人间;四十年风风雨雨,武术散打在不断地与国内外实战较量中,业已走向成熟。

今天,无论哪一个所谓的“传武大师”捧着不知何方传来的功夫,装神弄鬼,造谣惑众,蛊惑人心。只要他企图与现代技击叫板,他本人比他的技术死的更惨!

传统武术大师们忘记了,或者他们被所谓的神圣的“传统”蛊惑了头脑,蒙住了双眼,从来也不曾思考过:

大时代在变,武术的内容与形式早已随之而改变。

二 百年中国技击方式演绎

百年中,中国武术技击方式几经变革,而变革是为着与世界搏击接轨。

1 大清主流技击是摔跤

大清的主流技击,满族布库

大清是满族人主导的天下,他们的徒手技击——摔跤成为主流技击方式,就如同今天武术散打是中国的主流技击方式一样。倘若一个人想要在武坛上出人头地,非得参加主流技击,还要取得统治阶层的认可才行,在专制时代尤其如此。民间技击常常对主流技击追随和模仿,太极拳散手就是类似于摔跤的一种技击方法。杨露禅的太极拳学自陈家沟的陈长兴,今天陈家沟传承虽然各方面与早期相比有很大程度的改变,但是它的散手仍然很容易被人们误以为是摔跤。

可以想见得到,当年的杨露禅大师凭借的是一手摔跤技艺,战败了满族的摔跤手才在北京站稳了脚跟。

2现代擂台初尝试

民国国术伊始,也十分重视摔跤。

民国中央国术馆的摔跤

1928年中央国术馆成立后,最初分为少林门与武当门,不久,国术馆改门为科,以拳术、摔角、器械分为三科。摔角(民国的写法,今为摔跤)作为单独一科,学科地位也大大提高。摔角定为国术馆学员年终考试的必考科目以及全国国考比赛项目。

但是,有一个人的出现打破了摔跤一统传统徒手技击的局面。

1928年10月由南京中央国术馆举办了第一届国术国考,最终第一名由精善形意、摔跤以及西洋拳的实战派武术家朱国福取得,且朱国福的两个兄弟朱国桢与朱国禄也同时进入最优等15人之列,震惊全国武术界。当时人们都认为朱家兄弟在技击对抗上有惊人的成绩,是他们都深入练习过西洋拳,并将其步法走位与打法融入进形意拳之中。就是因为这件事掀开了中国武术技击改革的序幕。彼时,武术中的积极派武术家主张武术应当走向实用,以应付国际间的比赛,提高国际地位;消极派武术家主张武术应当强身健体。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显然没有轻易对二者做出否定,这也决定了中国武术日后朝向两方面齐头并进的发展战略,一直影响到今天。1931年在馆长张之江的大力支持下,朱国福提出“斥花架、重实用、练为战”的思想,在教学中大胆进行革新,大量增加搏击课中的西洋拳及摔跤课的练习量,加强散手对抗训练。

朱国福,散打的先驱

中国武术技击现代化从此时开始,因朱国福开始。

中央国术馆推动下技击技术改革成为中国现代散打的雏形。

3 共和国擂台竞技的探索与成熟

民国时期的散手萌发,其后由于连年的战争和政治运动,现代技击的探索暂时搁浅了。

直到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此时整个世界在竞技搏击对抗上处在蓬勃发展的黄金期,如日式踢拳、美式拳击、泰国拳,毗邻的香港也已经借鉴各国技击发展港式自由搏击多年。为了赶上国际搏击水平的发展,1979年3月国家体委确定先在浙江省体工队、北京体院和武汉体院三个单位首先试点散手。

民国时期散手技击技术并没有出现断层,中央国术馆培养的武术家在1980年代为这一轮的技术探索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散打有对民国时期散手体系的借鉴。

北体早期的散手体系是由民国时代南京中央国术馆出身的张文广教授所创编,因此主体上沿袭了当年国术馆的踢打摔组合的散手结构,而后由其学生夏柏华教授正式接班参与制定散手试点考察、规则制定、裁判等工作,并于原先的散手体系基础上继续实践研究进一步扩充和细化,出版著作《武术散手训练初探》。

张文广教授指导北体的散打队员

也有优秀的传统武术家在传统武术基础的继承和改造。

浙江武术队的教练王信得师承国内一个鲜为人知的的门派“少林金刚禅自然门”。少林金刚禅自然门拳术套路有三十二套,其精华部分为龙、虎、狮、豹、蛇、鹤、雕等七套,各有特点。其技击术也有七法,即踢法、打法、摔法、拿法、撞法、推法及扑法等,其中对踢法十分重视。王信得于浙江武术队执教期间在金刚禅自然门技击术的基础上用数月时间就训练出一支浙江少林散打队,他的散手体系不用护具,形成快速而又勇猛刁钻的立体打法。【2】

著名武打演员计春华当年的浙江散打队队员,与队友练习少林散打

孙豹隐建立了第一支陕西散打队。他曾先后拜形意拳家刘实君、八卦掌名家郭叔蕃等人为师,其形意拳风格兼具山西及河北的特长和优点,整齐协调,发力脆狠。在技击的训练中,他以形意拳为基础,吸收国外搏击技巧,从实战出发,研究出一套既有武术风格又较为实用的散打体系。在武术教学反对只练套路,不会实用,也反对只重散打,不习套路,提倡二者有机结合。【2】

形意拳家孙豹隐与人说散打

还有很多的优秀传统武术家加盟到这一次的中技击术大变革中,为丰富中国搏击技术贡献了个人才智。有他们的激情参与,中国散打在四十年的搏击实践中,羽翼日益丰满。

中国武术一直再变。有时代的加以,也有自身求变的本能。

中国武术不是静止不前的僵死的招式,而是不断演变的活的形式,活的灵魂。

三 传统武术之所以为传统

中国的武术内容与形式一直在变革,谁是传统?

武术技击的发展有一个适应时代变化的趋势。在这场变革的大趋势中,有的武术技击方式已经不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这些相对于新的武术技击形式就成为一种传统。

以太极拳为例加以说明。

有清一代,摔跤是国家武术技击的主流形式,太极拳技击能够适应主流,它的技击形式和练功方法就被主流全盘接受。

在民国武术大发展时期,有两个主要的发展方向,一是推动全民健身,二是技击擂台化。

这场风起云涌的大变革中,太极拳运动适应普通大众对健身的向往,成为一时之尚。但是在技击擂台化实验中太极拳技击方式明显不能适应,相反,不少运动员已经感受到西方拳击在移动较量中的优势,已经积极学习并把它们运用到比赛中。

有清一代两百多年间,中国武术缺少擂台徒手格斗比武形式,很多优秀拳术中的格斗方式由于没有机会在实战实践中总结研究发展,消失殆尽。被大清主流接受的徒手格斗形式无法在民国新兴擂台比武中发挥作用。

这样,太极拳技击退出主流技击。但是太极拳的技击方式和太极拳的功法和套路却在民间找到了生存发展的土壤,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北到南,从政府人员到社会民众,无不以学习太极拳为荣。

所以,太极拳技击在民国时期就已经成为传统,但是它在民间成为时尚的事实掩盖了它技击形式已经落后于时代主流的缺陷。

对武术历史不清楚的人们常常误认为在民国时期,太极拳技击无往而不胜。他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想法,一个练太极拳的人之所以不能够战胜对手,是因为没有能够掌握太极拳技击的精髓。

从民国到今天,以教授武术为业者,打着传统的幌子,利用大多数国人崇尚传统和慕古的心理,编造各种各样神奇的传说故事。武侠小说借势兴起,武侠电影推波助澜,武术技击终于被演绎成了人们心中的神话。我们内心“慕古”的思想,错把它当成了无所不能的宝贝。

这吹出了的肥皂泡总有破灭的时候。

九十年前,所谓的“传武”神话就被打破了,只是当年的传媒不发达,全国能够了解事实的人屈指可数。四十年前,“传武”神话又被打破了,可惜,当时正是“武术热”,各种造神运动此起彼伏,谁也没有太把他们当回事。

今天资讯发达,纸包不住火,传奇将不再奇!神话将不再神!

太极散手,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四 结语

谁是传统武术技击?它是主流技击发展的时候,遗落在民间的技艺。它之所以称之为传统,是因为它们已经不适应主流技击的发展。

传统武术就如同文化遗产,如果它不能在新时代与人们的生活产生关系,那它必将退出历史舞台,成为真正的文物,只能摆放在博物馆里供人们欣赏。我们庆幸的是,太极拳没有成为文物,它的套路功法和技击形式,运动适量,温文尔雅,从容技击,更能够适应城市化时代的人们对健身休闲娱乐的需求。

我们相信,太极拳历史上的大师也是货真价实的大师,他们在他们的时代里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他们把他们的技艺发挥到了极致。了解了历史,便不再神话大师,大师应该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今天的传统武术大师应该回归到他们自己的圈子里。一个人的技能与认知总是有限的,大师越过了界限就是成了名副其实的“砖家”。

让我们的武术回归到健康的发展轨道上来。

功法套路,自然可以修身养性;传统技击也可以防身自卫。

中国武术蕴涵着中国古代哲学、美学、兵法等思想,是文化,也是技巧,在今天一样可以发扬光大,造福人类。

注释:

[1]韩贺仙.武之魂.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

[2]徐帆.中国技击百年.见知乎徐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