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陈丹青《局部 3》感记 2
2 艺术品的物竞
一句美诗,一段妙曲,一副好画,是“文章本天成”吗?
是的,艺术有天择。以文艺复兴时期所有画家中的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的作品为例,它们绝然不是“妙手偶得之”,必有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就像渐修与顿悟、沿袭与变法。一个形象,一类题材,一种技法,会被一个人反复琢磨精进,之后还会有人接替提升。如果掐头去尾,单单崇拜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就像目睹空中楼阁所引发的惊叹,大多是不明了云遮雾罩的部分所致。
但艺术品同时也有物竞。好比一个人的成功,要先论能力。能力超出其他竞争者时,就要论新的要求,比如性格。总之,如果一直处于竞争中且渴望成功,需要克服的挑战是层出不穷的。而且,在尚未完全掌控局面之前,还会受到环境施加的影响,例如可能存在“贵人”。“人生不得已才当主角,能够当配角尽量当配角。”这是曾仕强说的,还有一句是“没有靠山和背景,尽量少表现。”
但,即便在有关艺术的谈论里,艺术品也只是谈论的面貌而已。而,艺术的天择与艺术品的物竞过程,大约就是艺术史。杜尚讲,“作品的著名程度,取决于被谈论的次数。”比如米开朗基罗《创世纪》、达·芬奇《蒙拉丽莎》,就像努力的人,终于从海量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靠能力值,也靠关注度。
陈丹青讲,“历史叙述就不该简化。”然而,完整记录一个时代是不现实的,很多信息没有保存流播,或者根本就是一过了之。此外,全面了解一个时代也是不现实的,即便身在其中,我们耗费在日常里的时间精力也不能挪用多少。
每个时代对待过往时代艺术品的态度,择其主要作为代表也就可以了。如果这代表能说得清那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更是善之善者也。是以用标准来匡选代表,在大跨度的时空里让一切显得顺理成章,这很重要。也可能不必这样理解,因为不全然是作品说了算,而主要是人说了算,这有关话语权。难道这是给艺术以上限、给人以底限?
“学问也不能简化”。然而,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甚至没有艺术家,只有艺术品。总之,艺术史的标准与代表,应当就是不同艺术史呈现出不同面貌的原由。这样深究下去,直觉艺术史不可能在艺术视角内完成。
——2022年6月8—9日,如兰之州。引文主要来自陈丹青《局部 3》之二“湿壁画的世纪:大师辈出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