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邀请
2018,我儿子20岁了。
我记得,是在2015年“对话”这个词进入我的心中,是儿子说的“妈,有时候我还能跟你对话”。那一刻,我有些窃喜,还有更多的懵懂。窃喜的是,我自以为这是儿子对我多年的学习改变的肯定。懵懂的更是儿子“对话”这一需要背后的深意。
带着那份困惑,我依然寻寻觅觅,直到我遇到李崇建老师。
讲座现场,我听到“兵乓球式对话”一词,我看到孩子们在老师面前敞开心扉,我被老师的魔力深深吸引。
后来,有朋友送了我一本老师的《心教 方法对了,孩子就优秀了》。我又一次被吸引,被感动,被触动。我亦在与人的接触中,偶尔试着践行老师的方法和语言,神奇的魔力一次次出现。我越来越折服。
再后来,我陆续买了老师的书,一个人静静地读。有时候,我泪流满面,自己心底的一抹痛被触及,然后那份痛慢慢地先退;有时候,我似乎看到身边孩子们眼底的那份无奈和无助,我的心紧紧地揪在一起,我知道,那是一份对被看懂,被理解,被支持,被尊重的渴望。而我,也在与身边孩子们的一次次相处中发现,如果,我们能够与孩子们对话,我们便可以给予孩子们那份被看懂,被理解,被支持,被尊重。
李崇建老师说,对话的精神是彼此分享,彼此了解,彼此给予,彼此交流,彼此尊重,彼此接纳……根基于“彼此”。彼此是人与人的分享,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透过对话这座桥梁,人们参与彼此,生命有了流动,世界因此而丰富鲜活……
植基于人的对话,就不会局限于“说服”、“伤害”或“关心问题”,而是关心生命本身。
因此,对话的本质,在于关怀、欣赏与好奇。
是的,关怀、欣赏与好奇。
我愿意我的生命中充满关怀、欣赏与好奇。亲爱的朋友,如果,你也有与我相同的愿望,我想邀请你,我们一起来,读书,分享,交流,彼此支持,彼此陪伴,一起开启一段不一样的共修旅程。
一份邀请共修书目:《麦田里的老师》
共修组织人:杨丽娟
共修时间:每周三上午9:00-12:00
共修地点:西安市科技二路龙记观澜山1-2-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