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53】谈第十章读整本书的步骤

2020-06-13  本文已影响0人  易苏打

今天讲最后一章读整本书的步骤。

泛读全书,把握整体脉络

细致阅读一本书的第一个步骤是把握整本书的脉络。想象一下,如果你刚到一个新的城市,想要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一下城市的全貌,感受一下它的特点和氛围,最好的办法就是骑上自行车或者开着车闲逛一圈。可是,一说到阅读,却很少有人意识到泛读这一步骤的重要性。

在阅读某些书籍之前,有必要先梳理出整个学科的知识脉络,完成大致定位。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宏观的阅读方向,系统地组织读到的信息。至于哪些书籍需要投入这部分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得根据书籍本身的价值高低及你个人的阅读目标来定。

接下来要从一大堆拼图碎片里找出4个角来,这个步骤相当于阅读一本书的封面和封底。现在市面上的大部分书都会在封面和封底上放置内容简介或者作者简介,阅读封面和封底,是在最短的时间里形成对这本书大致印象的最佳方式。此外,浏览目录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合理的目录可以为读者提供整本书的结构、篇幅重点等许多有用的信息。把目录与之前读到的内容简介、作者介绍结合在一起,可以让我们对整本书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如果是一本比较重要的书,我建议大家再花一点儿时间,根据现有的信息给整本书画一张视觉卡片,在精读的过程中把它放在手边,当作指引阅读进度的地图。

摆好了4个角的位置,接下来就要拼出4条边,给整幅拼图搭起一个框架。这时,我们之前学到的“画圈练习”就派上用场了,你可以用这种方法在5~10分钟的时间里把整本书都快速地浏览一遍。尽管这样获得的信息极为笼统,甚至谈不上什么理解,但梳理出脉络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此外,知道了大概的内容,在真正阅读的时候就能根据兴趣和阅读目标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从而提高阅读的整体效率。在我看来,这种快速扫描的能力甚至比实际阅读更加重要,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极短的时间里准确地判断一本书的价值。在发现这个窍门之前,我总是在认认真真地读完至少1/3的正文之后,才发现某本书的内容其实毫无新意,根本没有任何阅读价值。就算那本书确实值得细读,我也得花上至少30分钟的时间才能产生初步的认知。现在,这个过程至多需要10分钟。遇到只需泛读的书,我可以只通过这一个步骤就找齐自己需要的全部信息,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如果把一本书比作一锅肉汤,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捞出尽可能多的肉。既然如此,第一个步骤自然是撇沫了。根据我的经验,每一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都是精华信息。在第一段中,作者经常会叙述整个章节的架构,提出需要探讨的问题。最后一段往往是整章内容的总结和中心思想的升华。在这两段中,又数每一段的第一个句子最有价值。在超过95%的文章中,开篇的句子都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果是自己的书,我们就可以顺手画上重点标记。很多人在第一遍通读的时候都不敢乱写乱画,怕影响之后的精读。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没必要。用铅笔做标记,随时可以修改,即使在精读的时候确实发现重点有所出入也没事。不过,做标记的技巧还是留到后面再探讨吧。

一旦发现了与所需信息相关的关键词,就稍微放慢垂直方向上的视线移动速度,直到找到直接相关的一段内容,再切换到精读模式。读完一部分,再从最大的S曲线开始,用同样的方法继续“扫描”。

在泛读这个步骤,我们可以激活并且整理自己原有的知识脉络,给新的知识预留出一定的空间。这样一来,接下来精读的时候就能更好地一一对应,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这相当于提前为自己的理解、吸收和记忆打好基础。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泛读的时候把整本书划分成几个部分,安排好阅读的进度。否则,我们捧着一本几百页甚至上千页的大部头,会很容易产生厌倦感,觉得完成阅读任务简直遥遥无期。阅读一本书好比参加一场马拉松比赛,再专业的运动员跑完三十几公里以后也难免产生疲劳感。因此,只有一心想着冲向终点,才能给自己打气,重新找到动力。我们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也要给自己设计一系列的小目标,逐一实现每个小目标,总比从头到尾都盯着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要轻松得多。

如果我们通过泛读确定了一本书是有价值的,那接下来就是精读了。刚才我们已经说过,精读的时候要按照自己的进度安排与目标逐一完成。可是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要用几分钟的时间快速阅读第一部分的内容,并且在页边标记出重点信息。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我的用词——“阅读”,尽管是快速,但我们这一遍却要真正地阅读,而不是浏览或者“扫描”。这一做法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搜集信息,为脑干提供更多的细节。有了这一步打下的基础,我们对整本书的印象就会进一步加深,完成接下来的长篇阅读也会变得轻松一些。

如果我们通过泛读确定了一本书是有价值的,那接下来就是精读了。刚才我们已经说过,精读的时候要按照自己的进度安排与目标逐一完成。可是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要用几分钟的时间快速阅读第一部分的内容,并且在页边标记出重点信息。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我的用词——“阅读”,尽管是快速,但我们这一遍却要真正地阅读,而不是浏览或者“扫描”。这一做法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搜集信息,为脑干提供更多的细节。有了这一步打下的基础,我们对整本书的印象就会进一步加深,完成接下来的长篇阅读也会变得轻松一些。

经过这一遍的快速阅读,你很可能已经找到了自己需要的具体信息,或者发现这一部分没有太多有意义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继续下一部分的快速阅读了。如有例外,你当然也可以再有针对性地阅读一遍。遇到已经弄清楚的部分,可以快速浏览;遇到无关紧要的部分,大可直接跳过。这样一来,你就可以留出足够的时间仔细阅读其余的重点内容。在这一步,你可以修改自己的笔记,进一步标记出关键词句。总而言之,我们阅读每一小部分内容的时候都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目标选择阅读策略。

在阅读过程中,要始终跟着读入信息的进度积极思考,争取在阅读的同时完成理解、吸收和记忆的任务。完成了这一步,你就可以进入第二部分了。这一部分的处理方法与第一部分完全相同,请你将快速阅读与反复精读结合起来,直到获取了所需的信息、达到了自己的阅读目标为止。通过一遍又一遍地信息过滤,你可以轻松地找出全文的重点,集中精力处理这部分信息。整本书的其余部分也遵循同样的阅读原则:只要达到了既定的阅读目标,就可以放心大胆地继续往下读了。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要明确全书的主线,把握好自己的阅读进度,在泛读阶段制作的视觉卡片可以起到辅助作用。

此外,时间安排也很重要。如果你计划在10天内看完10本书,那么在第一本书上就花掉8天时间是绝对不行的。如果时间紧迫,最好还是在安排一本书的进度时对每个部分所需的时间也做出安排。有了具体的阅读目标和时间限制,我们就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进度。

回顾知识点,系统理解全书

找到了全书的主线,逐一阅读了各个部分,还不算彻底完成了整本书的阅读任务。最后,还要再花5分钟时间,把每个部分的知识点一一串联起来,梳理清楚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实现最终的整体理解。由于我们已经十分熟悉全文的内容,所以最后这个步骤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加深印象,增强记忆。

与传统的阅读方法相比,这一章介绍的阅读步骤与技巧能够让你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把书里的内容彻底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为以后的复述和实际应用打下基础。乍一听,大家可能会觉得这种反复阅读的做法非常耗时耗力,但我可以向大家保证,只要经过足够的练习,即便把初步浏览、分部分阅读和最后回顾的时间加在一起,也会比原来不分主次地通读一遍的时间要短,但实际收获却会成倍增加。

阅读一本书就好比完成一幅拼图。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有了这一步的准备,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才能有针对性地筛选信息,合理地分配时间。

接下来要从头到尾快速浏览一遍,提取贯穿全文的主线,然后根据自己的阅读目标和时间限制把整本书分成几个部分。

按顺序逐一阅读每个部分。先快速浏览一遍,然后根据自己的阅读目标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反复阅读。

在页边的空白处用竖线标记出重点段落。

遇到难点暂且跳过,如果在后面的文章中没有找到相应的解释,再回过头来仔细阅读难点部分。

最后用短短5分钟的时间回顾一遍全文,以巩固读过的内容并系统地获取知识。

今天就讲到这,《快速阅读》讲完了,明天继续讲新书《超级快速阅读》第一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