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与离的选择
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小镇,那时就盼望着能转学看看外面的世界,看到有转过来的新同学获得那么多的关注心里更是羡慕的不行。可是这个愿望一直落空,原来父亲即使有更好的工作变动也不愿意因为我要转学而离开。这是多么令人哭笑不得的原因。那时没有人问过我的想法,那时为什么会狭隘到认为转学和变动会影响学习而且只有负面影响?如果那时父亲去了北京,定居在那,也许就只是房子的价格也是现在不敢想象的吧?不过生活没有如果,更不能因为当时的选择更后悔。
后来上了大学,阴差阳错的去了一个离家乡很近的三线城市,这证明了我们应该宁可去一个一线城市读普通学校也不要去个三线城市读过所谓211。因为整个环境与你周围的人对你的见识与影响是无法忽略的。后来靠着自己的努力总算去了个二线城市,因为发现自己实在不喜欢一线城市的匆忙与拥挤。二线的美丽海滨城市算是折中的不二选择。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被放逐的人,主动选择远离家乡,甚至想远离国土,那种置身于陌生环境的感觉反倒让我安心。我不喜欢一出门总会遇见认识的人,还要说些寒暄的话。但我却又希望在这陌生的环境中有一个固定的自己喜欢的家,按照自己喜欢的风格装修,用心爱之物装点,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有心爱 之人。可是几经辗转奔波,换了好多次住处,甚至店铺,生活又回归到了原点。好在现在有一个算是温馨的小窝,只是周围环境实在格格不入。
女儿自打出生已经从中国最北端到最南端都住过待过,粗略算算她应该住过至少9个“家”,从呼伦贝尔、青岛、威海到三亚,这小家伙也算走南闯北了,不知道这些居住环境的变动在她小小的身体与心灵里留下了怎样的烙印?我和女儿似乎注定要这么奔波一段日子,内心虽然希望能真正定居在某一处,经营好生活与事业,但面对“命运之流”我们也最好安于当下。因为面对不满意的situation,要么选择离开,要么选择接受,如果抱怨太多,连本来拥有的美好也会视而不见。既然虚幻的时间节点未到,不如接受目前的状态,快乐不是因为未来可以拥有什么,而是当下你能感觉到什么。
如果心中有理想生活的样子,与其纠结留下还是离开,还不如把现在的生活就过成你想象中如果离开会怎样生活的样子。想必那样即使不离开也不至于闷闷不乐,或者来了机会真的离开去了更符合心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