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在朋友圈打卡了吗

2019-05-21  本文已影响0人  玲言玲语

不知何时起,朋友圈花式打卡风靡,从英语学习到书籍阅读,从健身到早睡早起,我看到你们当中有些同学不是自己在参与打卡,就是自己虽然没有打卡,但有可能在围观同学朋友打卡,欣欣向荣的朋友圈打卡热度无限!

5月13日,微信官方发布文件指出英语流利说等学习类App软件,通过以返学费、送实物等方式,利诱分享朋友圈打卡行为违规,为非正常营销行为,严重破坏正常的朋友圈体验,违反了《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等规则,一石激起千层浪,被点名的APP纷纷发表声明,内容各式各样,重点一样:不需要再分享至朋友圈了,所以以后也会看不到你们的学习动态了,不过我今天想跟你们聊的是我们真的喜欢朋友圈打卡吗?朋友圈打卡真的能促进我们自律上进吗?

我曾和你们一位坚持在朋友圈打卡早起和记录自己学习情况的同学聊天,她说刚开始进入大学时,觉得高中太累了,大学想要放松一下,就撒欢了一样玩耍,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之后收到学业警告书时傻眼了,突然意识到大学不能这样混过去,她要改变自己,就找到自己一位在朋友圈打卡的同学让她带带自己,刚开始早起很痛苦,但咬牙坚持一段时间之后,看着每天不断攀升的打卡天数,她觉得很满足,她说打卡能让她更好地管理时间,让她更加自律,并让她确信自己在进步,她通过打卡也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也有一部分同学表示,自己只是喜欢打卡的方式,当有人问我,你怎么能那么厉害坚持在朋友圈打卡时自己感觉非常开心,能力真正提升的部分很小!这其实就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注重的只是享受打卡带来的主观感受,而不是能力本身的提升,这其实也是微信打卡这种方式饱受质疑的一个原因,就像新世相曾经发起的图书漂流活动“丢书大作战”。它称自己本意是提倡大家在地铁座位上放一本书,想看的人就看。不少明星参加并发了微博,也的确引发了大众的参与。但有另一种声音质疑这个活动像是在作秀,丢书和拾书都没有和“认真读书”真正连接起来,使得这场活动看上去更像一次营销!觉得自己享受打卡过程的同学有没有觉得自己后来是被打卡的形式快感推动着继续打卡?正在参与一场营销活动呢?

其实不管是无论是线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圈子,认识有共同价值观和目标的人,借助他人的赞赏与督促,一群人相互鼓气、相互监督的社群化成长方式,还是享受打卡形式快感的作秀式打卡,生活的主人是自己,你选择了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生活,生活将怎么回报你,正所谓“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同学们,如果想要生活回报自己更多,还是拒绝形式主义,真正养成自律,当然自律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自律的强化需要外力的辅助,需要不断的调试、磨炼、巩固、提升,需要有为自己未来投资的决心。每个人的理想有远近,目标有长短,积累有不同,成长方式肯定也不一样。很多成功的典范,都经过了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当回过头来看这段“漫长的旅程”,那种追梦的感觉是一生无法忘却的宝贵财富,也将敦促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

希望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们能成为追梦人,树立远大目标,拒绝形式主义,严格自律,分解目标,落实行动,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求真博学,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接班人,接过前辈传过来的接力棒,续力往前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