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次参加比赛课的经历
参加各种优质课的评比是锻炼自己上课的一种途径之一。尽管现在很多人都说这种表演课没有存在的必要,我想,它依然存在就有它存在的必要。就像很多人说教师的职称评审制度就是个鸡肋,应当取消,可是还有很多外国向中国学习教师的评聘制度,我以为它也有它的合理性,有一点是很容易想到的,假如职称不需要评聘了,那岂不是想要躺平的人更多?所以如果我说参加各种赛课比赛其原因之一就是为了评职称,这样想也说得过去。接下来谈谈我从教8年来几次刻骨铭心的赛课。
1.第一次市优质课一等奖。这次优质课的比赛是在领导完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硬着头皮去讲的。区里想去市里讲个优质课太难了,首先是学校关,因为给学校的名额少,需要学校进行初选,初选需要进行模拟课堂。从学校突围后需要再次区级筛选,当时是在某一所学校进行现场模拟课堂。我以全场最高分数被推到了市里,市里当时要的是视频课,录课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最终这节课是全市小学数学第13名,还被推荐参加了参与省级评选,最终以省三结束。这是第一次参加比赛,也知道自己具备往省里推的潜质。第一次讲课特别追求“花里胡哨”,算是讲课初体验。
2.融合课省一等奖。在评职称中,和基础教育优质课同等地位的就是信息技术融合课。讲融合课的时候,我正好代学校的平板班,这节课也准备的非常充分,光逐字稿写了满满四大页。这时候,我讲课不太刻意追求“花里胡哨”而是开始追求一些数学本质的东西,逐渐由“形式大于内容”逐步走向“内容大于形式”。讲的是北师大版《搭一搭》一课,我几乎是完全以教材为依据,讲课顺序就是课本编排的顺序。这节课可以说,主要都是我自己设计的。最终以区级一等奖,市里的一等奖,省里一等奖结束了这次课。
3.基础教育精品课省一等奖。我参加是首批进行的,当时是摸着石头过河,经过简单培训后就开始制作课件了,同样,这次我依然是把逐字稿,教学设计等做出来。值得一提的是,我这个课在市里获得了二等奖,但到到省里却获得了一等奖。我也摸索出来一套比较简单的方法,每年都要传授给想要讲课的老师。去年组织活动时,动员了几位老师,学校又多了一个省级一等奖。这时候,我讲课还得借助专家的建议,我也明白了我讲课方面的一大优势就是抑扬顿挫,亲和力强。
4.教学技能大赛。这个活动是迄今为止在讲课上最丢人的一次比赛活动。因为这个课居然是市里三等奖,本来一二等奖要发“教学标兵”称号,我居然获得了三等奖。这个活动是一个月前参加的,也是迄今为止,我认为在讲课方面最打击自己的一次,以我上课的风格我以为我不会失利,但结果摆在那里,我无能为力。我想,一定是最近比较忙了,自己的专业有所荒废,是在提醒我不要忘记自己的专业。想以此为契机,选择再出发。我想,我以后再也不会花里胡哨和严格按照课本了,要讲一些有深度的课,有思想的课,课中还要有育人功能的课。
八年来,参加的各类讲课比赛有十几项,每个阶段的心境都不一样。从一开始的只追求花里胡哨到后来的以生为本,再到现在一直尝试的讲有思想的数学课。我想,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不断让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定会遇到问题,但还需要继续扎根去涉猎更广泛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