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2于永正《狐假虎威》课例研讨
于永正《狐假虎威》课例研讨
梁娜茹
1.学习本节课中于老师的解词教学,请结合老师的教育思想谈一谈。
在本节课中,有几处比较明显的解词教学,如:
(1)“假”在这里的意思就是 (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 (“借”的意思)
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 (生回答)
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
(2)“窜”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语吗?
学生可能回答“跑”。师问:为什么不用“跑”呢?我们再来请教一下字典先生,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查字典)
学生回答:逃跑、乱跑
那么在这里是乱跑还是逃跑呢?(是逃跑)理解了,老虎来了,狐狸紧张不紧张(紧张)大家再读一读,看谁能大家感到紧张。(自读后指名读)
(3)“骨碌”是什么意思,谁懂了?能做个动作给老师看吗?(学生可以自己做做动作)(请其中一个做有趣的学生上台给大家表演一下,师在一旁读“狡猾的狐狸眼睛骨碌一转。)
这就是“骨碌”的意思,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狐狸在想注意,在想点子)
‘骨碌’一词的教学,就体现了于永正“重情趣”的教育思想。尤其是“重趣”,“重趣”就是课上得有趣味,让学生愿意学,乐此不疲。于老师专门强调:“不要以为热热闹闹才算有趣,带上头饰表演表演、做个课件展示展示才算有趣。这样理解就浅了。”首先是钻研好教材,其次是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使其有新异性.“少些理性,多些情趣”是于老师教育的座右铭之一。
2.于老师指导朗读的方法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你说如何实践的?
举例:
(1)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3—6小节,看谁读懂了,怎样读狐狸和老虎的对话,
(2)不错,那“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是什么的呢?(拉嗓子)把嗓子拉长?(边做动作把喉咙拉长)这受得了吗?想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学生读句子 )读懂了吗?是把什么拉长?(把声音拉长)
对就是把声音拉长,狐狸告诉老虎,我不怕你,最后一个“我”字要拉的长一点,而且要读出问的语气。注意 “我”后面是一个问号。(学生再读,师范读,齐读)
(3)第四节狐狸说的一段话很难读,大家看看,怎样读,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才能把老虎蒙住。(学生读) 指名读: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的命令。我看你多大胆子。(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 师范读,学生练读。
实践:
我教学二年级《玲玲的画》一课,对于“端详”一词的理解,也是采用了表演法,挑学生上台,给她一幅画,让她仔细端详一下,结果她睁大眼睛,仔细地上下打量,把“端详”的意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坐井观天》这一课的教学中,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我采用“你别说大话了!”孩子们还摆着手,带上了表演,整节课的气氛活跃,孩子们兴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