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幻故事的正确打开方式

2018-04-17  本文已影响94人  鸳鸯炮弹lx
《头号玩家》海报

      前几日去影院看了《头号玩家》,但似乎并不像想象中那般出彩。创意是有的,但剧情是硬伤,可以说非常“美国”。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其一,爱情的加入是否有必要。外国影片中感人的爱情故事不是没有,比如《泰坦尼克号》。但如果一部影片融合太多元素而导致爱情的分支无法给人以触动,这种融入爱情的方式就是失败的。正如影片中的男女主,从相识到相知发展的太快,让人无法相信他们是基于寻找“soulmate”建立的爱情。这也是美国众多“英雄主义”题材大片中存在的诟病,在塑造英雄的同时,往往加入美女“捆绑销售”。但实际上,拿掉这一分支,并不影响故事情节的发展。《头号玩家》只是为迎合观众需求融入爱情元素,但对整部作品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排异反应。

      其二,故事没有大的反转。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实与虚拟保持的高度一致。比如,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人物性别与人设都相同。说实话,我倒非常希望看到大东或者阿修这些男性游戏角色在现实世界是女性,或者看到现实与虚拟世界中好人与坏人的切换。可惜都没有。故事结局一如观众预期,没有跳脱传统的思维定式。

      其三,立意问题。《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诗时曾说,作诗须重立意,不以词害意。不仅是作诗,创作任何故事都须以立意为基石。如果《头号玩家》只是教导人“不要沉迷游戏”,那未免太过小儿科了。现实与虚拟孰轻孰重大家都已知晓,但尽管如此,仍然存在众多游戏沉迷者。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对现实世界存在不满而寄希望于虚拟世界去寻求自我价值实现与精神满足。显然,影片结尾提到“周二和周四关闭服务器,让玩家拥抱现实”这一做法并不能说服这一点。融入科幻元素去讲道理似乎容易得多,但如果要教导人“摒弃虚幻、拥抱现实”,必须从积极发现现实生活的美好入手。基于现实世界的人类“绿洲”在哪里,影片并没给出答案。

    尽管如此,从商业大片的评判角度来看,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这部巨作算成功了。时间设定在未来,但情怀满满,饱含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童心与爱”的表达。包括向《闪灵》致敬的情景再现,加上特效酷炫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都会让人主动走进电影院去经历这番奇妙的观影体验。


金庸《神雕侠侣》     

      谈到热映影片《头号玩家》,不得不谈谈虚幻故事的正确打开方式。在我看来,广义虚幻(或称虚构)故事有三类:

 第一类:完全跳脱现实,构造一个虚无世界。创作者基于构造的虚无世界讲述社会生活。如金庸、古龙武侠系列,上古神话故事、以及去年非常火的《三生》(《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下同)等。

 第二类:半跳脱现实,肯定现实世界的存在并融入虚幻元素。大部分虚幻故事都属这一类。如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国外漫威英雄、变形金刚等。

 第三类:以现实为前提的现实生活再加工。如历史架空、重塑或改编。代表性著作有《三国演义》、《水浒传》。又或者是基于超现实主义思想的故事建构,比如《红楼梦》。


     通过以上论述,个人认为:只要不是以当下人类社会生活为背景的真实故事都是虚幻故事。并且,成功的虚幻故事应具备以下几点关键:

    1.完美的情景转移

      好的虚幻故事一定是抓住了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同一性。金庸的武侠小说极具理想浪漫主义色彩,圆了很多人的武侠梦。尽管他所构造的武侠世界与现实相去甚远,但却能激发共鸣,以致很少人会在意轻功是不是违背了牛顿定律、大侠以何谋生等现实问题。人们关注的重点是那些大侠们是否能匡扶正义、是否能在利益冲突面前作出符合侠义精神的决断。而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理想化人设,只是场景不同、实现自我价值的行为不同(武侠世界是修炼上乘武功,而现实世界是谋生),但最基本的人性是相同的。之所以能激发共鸣,是因为武侠世界中这种基于人性所作出的社会行为与现实世界中的社会行为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相似性。这样就做出了一个完美的情景转移。比如,我们可以将《三国演义》的故事转换成“创业”场景,将“打怪升级”转换成“提升某种谋生技能”。此外,不同类型的虚幻故事,情景转移的难点不尽相同。完全跳脱现实的故事难在虚无世界的构造,而半跳脱现实的故事难在界定虚幻与现实的界限。


     2.完美的立意

      这一点对所有作品的创作都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故事或者一部好的作品一定会引人深思,并且阅读或观看次数不止一次。重复接触同一个故事从来都不是一项复制性劳动,而是创造性劳动。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因为随着人阅历的增加,对一件事物的看法会改变。比如,20岁的读者看《红楼梦》会喜欢林黛玉的真性情,看《三国演义》最佩服的人是曹操,但可能到40岁时,就会喜欢上薛宝钗的世故,最佩服的三国人物会换成刘备。而这些都基于作者对作品立意的把握。

      既然谈到第三类虚幻故事,那先说说此类故事的立意设定。私以为,这类故事的立意最为重要,也最难出彩。现实生活的现实加工也难以跳脱“现实”这个设定,而“现实”就是“不完美”,包括人物性格的缺陷以及故事的悲剧性。而这样的模式很可能导致人设崩塌或传递负能量,比如《甄嬛传》。甄嬛从清纯少女变成深宫妇人,从出世到入世,这都是人面对现实环境应该有的成长变化,我们也能从“宫斗”情景成功转移到“职场竞争”,这都归功于作者对“后宫”这一虚幻世界的准确构造。但《甄嬛传》这部小说的立意却是失败的。因为作者只着重表现了人性黑暗的一面而忽视了人性的光明,所以传递的思想是消极的、负面的。正确的立意应当是在揭露现实残酷的同时依然教导人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比如《三国演义》。尽管它揭露了政治权谋与军事斗争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但它也同样揭露了正能量的一面。比如关羽的“忠义”、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有曹操在赤壁战败后的乐观。这些都是故事中传达的正能量。人为了生存而戴上面具,为了解决利益冲突扫除对自己不利的人,这些都无可厚非,但人不能忘本,不能就此变得阴暗。这才是现实题材的故事应该传递给大众的正确信号。

      而第一类和第二类虚幻故事则没有上面这般考虑,但立意极其容易走向幼稚化。因为虚幻的东西终究是不存在的,如果不能搭建好虚拟与现实的桥梁,则很难让人信服。如果已经描述并肯定了现实的存在,则必须要给予虚幻事物一个合理的理由。国外更多通过科学途径,而国内则是通过传统文化。

       另外,某些立意也只适合青春期的观众。比如“玛丽苏”、“霸道总裁爱上我”这类狗血剧情。并不是说不好,这类爱情故事都是以零物质利益为前提的,会让少男少女们相信爱情的美好,谁没有在热血方钢的年纪春心萌动过呢?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类爱情故事很难再激发我们的共鸣。18岁的我或许爱看《三生》,但24岁的我绝对不爱看《三生》。


    3.正确三观引导下的完美逻辑

       一个好的故事一定具备天衣无缝的逻辑,包括人物性格在事态发展中的变化过渡得当及故事发展符合情理。那些让人中途就弃剧或弃书的故事一定是逻辑上出现了问题,比如人物突然做出不符合人设的行为,或者故事发展不符合三观下的逻辑。另外,成功塑造的坏人角色并不一定要让人憎恨。如果赋予他更多可爱、更多隐忍的一面,让人物性格更加饱满,则更能激发人们对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价值观的思考,因而对人物就会产生悲悯而非憎恨。


      如果一个虚幻故事既有完美的情景转移,又有完美的立意,同时又具备正确三观引导下的完美逻辑,那么它一定是个好故事。幸运的是,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都具备了。个人认为,习大大所推崇的“文化自信”并不仅仅是说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更多了解,而是希望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正能量来塑造自己。“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也是读书的目的。读书最坏的结果也是“修身”,而这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已经足矣。当面对国际友人时,当他对你身上独特的气质所叹服时,希望你很自信的说:“一切归功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