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路上

“佛系”之“因式分解”

2020-05-28  本文已影响0人  阿布十月
人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数学亦如此。

最近,继疫情后的返校,学生们回来,学习参差不齐,处于数据的极端。最近一直在复习因式分解,但每次课堂的小检测结果,都让人寸断肝肠,心情一直“乌云密布”!…

在此背景下,今天又开启,第二次讲解“公式法解因式分解”。公式除了熟记于心,就是会“套用”。

何为“套用”?

处于十二三岁的小朋友,估计顶多明白“比葫芦画瓢”,对于模糊的概念,模糊的脑袋,总是难免出错。公式就在眼前,可总是越走越远…

气急败坏之下,有了如下板书,重点讲解“用平方差进行因式分解”

课堂部分板书

剧情回顾—

老师:同学们,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是什么?

生:

老师:什么时候因式分解用平方差公式?

生:第一,多项式是两项;第二,都是平方项;第三,平方项的符号相反。

有的同学背的很好,一旦“真枪实战”,就吓出原型…为了让同学们再深层理解,于是我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同学们大笑。我继续说,“此a不是a,它可以是一个字母a,也可以是一个单项式,还可以是一个多项式”

师:我们来看,今天的检测题

询问用什么方法解题,都知道了是“平方差”的公式法去解

师:这里的a是谁呢?b是谁呢?

大部分同学一听,就开始蒙圈…

师:4(x-2)^2可以写成谁的平方

这个问题都知道,

这个时期的学生对于感知觉,发展的很好,于是,我拿出三个颜色的粉笔,第一数的平方的底数,我用紫色表达,第二个数的平方的底数用蓝色表达。这才让多数同学明白点什么。

最后, @哦哦哦 写完,因式分解部分结束,出现了中括号,当然要把中括号内给化简。可有些同学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做,有些同学因此频繁出错。

于是我想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数学是一门科学,对于每个事物和对象都要求精准严格。比如,今天发校服,我的任务是把校服发到手里,我发给你们衣服,你们收到。这个就结束了,是吧?”

生:“嗯嗯”

师:但是,发校服,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我每件衣服整理好,整整齐齐的再发给你,这个过程也是叫“发校服”,但我做的更精准了。

此时,一脸困惑的同学们,晴空万里。

师:所以,我们要把因式分解后的中括号的多项式给简化。

做到最后用笔一圈,“此山还是此山”


另外一个板书,属于跟踪训练了。效果不错!做到后半截我说,因式分解,“不要轻易放手”,最后检查结果是否分解彻底。也就是我说的后奏曲。做题如音乐演唱会,有前奏和后奏。前奏,是对题目分析,什么样的结构,有几部分组成,适合用哪种方法去解题。后奏就是,对每个括号内的多项式再观察,检查是否能再分解。

今天解说到此,未完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