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故事故事民俗

有一个叫“故乡”的东西,会牵你的魂

2017-10-18  本文已影响171人  路上三人行

谨以此文,向那些把一生都献给了三线建设的人致敬。


前些天,说起遗憾这个话题,朋友跟我讲了她父亲的事。

60年代中期,三线建设轰轰烈烈的开展,她父亲随着部队来到贵州。后来改编,在一个矿务局的下属单位工作。

有一个叫“故乡”的东西,会牵你的魂
父亲出生在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小村庄。我七岁以前曾去看过一次。印象中,那里的景色并不是有多美,除了夏天的冰棍,冬天的冰糖葫芦外,我也没记住有什么特别好吃的东西。对他家里的人,几乎也没有什么印象了。
从70年代后期起,父亲就开始有了越来越强烈的回家愿望。那时他离开家乡已经十几年了。因为工作和生活条件,再加上交通的不便,他一直没有回过家省亲。他也知道自己的六口之家全靠他一人的工资维持,回到家乡还要给亲戚打点打点,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平时他忍着回老家的念头。可是那几年,每逢临近春节,他的心情就非常不好。有时甚至躺着一两天不吃饭。在家人的询问声中,他会终于喊出两句话:“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去看我妈。”
每当母亲给他准备好衣物,并筹备了几十块钱的时候,他又冷静下来。他明白自己的身不由己。为了生计,他要坚守工作岗位。只能默默地忍受着对亲人牵挂而产生的煎熬。继续着自己的工作与生活。
我记得,每次想家的时候,父亲总是让我写信给他的侄儿(那时我已上初中),询问自己老母的情况。询问家中其他亲人的消息……可是从来没有接到过回信。
终于在 1980 年,他侄儿写了一封信来。信中说,大伯(我父亲的哥哥,国民党)被特赦回家了,并告知奶奶已经去世一年了。他责备我父亲没有尽过孝心。……父亲边听我读信,边哭得唏嘘有声。最后他一句话都没说,走到窗边,站了好久。
过了两天,他叫我按照他的口述写回信。没想到平时不善言谈的父亲,在悲痛的情绪中,竟能出口成章。不光语句流畅,每句话都饱含深情,他讲述了自己对亲人的怀念。讲述了自己离家时,对母亲的安排。因为当时处于文革动乱时期。钱也不敢存银行。只能把一笔钱给了他二姐夫,委托他按时给老人送钱。可别人辜负了他的期望。他在信中,也道出了自己遭受这种冤枉的痛苦。说起他对母亲的愧疚。最后泣不成声。
从那以后好多年,父亲不再说回家了。但有时,在和我们的谈话中,会偶尔的说出一些话:“真想吃老家的绿豆面条啊。”“现在老家是吃香瓜的季节了”“昨晚又梦见老家的大炕了”……我们明白,他一天都不曾忘记生他养他的故土。于是,家里做了个决定。等他退休后一定陪他回老家看看。
终于等到了退休。可谁又料到,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父亲,退休后竞会百病缠身。脑血栓的三次复发,让他的思维迟缓,行动艰难。他有时情绪非常低落。有一天,我对他说:“爸,你不是想回老家看看吗?你把身体养好,明年我一定带你回老家。”不知是不是这句话起了作用,为了锻炼身体,父亲竟也参加了当时练香功的队伍。还练的很认真。后来香功队伍解散,他就坚持走路锻炼。不论天气怎样,不论走的快慢。从不间断。
没想到由于血栓的急性发作,在一家人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父亲去世了。从他六十年代来贵州,到零三年辞世,将近四十年的时间,他都没踏上家乡的土地。我们总因各种缘由一拖再拖。如果说有什么遗憾,我现在最难过的是,我没有在父亲的有生之年,圆了他的回乡之梦。


听罢她的诉说,我也莫名的伤感。我仿佛明白他父亲心中的结,就如余光中《乡愁》中的句子: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可他连在母亲坟前磕个头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我越来越感觉到,这种故乡情,就像一种东西,会牵住你的魂。让你日思夜想,久想成病。这种病,很疼。

我知道,跟这位父亲一样,在很多远离家乡,来西南的老人们看来,哪怕老家只有泥土路,只有破瓦房,但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在时时向他召唤。他们的记忆中,故乡没有忧伤。只有那一望无际的田野,那硕大丰满的棉桃,和难以割舍的亲情!那是一种不由自主的思念。这种思念,不只象陈年的老酒,它还会发生裂变!

最后我想说,朋友,你的父母还好吗?趁他们健在,趁他们还有梦想,陪他们去圆梦吧!尽量!尽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