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这样一条微信,给你温暖与感伤
今天六点就起来了,简单洗漱好就往公司赶,给自己挤点时间看看书写写字,开始惯常的一天。
路上,各种想法在脑中乱舞。人在发呆的时候,其实脑子并不是一片空白,总有思绪不请自来,一刻不得闲。当它们闹得正嗨时,手机来了条微信。真是跟闹钟一样准时啊。
我其实不用打开看。这个点没有谁会给我发微信,除了她。
当年还没有微信的时候,我妈好不容易学会了上QQ,和远在2000多公里之外念大学的我,还有嫁到远方的我姐保持联系;现在,她又学会了微信。跟很多父母一样,他们学会这些,只为追上我们。
平时没什么事我们也不说什么话。直到有一天,我的小外甥拉了一个家庭群,我妈就开始每天一大早,就在群里发早安的问候。
一天都没落过。
即使并没有什么回复,她还是自顾自地准时发送。
我的每一天就是从这样的瞬间真正开始的。既温暖,又感伤。
没有言语,却都是语言
我和我妈话不多。和我爸也一样。我们家是个安静的家庭。但并不缺乏温暖和关爱,特别是他们对我。
只是我们的表达方式不太一样。
我不知道我妈从哪里搞来那么多不同的表情。
它们一般都得是动态的,鲜艳的,喜庆的。它们又是粗糙的,土气的,非常不符合年轻人审美的。
但又如何呢,这是她能找到的自认为最好的表达方式,真实而独特,我们也能接收到寄托在这些二进制数据里的讯息,这就够了。
她守在每一天的开始,用这个小小的举动,希望给我们一点好心情,希望远方的孩子们过好每一天。
没有过多言语,不求收获回应,一切都平常得,有如一滴水,安静地滴下,轻轻打在心头。如此日复一日,有比惊涛骇浪更强大的力量,穿透所有。
每次收到,我会感到心安,这遥远的陪伴,即便只是个无声的瞬间。
而这样的瞬间,又岂止这一个呢。
我们去各个地方旅行,拍的照片发给她看或者发到朋友圈,每次她都会默默地,一张一张地把它们保存到自己的手机里;还不知从哪学到了把一些照片做成电子相册,放到了自己的朋友圈里。
几乎只有春节才能回家一趟,爸妈每次都会给我备好一个保温水杯,不论我有没有喝,喝没喝完,每天醒来杯子里一定的满满的温水。
很多你不甚在意的细节,就这样默默重复着。我想大概每个父母都会是这样吧,语言也好行动也好,总会不自觉地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什么。也许来得很轻,却落得很重。
这一次次地敲打,竟又让我生发出一丝丝的酸楚。
又是一天,又少一天
每天一条这样的微信,像是一种表达,也像是在寂寞地“刷着存在感”,用他们的方式挤进我们的日常。
就那么一点点。
我们一走就是千里之外,一回只有寥寥数日。见不着面是必然的无奈,一个表情聊当长谈。
我们把时间分给了键盘,分给了手机,分给了每天都要面对的面孔,分给了不曾也不会谋面的ID们,却极少分给身后的他们。
最痛的是时间的流逝。这一次次早安的问候,让我仿佛看到了日历一张张的撕去。对他们来说,又少一天;对我们来说,又少一天。
稍作念想,这夹杂着乡愁和亏欠的苦涩,爬满脊背。
有时甚至不禁会问自己,我背井离乡到底是在追求着什么。我是离理想的生活更近了,还是更远了。辗辗转转,我得到了,也失去了。
现实必然有其困扰的地方,而我也应该要有改变现实的能力。
让我如他们所愿,把这每一天过好吧,不要把这时间和空间的代价白白辜负了。
而这也时刻提醒着我,要用自己的方式,给他们更好的生活,更多的陪伴。
不要熟视无睹,不要输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