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城市|青岛
文/安然
小时候,“青岛”是从爸爸口中得知的沿海城市,它成为我心里的一个名词;待长大一点,看见大海,它便是我眼中的那片海;直到真正毫无距离的和它一起看日出日落,感受它的每一缕炊烟袅袅。
起初,我对它有偏执,并不喜欢这里。直到与它真正接触后的几个月,才放下执念,想要好好感受它的烟火气息。现在想来,当时的自己是多么幼稚。庆幸它拥有一片海,一片可与湛蓝天空相媲美的汪洋大海。
青岛作为一座海滨城市,海,便是它的名片。
海经常去的便是这片海,石老人。石老人,它有着一个凄美的传说,老渔夫坐在礁石等被龙王抓进深海龙宫的女儿,无奈最终变成礁石。
“好冷啊!”海风呼啸着,早已没有了淑女的样子,俨然一种“凌乱美”。
“谁让你不穿厚点!”看着舍友跑过来互相抱着,一脸嫌弃的说道。
……
傍晚时分,看着路灯映照下的影子,六个小傻子开始互相踩影子。笑着、闹着、奔跑着、躲闪着,青岛的妖风似乎也没那么可怕了。
遇到碧海蓝天的时刻,是让人兴奋的。还记得3.21下午自己想要去溜达,意外碰到碧海蓝天。
脚下是汪洋大海,抬头是透着文艺的湛蓝天空。点开简书,回复一条消息,突然发现手机另一头竟是同校学长。
就这样,开心时去海边踩水,捡着小小的贝壳,如孩子般笑着。郁闷时也总会跑到这里,对着海大喊大叫。
奥帆中心五四广场、奥帆中心、情人坝在一个地理区域范围。五四运动在这里开始,点亮“五月的风”,晚上“五月的风”闪烁的灯光格外吸引人。在黑夜中,它像一团火光,温暖着这座城市。
犹记得,春日五四广场上空飞舞的风筝,而现在似乎眨眼间的功夫,霜降已过。
奥帆中心,时常会有各国的船只在这比赛。当碰到比赛时,看着深海中航行的飘扬着各国标志的船只,听着广播里介绍着赛况和塔下人们的欢呼雀跃声。
有时还未分清楚它们分别是来自哪只队伍,却早已被他们的高声欢呼感染。
渔船身在海滨,打渔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在这平常中,似乎又不同。
渔船上喷的漆已经在多次航行中,被海水冲刷掉,也经历着风吹日晒雨淋的洗礼,呈现着时间得印痕。
船夫戴着胶质手套、穿着雨靴,一身带着海腥味的衣衫,一副地道船夫的装扮。他会耐心的跟你讲怎样挑海鲜,而他帮忙挑的海鲜,肉质总是鲜美。
看着返航的渔船,船上各种的海鲜,船夫笑了。哪怕闭上眼睛,只要闻到牡蛎的海腥味就知道眼前便是一片海。汪洋大海,一种淡淡的氯化钠的味道。
一片海,养活了这片以它为生的子民。
老街青岛没有一线城市灯红酒绿的繁华,却有着独特的味道和姿态。它经受殖民侵略,在历史的沉淀中努力发展。
高楼大厦是沧海桑田变迁的发展,老街以它的视角看着这努力成长的它。在老街溜达着,抚触老街的石头墙,踩着青石板路,蹦达着,你的笑容和那透过树枝的阳光般温暖。
镜中花找个枝桠,放下小镜子,原来这是你说的“镜中花”,那“水中月”呢?
樱花满地阳春三月,中山公园樱花大道,满是粉粉淡淡的樱花。微风轻柔拂过,树下的你,一袭白裙,笑靥如花。满地的花瓣,不是刻意,唯美的让你流连忘返。
教堂曾经的我不会走进教堂,怕打扰了教堂的虔诚。直到看到一张婚纱照,对教堂的神圣有了一份期待。
在教堂,许下一生的承诺。虽不知道一生会有多长,但那一刻是心中所想,心里所期许。
从教堂路过的几次,不管春天亦是妖风放肆的深秋,总会看到新人在拍照。看到这,我才知道原来姐姐的婚纱照也曾走过这些地方。
你的信仰,我或许不懂,但我会以虔诚遇见你。
大学路 鱼山路 一条网红路大学路――鱼山路,是青岛最早的一条街道。在我和雨晴的眼里,它是一条“网红路”。当我们知道它时,特意去寻它。红墙绿树,静静地看着周边的热闹。
遇到一个买菜经过这的老奶奶,看到我们像在排队一样的等着找好角度拍照,一副不理解的模样。
“我在这生活了一辈子了,还不知道这还是个景。”
奶奶生活的地方,她认为它只是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街角,在一群孩子眼里却是“网红路”。
青岛,一种慢生活,你可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