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咖征文 | 一本正经搞事情,我心中的影评节目之最
![](https://img.haomeiwen.com/i2897987/09ae0ce62884924b.png)
二十多年前,我只是一名“一本正经”的“小”学生,没想到迷上了一部“一本正经”的影评节目——第十放映室。
与其说它是一部综艺,我更喜欢称它为电影的胶卷或者国内外电影的综合纪录片,一本正经的语言下面却深藏着不为人知的情感。
每当唱片想起,胶片在屏幕上缠绕旋转,配合着音乐进入画面,就知道即将又好戏上演。
- 反差萌
如果在没有接触过影评前,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我很可能会被那些刷流量的电影给吸引眼球,而一旦熟悉了互联网的运作,也基本上能看出市面上很多影评、意见领袖们所谓的“墙裂”推荐,也无非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或者是作为广告主或推广之流,站在客观的角度,影片观影指数的推荐,大概少之又少。
在这样的环境下,第10放映室也算一股清流。
知乎上有答主曾这样说过,《第十放映室》之所以能这么犀利,是因为这个节目在CCTV-10播出。它和整个中国电影生态基本没什么关系,“独立性”有一定保障。
别说前二十多年,就算是现如今的CCTV系列频道,风格也大都一本正经,字正腔圆,代表着每个时期的主流思想,可偏偏《第10放映室》里的一本正经,恰恰有一种“真情流露”。
这,也是反差萌的最珍贵之处吧~
稍微爱看电影,或者喜欢电影这类艺术作品的朋友们,都会明白“票房高低并不等同于电影质量的高低”这个简单的道理。
但,在越来越多的资本追逐过程中,作为观众的我们也越来越迷失。
这部电影好吗?不知道。
那我为什么去看呢?不知道。好像大家都看了,所以……
那大家都去看了,是因为这部电影好吗?……这我就更不知道了。
于是乎,当我们看到第10放映室里,讲述者用着一本正经字正腔圆的调调,用着段子手一般的功力,好似说着冷笑话一般,一股脑儿的把这些犀利的根本不像CCTV系列频道的解说词倒出来的时候,我们竟然看的哈哈大笑。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2897987-1fc4ac6db3088a79.png)
那种感觉,就好似用镜头对准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然后用新闻联播的口吻在跟我们描述镜头前的这样一个场景,“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2897987-9fbf14f15a63fc85.jpg)
这种置身事外的旁观者的眼光,让我们听着字字锥导演心演员心的讲述的同时,那种荒诞和荒谬的反差感愈加强烈。
明明一本正经,却让我们笑的如此快活,非它莫属。
- 点、线、面
作为理科生对于点线面的理解,无非是“点、线、面是几何学里的概念,是平面空间的基本元素”。
如果换做文艺青年来回答,大约会引用下面这样的句子:
“依赖于对艺术单个的精神考察,这种元素分析是通向作品内在律动的桥梁。”
——[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点、线、面》
第10放映室对电影作品的解读,似乎也蕴含着这样的味道。
毕竟,众口难调,任君取之。
有的以某一部具体电影进行点的切入,有的以某个演员为点进行发散似的展开,有的以某一题材将不同导演,不同作品进行串联,有的对电影的声音,主题……进行分门别类,也有的对特别画面的总结和刻画,例如江湖、春节等等。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2897987-268fbf54361d0f8f.png)
那些电影长河之中颇具璀璨的作品和视角,即便是同一部作品,也能从不同的出发点看出新意。
面对不同的观众,总能送上大家热爱的佳肴。
就说我吧,最开始看电影,也并不很懂得章法,也并没有整段的时间将某个演员的电影作品,或者一部系列电影全部完整看完,大约也只是三瓜两枣的捞一捞,也因此对于演员的演绎世界或者某个特定系列也做不到全方面的了解,对线与面的构造实在是适合我的观看需求;
而对于有的观众,或许对某个导演的历来作品有自己的心得和研究,希望能看到比较系统的导演的各个阶段的风格的解读;
亦或者对于纵横交错的多栖领域的影迷们,从“音乐”、“风景”……各个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角色的角度来展开,从而将电影世界的元素更加丰富。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2897987-16ee430591f61a4a.png)
你以为你认识了行业顶尖的配角、动作明星、导演……却发现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自己还未曾看过。
同一部电影作品,每当你以为从演员、导演的角度看待这部作品时,却总能发现还有新的突破,作品里的音乐也是艺术,取景也是一个亮点,配角如何在自己的位置闪耀。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2897987-5ef69423a6f4637d.png)
最重要的,是点、线、面的直白和清晰。很多作品之所以不为人熟知,也许并非大制作,没有太多商业宣传,也并非什么大手笔,但第10放映室似乎没有陷入这些看似复杂的旋涡,依旧将那些好的,不好的,挖开来,亮在我们面前。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2897987-a194fa2cd0ed0d74.png)
或许,很多人喜欢点、线、面的丰富,包括我在内。
但,我更欣赏它的干脆利落,还有真。
- 不装,才是硬道理
大家常常说,莫装13,装13被雷劈。
不仅是在与人打交道时,在与作品打交道,也要时刻注意这类问题。
归根结底,就是我们所说的要明确节目的受众。在影视作品中当然也有就演技来做的专业性节目,例如《表演者言》,是对演技的一种探讨,让我们看到演员对作品演绎过程中所需要把握的精髓,有它的受众,小而精。
当然也存在林林总总的半吊子,希望能够让所有观众都喜欢,有的为了讨好某类观众,评论讲述可能会带点黄色废料;有的为了显示自己的专业或者逼格,而大拽一些让其他观众听不懂的专业词汇,并且还不加解释;也有的能够说上一点点,但观影量不多,电影片段剪辑的并不经典,可能也不太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欣赏……像这样的影评类节目,多多少少都会良莠不齐吧。
十放呢,应该是清楚自己的定位,牢牢把握这个节目面对的是普通观众,但同样观众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也都有相应的调研,在制作每一期节目时,也会针对受众有相应的调整。
节目创作团队的水平也是由保障,观影量绝对充足,影评犀利之余更多的是平易近人,即便是吐槽,我们也能从它的字里行间里听懂到底是正话反说,还是反话正说,效果惊人。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2897987-dbc349ae8f803195.png)
也许很多人会误会,第十放映室只不过是一个将所有电影的预告片剪辑起来的一个大杂烩,那你就错了朋友!
你看过电影的预告片么?知道它的作用么?
文艺点来说,预告片就是在电影上映之前先让你试吃一下,把其中最具冲突和故事情节发展的先头预兆,或者视觉上让你看的恍惚的片段揉吧揉吧给你看,设置悬念,好让观众们能够有兴趣进影院欣赏。一言以蔽之,其实就是吊胃口而已。
但如果你看十放,则绝对不会有这样被吊着的感觉,不装逼,直截了当把每部电影最精华的部分放给你,即便让你看到有悬念的部分,也不会戛然而止,而是实实在在的将这一段的情节发展在很合适的点停止,剪出来,切盘,组装,上菜。或许有修饰,放点雕花,撒点香料,但绝对不会影响大快朵颐的食用。
在十几二十多年前,自己也并没有条件进电影院观影,家乡也没有太多影厅,网络都是后来兴起,自己偶尔的乐趣,是在电影频道守着看能否播上一些有趣的电影,但时间也十分有限,有时可能晚上睡前泡脚刚看到一半,就被爸妈赶着快点洗漱睡觉,有时候自己喜欢的影评恰恰在上学期间才播,不太尽兴。
十放,也恰恰满足了当时观影贫乏却又深切渴望的心情,例如,在哈利波特兴起的时候,也并没有买上一套完整的书籍,甚至这一系列中有的影片也并为看全(后来通过各种渠道追完),十放就会把一整部的哈利波特作品给观众们介绍,介绍其中的魔法世界,每一部的精妙之处;也很喜欢武侠的电影,会想看看金庸的江湖在影视作品中又是怎样一种意境,十放也同样会有这样的主题……影片经典而全面,衔接,对比,评论,都恰到好处。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2897987-9cf7c3df07b466be.jpg)
很多朋友说我是个怀旧的人,爱看老电影,听老歌,看很古早的戏剧,第10放映室很老,但却从未放弃过老去经典,也从未停止更新的脚步。
很多老电影,铸就经典;很多新电影,也会随着时间老去。
大浪淘沙,第10放映室,一如既往地成为电影的忠实相册,把它们的惊鸿一瞥记录下来。
也许胶卷会崩坏,网络也会下架,电影人们在老去,经典不再被提起……
可,我总想有这么个地方,能将它们牢记。
(作者:星雨小妖童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