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语文教学目标设计,指的是确定通过语文学习之后学习者将能达到的行为状态,并将这种行为状态通过用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语言表述出来。语文教学目标设计是语文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它在设计教学过程以及实际教学过程中都起到及其重要的导向作用。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愿望,是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力以及应具备的个性品质的具体陈述。教学目标不仅是对教学设计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而且能为教学测量和评估提供标准。
那么,课堂教学究竟该如何准确确定、落实教学目标呢?对于这个问题,我结合教学实践作简单的分析。
一、要注重重点 找准突破口
每篇讲读课文,总有两到三条训练重点,而所谓的“注重重点”是指重点之中的重点,即突破口。一篇课文,可教的东西很多,以前的我为了达到课标要求和应付考试就面面俱到,好像只有讲到了才放心,结果重点没有落实,也耗费了很多时间,教学效果甚微。经过新课改以及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应该以是否正确理解和领悟课文的关键作为取舍教学重点的标准。譬如《猴王出世》一文,有三个训练重点:1.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2.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3.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我就着重抓住第一、二条紧密结合进行教学。在目标实施过程中,我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石猴出世时的一些言行,抓住重点语句中的动作、语言描写,如“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中的食、饮、采、觅等动词来体验石猴的顽皮活泼、机灵可爱,无忧无虑的个性特点。从“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míng)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中可以体会石猴的勇敢顽强的性格特点。这样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这样重点的词句来体会人物的性格,欣赏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古典文学的美是完成教学目标的良好方法。
二、要注重难点 攻破难点
所谓“难点”,就是指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实。到底哪些才算是难点呢?这就要求我们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我们经常说的备课不仅要备课文,更要备学生,就是这个道理。例如在教《描写一种小动物》一课时,训练重点有三条:1、 学习观察视频画面中的小动物,培养观察能力。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喜欢哪种小动物,为什么喜欢它。 3、 完成习作,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其中的第三条就是难点,因为本学期一个主要的内容是写小动物作文,让学生掌握总分总这种写作手法,而许多学生对此一知半解,有的甚至一窍不通,写出来的文章结构混乱、记流水帐,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习作时一定要结合例文的具体内容,讲得透彻。而这是实施这一教学目标的关键之处,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一定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弄明白。为了这个目的,应当紧扣语言,深入挖掘,突出训练,让学生深入领会例文为描写小动物所用的总分总结构手法,我是让学生去发现这一结构特点,学生一看就明了,很快就掌握了此训练难点。接着我还指导学生这样的一段话,先出示:1.XX是我最好的动物伙伴,它给我家的生活带来了欢乐。我希望好好爱护它,和它快快乐乐地在一起,永远不分开。2.从我家XX的身上,我明白了……,我敬佩它,热爱它。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训练,学生就很快掌握了这一写作方法。
三、依据目标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
特定的教学目标只有采取特定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读、讲、议、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必须在每课的教学中体现、运用。但是根据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其基本的教法的侧重点可以有所不同,并且要着眼于学法,体现为学而教,两者协调、同步的特点。凡是要求侧重熟读的篇目,应该指导学生读得琅琅上口,字字清晰,语调抑扬,使静态的书面语言“活化”起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鲜明的表象,从而内化为内部言语,为转化为书面语言和口语作积累;凡是要求背诵的段落应该人人过关,并且立足于课内完成;凡是要求复述的篇目,应该按不同的要求复述,为学生创造语言转化的机会,既能积累语言,又能运用语言;凡是要求练习的篇目,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出各种口头或书面的语言练习,并在不同的年段有所侧重,总之,教学中让学生多读、多想、多说、多写,把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和谐地统一起来,教学的目标才能达成,学生的语言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四、掌握反馈信息进行矫正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发展
教学信息,尤其是反馈信息,对教师来说,可以掌握目标达成的现状和差距,从而通过调控不断纠正教学中出现的失误,调整教学的疏密和速度;对学生来说,反馈信息可以强化追求目标的意识,发展智力,尤其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来说意义更加重大。目标教学理论认为,差生的出现大多数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一失误和累积造成的。诸如字、词、句、篇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如果这些方面的失误没有及时诊断出来,没有及时进行矫正,就会成为学习新内容的障碍,继而就会出现更大和更多的失误。原有的失误和新失误累积起来,就形成了学习新内容时更大和更多的障碍。如此恶性循环,到了再也不能学习新内容的阶段。
我们语文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成功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从而使学生以成功后的欢乐来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