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职位越高,看起来越“笨”
我们工作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许多聪明人,他们或者在某一领域造诣很深,或者思维敏捷,妙语连珠,言谈举止出众。这些聪明人一般就是我们所说的智商非常高的人。
可是智商只是对人一个维度的衡量。人一生的机会非常多,能否抓住这些机会,往往取决于一个人的见识水平。 智商高而没有见识,只能算是一点点小聪明。智力不可能帮上他任何忙,智商还会帮倒忙。因为有点小聪明的人更容易自负而固执。
![](https://img.haomeiwen.com/i5189562/62d5cde6b9dffd89.png)
反倒是一些我们看起来笨笨的,做事情有板有眼,不投机取巧,严格遵循制度的人,往往容易平步青云,步步高升。初入职场的你,可不要随便看不起那些老实木讷、毫不起眼的人。
先说一件与工作不相关的事情。有天早晨我蹭同事E的车去上班,当时是早高峰期,在某个路段堵得水泄不通。E是个开车多年的老司机,她一点点踩着刹车和油门慢慢向前滑动着,一点都不着急的样子。坐在副驾驶的我则焦急地不停前后张望,查看情况。
这时我看见斜后方一辆迷你库珀,灵活地在缝隙里穿过一辆又一辆车。当迷你库珀从我们旁边反向道经过时,我才发现车主是另一个部门的Cathy同学。“看看人家多聪明”,这时我就更坐不住了,开始鼓动E同学抄近道。E仍旧不紧不慢地坚持说,这就是最快的路径。
我们就这样一点点慢慢熬过了塞车最严重的路段,然后一路狂奔,赶在上班前几分钟打卡进公司了。 半个小时后我们下楼去买咖啡,碰到那个“抄近路”的cathy同学,她才刚刚赶到公司。我十分诧异,她则一脸无奈地说,刚开始是打算抄近路的,可是一会是开的太左边了,后来又太靠右边了,这样来回反复调整了好几次,发现多走了好多弯路。而且中间走错了路又被堵在路中调不回来,还不如一开始就等在原车道上,按部就班往前进行得更快些。
到这里我突然对E 同学佩服有加,原来她才是真正的聪明。我们的方式虽然开的慢,但是方向没有错,省去了很多来回折腾的路段。后来想想,如果真有什么意外的差错,最坏的情况也是晚一点才能到。但如果像cathy同学那样自以为聪明地到处钻空子,折腾费油不说,还有可能出意外而耽误事情。而且万一方向错了,开的还快,错过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
说完开车再说说我的一位“笨”同事G。那时候公司楼下经常有各种商家的促销活动,扫一个二维码就能领一小盘水果或者其它小礼物,可G从来不参加。有次我忍不住问她,她坦率地告诉我,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你去扫一个二维码,看上去很简单也花不了几分钟,可是扫上之后发现又没什么用,还得删掉。而且中途还不一定会给你发一些乱七八糟的信息。来回折腾一番,既影响心情又浪费时间,买这些小东西也花不了多少钱,还不如自己去买划算,而且省下来的钱是不会让你变成富翁的。我回头想想也觉得挺有道理。
工作上,跟G一起合作过的人都对她赞不绝口。有次她们部门和市场部一起开发一个新业务活动,可以说整个活动的节奏全在于她们部门那里控制着,为此她没少加过班。本来是打算在元旦上线的,最后提前赶在圣诞前上线了,活动反响很好也很成功。可在向总部汇报时,对方将她带的团队功劳一笔带过了,大部头都算在对方头上了。一般人到这里早就翻脸了,可她很淡定地说,我们只需要拿到我们应该得到的那一份就行了,上面也给我们多拨了不少经费,不能因为对方部门得到多了就贪念更多。
![](https://img.haomeiwen.com/i5189562/e2f25785653bf9b4.jpg)
应该说这种中庸的性格在这个强势的外企里会混不下去,可是G的团队几乎和所有部门都合作很好,平时需要帮忙的时候总是有一呼百应。她也因为技术过硬,人缘口碑好,一路升到现在副总裁位置,她的团队也多次获得奖励到海外度假。
说句实话,在职场上,大家多少都有点防备心理。可是因为她从不越界,也不主动邀功,傻傻的个性反倒让人觉得很省心,因此谁都愿意跟她打交道。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老板,你是希望跟你合作的人跟你耍心眼,比你聪明,还是希望你是自己管辖区域内最聪明,最有见识,权威不会受到任何挑战的人。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我们需要开放胸襟,虚怀若谷。确实会有这样的人,可是这种行为其实是一种表面上的客气,从心理学上来讲是一种压抑人的本性。他的内心当然更希望跟一位比自己傻一点的人打交道,因为傻子的钱好赚。而且一般人耍的一点小聪明,真正聪明的人一看心里就明白。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说G只是平时看起来笨嘴拙舌,其实人家心里聪明着呢。可是另外一件事情更是刷新了我对“笨”的新认知。
我们每个月都会与美国总部进行一次会议,因为要配合美国人时间,经常是要到晚上九,十点钟才开完。有次开完会,我和她一起下班。她一边关电脑一边在稿纸上做记录,这时我才发现她为了刚才开会短短七八分钟的发言,准备了好几张纸的底稿。不光准备了PPT发言的稿件,她还把所有可能被问到的问题和相关的辅助材料都准备好了,这样下来,准备的内容可能是三到五倍的内容。然后就是一遍遍的练习,而我们大家还都以为她是即兴发言呢。 被我看到她的稿件笔记,她谦虚地说,我英语基础差,口语也不流利,只能用笨功夫多花点时间准备了。
想想我们大多数人,总是看不起那些下笨功夫的人,觉得凭借自己那点小聪明应付过去就行了,因为自己不肯真正下功夫准备每一个发言,每一场报告,而失去了多少潜在的机会。
![](https://img.haomeiwen.com/i5189562/568b74d109d67e26.jpg)
可事实是,大多数时候,我们总是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总是妄想一下子就办成一件大事情或者同时处理好几件事情。其实我们接受信息的带宽很窄,不像机器可以同时并行处理很多任务。可是无论是人还是计算机做事情,都不在于开了多少头,而在于结了多少个果子。计算机打开太多的程序,是要死机的,而人要有太多的头绪,就很容易崩溃。 因此,做事情傻一点,毕竟有所得。高估自己的能力,耍小聪明,最后做的事情其实都是无疾而终。
如果你是一个老板,一定不喜欢同时做很多事情却丢三落四,最后没有一件事情有个完整的交代。你会更青睐,那种做一件事情有一个结果的人。
随着我们遇到的聪明人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我们发现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聪明人,而是缺少傻一点的人。
愿你能一开始就能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一件事情一个结果地做事情。至于聪明与否,留给其他人去评判吧。
如果非要选,就让我们选择成为一个不动声色,得到所想的别人眼中的“笨”人。
一切不牵扯利益得失的知识,都只不过是智力游戏。只有当局势不明朗,没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办,错误的判断会导致不良后果的时候,你因为有知识而敢于拿一个主意,这才算是真有知识。如果你真有知识,请明确告诉我你喜欢我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