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杨、小郑说收麦

2019-06-05  本文已影响0人  我们说

         

        编者:今天日记中杨怡婷与郑玮写了收麦的事。能有收麦经历的孩子不多,包括家在乡下的孩子如今也很少参与这项农业活动。愿借两文怀念那些或有麦客、或全家老小齐上阵的五黄六月的收获天。   

          分享: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收    麦

                2021届1班    杨怡婷

        已步入六月,一连有几天的高温天气,眼看就要收麦子了。

        早上我和妈妈一起出门,妈妈要回老家帮忙收麦,也提前在端午节前回去看望爷爷,奶奶因为去了上海,家中只留爷爷一人驻守,我是回不去帮忙了。

      下午妈妈赶回来给我说这一天劳作,裤子被挂破了,只能当流行的破洞裤穿了。爷爷背了三十袋麦子,直到最后没力气了,脚下都有些打滑,“ 你就不能帮帮爷爷吗?”我问,妈妈回答:“本来我是想两个人一起抬着回去,你爷爷说那样不好拿,自己一人背在肩上。”我明白,爷爷虽然年纪大了,但劳动已深入骨髓,不劳动的日子是万万不可以的,同时,他也为照顾妈妈。

        我想象着收割麦子时的场景:大片金黄的麦地里停着几个收割机,地上还有残留着已割去麦子留下的麦茬痕迹。几个麦堆,爷爷独自不易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背弯着,头顶冒汗,微笑着,迎着太阳,艰难地前进。想象着年近七十岁的爷爷劳动的景象,我不禁有些酸心与难过,但想到爷爷收获的喜悦之情时我又转忧为安。

        黄昏,天空照成了金色、红色,爷爷的影子拉得好长,一人独自运送成袋的小麦。

                    风吹麦浪

            2021届1班    郑玮

      在乡下呆过的人,想必都有这样的感受。

      每年夏初,麦子成熟,田野里一片金黄,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一阵风吹过,荡起层层波浪。

      清晨,太阳初升,麦子伸伸腰、抬起头,开始新一天的生长。

        到了中午,烈日炎炎,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和农夫的精心照料,麦子才有这么饱满的颗粒。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洒在无边的麦浪上,这金灿灿的麦子,颗粒饱满,凝聚着农民的心血,散发着诱人的麦香。

        风吹过麦浪,流过我的指尖,好一个丰收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