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挺经》47
诗人品读曾国藩《挺经》第十六卷“荷道”中篇。
看似漫不经意,都是深思熟虑;看似顺水推舟,都是迫不得以。
古人绝大事业,恒以精心敬慎出之。以区区蜀汉一隅,而欲出师关中,北伐曹魏,其志愿之宏大,事势之艰危,亦古今所罕见。而此文不言其艰巨,但言志气宜恢宏,刑赏宜平允,君宜以亲贤纳言为务,臣宜以讨贼进谏为职而已。故知不朽之文,必自襟度远大、思虑精微始也。
古人谋求天下大业,常以专心致志、认真谨慎的态度来对待事业。诸葛亮以区区蜀汉的一块小地盘,却打算出兵关中,向北讨伐强大的曹魏。他志向的宏伟
远大,所处形势的艰难危急,实在是古今少见。而《出师表》这篇文章,不说事务的艰巨,只说志气应恢宏,赏罚应公允,为君者应亲近贤人、远小人,从善如流,为臣者应以讨伐奸贼,以进谏忠言为职责。由此可知,那些流传千古的不朽文章,必定是作者襟怀远大,思虑专精所造就的。
三国时的蜀国以成都为中心,不断地发展壮大,当曹操大大军南下时,以巨大的勇气联吴抗曹,赤壁一战大败曹军,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就地理位置而言,偏于西南一偶的蜀国并不占任何优势,完全是靠诸葛亮等一帮文臣武将在苦心经营、苦苦支撑。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以谨慎闻名于世的诸葛亮,是不可能上演“空城计”那一出的。诸葛亮明知北伐是徒劳的,为什么还要六出祁山呢?一方面是为了哪份承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算是对先帝的一个交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升团队凝聚力,时不时地把队伍拉出去遛一遛,跟曹魏这个敌人碰碰面,能够很大程度上转移注意力,缓解人民内部矛盾。
看似漫不经意,都是深思熟虑;看似顺水推舟,都是迫不得以。
司马懿很配合,他也需要诸葛亮这么一个搭档,如果没有他,大权在握的司马懿戏会更危险,正是有这样一个强大的神一样的敌人的存在,才使司马懿稍稍有喘之机。对于诸葛亮的北伐,司马懿的对策是——不应战,不管蜀军如何诅骂,他就是不应战,因为他很清楚,蜀军就带了那么点粮食,算算吃的差不多了,就自个儿就会打道回府了。
而且不能追,也不用追击,诸葛亮就等你来追,好跟你打一仗。下次蜀国把粮食存够了,还会再来的。多好的搭档啊,就像商量好了的一样。
成就曾国藩的最大贵人是谁呢?是咸丰、唐鉴、倭仁、胡林翼?还是九弟曾国
荃,都不是,曾国藩最大的贵人是洪秀全,试想,如果没有他,哪里会有那个在籍赋闲的曾国藩的用武之地呢?
最好的对手不是鱼死网破、相爱相杀,而是互相成就,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