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8读至103

2018-02-08  本文已影响0人  起点之美

      今天读“文章的动态”忍不住回去再读“文章的静境”,觉得自己对前一章有了多些的理解。

 

    叶老说静境包括三种:一是事物描写中含有动词,是作者感觉或解释赋予它一种动作,可它本身并无动作的境界;二是事物描写中没有动词,只有形容词描写的境界; 三是事物描写中没有作者赋予动作的动词,也没有形容和修饰的形容词,只依照事物本来的名称写的境界。叶老列举了丰富的例子解读得明白透彻。

       

        这三种唯有最后一种最难理解却最有味道。读了文章《记王隐君》中的例子最后一句“桥外大小两棵树,依倚立,一杏,一乌桕”以及丰富意味,我想起曾经读鲁迅的某文里的一句话“门前有两棵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读高中(初中?)那会儿,我读来觉得哑然失笑,大文豪的文章尽会写这般废话,一点都不精炼!后来就置之一边,连文章内容差不多忘没了。今天读到叶老的文章,我脑子里猛烈地跳出这句话来。我再次查了该文,是鲁迅《秋夜》第一段: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原来用了这样的句子,是有其特别深意的:如果慢慢体会,你会感觉到一种孤寂。  院子外边其实什么也没有,除了枣树还是枣树。这就有一种孤寂的感觉在里面。 读者看到院子外边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是,必定以为院子外面还有别的东西,可是没有,剩下的还是枣树。很单调,很孤单。这种孤寂的感觉,如果用“院子外面有两棵树”来表现,肯定是达不到的。  另外表现的,就是对这种孤寂的不满。鲁迅希望出现新鲜的社会现象,希望能有“别的树”出现,可是没有,鲁迅很期待。

 

        大文豪的文章果然还是不一般的!再读读,再品品,越发觉得这隐含其中的味道耐人咀嚼,然后不由得你不称道啊!

 

      而叶老对这例子里的“桥外大小两树”的意味品析也是很到位的,真心叹服!

 

 

 

        不过对于叶老解析“用一般事物名称来诱致情感的方法在寻常散文里可普遍应用”时品析《红楼梦》第98回宝玉娶宝玉时黛玉气绝的一段文字里,我觉得这文字里引发读者悲怀落泪的原因不仅有正用和反用,还有段末最后景物描写“探春、李纨走出院外再听时,惟有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的独特位置的作用。

 

        此处景物本给读者以凄凉冷淡之感,再加上放在段末从探春李纨二人的视角看更有渲染力,因为探春李纨二人在前面刚刚现场亲身体会黛玉气绝的凄惨可怜情形与氛围——平日里寄人篱下的悲凉,平日里无亲人疼爱的可怜,下人们的势利等等,尤其是宝黛姻缘被拆,又在宝玉娶亲当晚气绝身亡,如此可怜的妙人命运如此凄惨!再加上紫娟哭声的渲染烘托,作为同是女性的二人心里如何不悲伤凄凉,怎能不落下悲伤的泪水!而此时出来看院外之景,这竹梢,这些风,这月影,景物一叠加自是凄凉冷淡!谁读来都会读出泪来!

 

      可是这处景物如果换到文段首,或中间,又是都差远了的。而只有让探春李纨二人充分亲临其境感受一番后再看景物才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而且从探春李纨二人因音乐之声的若隐若现引出来院外来写,显得十分自然,绝没有半点特意安排之嫌!可见作者曹雪芹的构思之功实在厉害,仅此一个细处都如此精巧!

 

      所以用纯粹静境描写来诱致情感的方法确实独到且耐人寻味,是个阅读学习的好法子,好去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