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亲子教育亲子教育

【與汝同窗】压岁钱之争怎样解?——从产权、边界、沟通、亲子关系角

2019-02-27  本文已影响4人  青苔居

春节,孩子们收红包的季节。

这两日同女儿聊天,听她笑谈她的同学们是如何在相互交流藏钱经验,以尽可能减少被迫上交的数额,多给自己留下一些。

小朋友们的藏钱之道五花八门,闻之令人啼笑皆非,随之而来的还有感慨——原本应该是最能自我放松的家庭,却弄成了父母子女间相互提防、斗智斗勇的“战场”;原本承载着美好祝福的压岁钱,却成为家庭纷争的导火线。

说到压岁钱,父母和孩子往往各自都有道理:

父母担心孩子乱花钱,同时觉得压岁钱是自己同样付出给到亲友的孩子之后交换而来的,应当属于自己;

孩子认为压岁钱本就是给到自己的,在经历获得的欣喜之后被迫失去,甚至还是被骗去,自然生气;

自己成了演戏的,还必须一而再、再而三地配合父母演出,不仅不满,也对父母失去尊重。

生活中,观念不同、立场/角度不同,达不成一致,产生矛盾的事例很多。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不在立场、角度和观念的同与不同,也不在矛盾本身;关键在于,如何就分歧进行沟通协商,学会妥协,通过契约等形式达成协议,解决问题,而非各怀怨言打肚皮官司。

2018年2月 扬州钟书阁

主体与产权

对于压岁钱这件事,完全可以有比父母收缴或者放任更好的办法——厘清边界与责权关系,父母孩子就此进行平等协商,建构一个不评价、不指责、不批评、不抱怨的环境,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各自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找到一个大家都能认可的解决方案,于过程中学习表达、聆听、探讨、辩论、妥协。

关于压岁钱的归属问题,至少在我看来,无论压岁钱是不是父母同样给予亲友孩子“换”来的,接收压岁钱的主体是孩子,压岁钱当然就是孩子的,孩子拥有对压岁钱的绝对所有权。

用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就可以说清楚这个问题:

如果你丁克或者独身,有没可能过年不给亲友孩子压岁钱?(广东独身人士除外)

只是,对于理性能力还不足的未成年人,父母作为监护人,需要引导孩子学习理财,学会管理和规划包括压岁钱在内的自己的财产。

放任自流或者收缴了之都不是良好的解决之道,产权归属明晰之后,把压岁钱化作孩子财务管理课程的素材,从中学习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即不失于规则的缺乏胡乱花钱,也不因父母越界入侵孩子权界,影响孩子自我意识和边界感的建立,影响亲子关系和家庭和睦。

这是父母的责任,也是父母的功课。

小周同学让阿老师头疼了! 阿老师说:这是青苔污蔑!

财务管理课

基于这种理念,从女儿出生,还是一个BB的时候,收到的压岁钱就采用记账的方式帮她存起来;女儿两岁,可以进行言语交流后,每年都会有一次账务公开,让孩子明白自己有多少钱。

从读幼儿园中班(三岁多)起,每周给她二十块钱到超市购物,事先达成协议,超出不予支付,让她学习比价和计算

小学一年级开设自己的银行账户,之前所得的压岁钱全部存入账户,存折由我保管;除开每月一定数额的零花钱,想要另外支取需告之理由,或者制定消费计划;后又商定,每年压岁钱的80%用于储蓄,10%用于随意零花,10%用于慈善捐赠,曾连续两年捐给立人乡村图书馆,也捐过其他我们信任的基金和个体。

据说,姝儿是最小的立人之友

小学毕业,之前的存款换成美元,到香港购买基金,基金的选择交由她自己做决定,当然,银行经理给予了建议,小朋友最终选择了激进型基金。

2018年初的春节,自行策划了一次旅行➤放手与陪伴,都是为了他们终能远行——12岁女儿的独自旅行,行程中突然就对摄影有了兴趣,想要一台单反。于是,整个2018年收到的大额钱款全部交我代管,说好连同2019年春节收到的压岁钱一起,买一台好一点的单反学摄影。

这几天,于收到压岁钱的喜悦中,不断盘算能够拥有一台怎样的单反?

除夕的下午,发生意外,出行途中手机被偷,当时就很想再买一台,已上京东选好放进购物车,回家翻出旧手机用了一天,叹道:

算了吧,我还是先用旧手机,还能用,尽管没我那台好用。钱还是先买单反,买台好一点的,下一个目标才是买手机。

整个过程我没有干涉和劝阻,只是倾听和陪伴,让她有一个地方可以安全地表达愤怒和委屈,陈述自己的想法;我尊重她所有的决定,不管是先买手机还是先买单反,或是二者降档兼顾。

那是她的钱,她有决定权,即使是为了买单反而准备的钱,发生了意外,改变想法也是正常的。

她亦有过胡乱花钱的经历:

疯狂无节制地吃零食,打赏主播,事发不久即被发现。好在亲子关系不错,经过不断的沟通交流,女儿承认错误,承担责任,弥补损失;

我也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沟通方式,改进财务制度,不再提出过于严苛的要求;

重新商讨零花钱的数额,共同制定奖励制度,但不要求必须达成;

每月五号前缴交上月账务明细及分析表领取本月零花钱,每超出一天扣减十元,直至扣完。

零花钱的使用我不干涉,全部买垃圾食品、买游戏都是她的自由,交不交账也是她的自由,我不JUDGE、不说教,也不生气。规则是共同制定的,她可以不遵守,只要承担不遵守的后果——比如乱花钱就得不到奖励,不交账得不到零花钱,延迟交账钱会被扣。

2018年11月财务记录——手机的作用

责权关系

为什么要看账却不管她的消费呢?

作为监护人,我有知情权,所以要看账;但钱是她的,产权在她,怎么花是她的自由。尊重物权、尊重每一个个体的独立性,我无权干涉。

垃圾食品肯定不好,放纵自己沉迷游戏肯定不好,但禁止等于变相的鼓励,还会影响亲子关系,不如通过探讨引导她自己去思考其间的危害,学习自我管理。

因为没有批评,我得以知晓她每一笔的消费,包括浪费型、冲动型花销,才有可能找到恰当的机会和她探讨消费合理性和自我节制的问题。

更何况,钱本身就是一种稀缺资源,用了就没了,买了这个就买不到那个,这一次尽着性子胡乱花光,还想买其他的,自然不能。多几次就能懂得对自己的欲求进行排序,分析欲求和需求的差异,分清主次先后、轻重缓急,学会合理消费,于循序渐进中获得财务管理能力。

所以,自那段很疯狂的胡乱花钱之后,女儿越来越懂得自我克制,冲动型消费在减少,买东西会计算会比价,但也不会太抠门。

外出玩耍懂得给家人朋友买礼物,好朋友过生日也都有礼相赠,所有的开销全部来自每月一百块的零花钱以及她自己公号文章获得的打赏,倒是零食买得少了,打赏主播的事也再没发生过。

更重要的是,这一切的变化源于她的自发而非成人的唠叨说教,是自律而非他律,所以行为更具持久性和主动性,更有可能内化成她自己的行为方式与价值判断。

是以,在钱这件事上,我从来没有劳心劳力、事无巨细地监管女儿;女儿也无需对我隐瞒,遇到事情商量解决、共同面对,大家都轻松,总体很愉快。

2018年11月财务记录(部分)

理财实践

如此做法还基于这样一个理念:

没有实际理过财不可能学得会理财,没有拥有过钱、花过钱也不可能对钱产生直观且真实的体验;

没有获得过自由掌控和使用金钱的机会,仅仅纸上谈兵说理财,大概率也就是纸上谈兵,不可能真正懂得钱要如何才是花到刀刃上。

女儿自小就和我一起逛菜场、逛超市、逛网店,交一定数额的钱给她做主,放手让她选择,她于其中获得了对金钱和物价的真实认知。

小学二年级,第一次独自去小区会所买菜,回家时高举一根黄瓜连声惊叹:“妈、妈,一根黄瓜居然就要三块钱,太贵了!”

说好2018全年不买新衣,中间基于各种因由,有过几次动摇,征求我的意见,一番探讨一番惋惜也就算了,不纠缠,也不闹脾气 。

走到旅游景点瞧上喜欢的,也会有比较、有犹豫,即使这一次没能忍住,下手买了,之后逛商场、逛网店,看到价格就会心疼,就会有思考,下一次,更有可能延迟满足。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延迟满足并非来自外力的强制,而是基于自身的需求,具有自主性、自发性,更有可能转化为孩子的认知与行为能力。

因此,才会为了一台单反,整个2018年都在不断地自我克制、延迟满足,面对诱惑自我提醒,收到大额钱款主动交给我代管。

2019年春节

亲子关系

为什么女儿会主动把钱交给我?

因为放心!

因为知道妈妈不会收缴她的钱、不会动她的钱。

因为,自她幼年,钱就是我用来助力孩子建立责任心、分清责权与边界的利器。

物权、支配权是竖立边界、建立自我意识的关键,我和女儿之间的界线自来分得很清。

不管是钱还是物,她的是她的,我的是我的,相互不侵犯;

她的私人物品我绝不乱动,更不会偷看手机、日记,随意翻包,偷盗密码私上她的社交平台(题外话,做父母的想了解孩子的状况,学会和孩子沟通,让孩子愿意同你讲,而不是做贼);

涉及到金钱,我向她借钱要写借条、要付利息;她借我的钱也要写借条、付利息,若有附加条款必须清晰描述并完全执行;说好AA必然各出一半。

离婚那年特别困难,坦诚和九岁的女儿沟通家里的经济状况,告之妈妈面临的困境,问她能否把过往积蓄的压岁钱共一万六千块借给我。我给出的条件是一年后归还,支付利息160元,算给她看,这个利息比银行利息高多了,女儿同意了,我用欠条借到女儿的积蓄。

第二年,因某些原因延期俩月还款,也于借款到期前一个月和孩子沟通,达成协议增加利息200块。

曾有朋友问,你借她的你肯定要执行,她借你的也要同样执行吗?

当然!

不管我有多爱她,我和她有多亲密,不管她几岁,我和她都是两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她是她,我是我。分清你我,厘清边界,各不入侵、不成为对方的负累,于相互的关系才能更长久地愉快相处;于每一个个体,才能懂得责权与担当。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朋友,同样适用于家人。

担责&教训

正因如此,当她犯错,需要她承担的责任与后果,我也绝不代劳,但会陪伴她共同面对。

2018年中,自广东迁回成都。返蓉那日,清早十点的高铁,女儿犯懒没有同往常出行一样计算时间,起床后低头玩手机,我催过一次,回报我的是白眼和不耐烦,最终错过高铁,改签不成,高铁票作废。

改乘第二天的高铁也不成,第二天中午要到成都机场接另行航空托运回川的狗,当天必须回到成都,改乘飞机是唯一选择,临时购票,机票几近原价。

沟通解决问题再探讨责任的分担:

你没有做出行计划,玩手机是主要原因;

我没有尽到叮嘱之责,也没有同你商讨时间安排,我也有责任;

所以,返蓉费用我们各自承担一半.

女儿花了1520元巨款买了老大一个教训!

正因为她有属于自己的钱,这样一些教训才能成为她自己的教训,而非我于不满和唠叨中替她担责,再因指责和批评引发争端,搞得老大不愉快,孩子还是不能真正懂得何为责任、何为自由选择以及后果承担。

因为有钱,她可以偶尔满足一下自己的小需求,无需事事都要向父母伸手,这对自尊自信的建立非常重要;

因为有钱,她能更加自如地和同学朋友交往,满足人际智能发展的需求;

因为有钱,她可以更自由地表情感:我总能于节日生日收到女儿的礼物,外出旅行也不忘给家人朋友,还有自己喜欢的师长购买小礼物;

因为有自己的钱,也就有能力承担部分家庭责任:2018年底被一只猫咪吸引,满心领养,协商后拿出200块零花钱用于猫咪用品并承担部分日常照料之责;

因为她有可供自由支配的钱,对于我不认可的要求,我才能理直气壮地拒绝,而非事事替她买单;

……

女儿在这个过程中体验自立、自主,学习权衡和取舍、学会担责,懂得节约、知晓自制,责任心、自信心、自主能力就这样逐渐建立于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

蒙台梭利的这个观点我很认可——人,是一种只能基于亲身体验获得经验,进而学习的动物。

年龄越小越是如此,真实体验比任何形式的说教都有效。即使是犯错,只要父母尽到了陪伴、倾听、交流之责,少年时代又能犯多大的错?

每一次的错误都可以化作学习的素材,成为真实的经验与教训,助力成长。如果少年时代没有形成健康的消费观,没能发展出自制力、理财能力,成年之后再来试错,代价可能大到她无力承担。

父母的责任

我以为,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不是管束,而是适时援手。

援手不在事先的唠叨加上事后诸葛亮,而是在不涉及生命安全的事情上给予孩子选择权。

父母当然可以提供建议,最好清晰完整地阐述建议,推演事情可能的走向,但选择权还是交给孩子,尊重他/她的选择,同时要求他/她自行承担选择的后果以及相应的责任。并于事后探讨得失,帮助孩子对事情进行多角度的理性分析与思考,从中获得经验,助力他/她在未来有能力做得更好。

但分析探讨不是说教和批评,说教和批评往往导致情绪上的对立,不带指责的、无条件的接纳给到孩子安全感,让孩子愿意同父母分享得失,你才能知晓他/她的状况,才有可能帮得到他/她。

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向上的意愿和能力,能否转化为动力,考验的是父母的智慧。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仍然坚持: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本质上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投影,他/她的状态就是父母自身价值观及教育理念和执行能力的最好呈现。 

对孩子不满的时候先检讨自己,你改变了,孩子才能改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