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口

海口:不能忘却的“张天君庙”历史

2019-02-17  本文已影响0人  2018栏杆拍遍

        写在前面

         不知什么原因,这篇文章发表的第一天,可以顺利地推送到我加入的15个圈子里,没有受到限制。但此后再也不能推送了!但我绝不会为了能推送到圈子里而费心修改了。

         历史不能篡改!爱国无罪!

        原文如下:

        海口市“张天君庙”,位于海口市琼山区朱云路和大园路交汇处西侧,原为海口府城东南角甘蔗园村内的一座小庙。2008年,在扩建“朱云路”和“大园路”时,具有百年历史的甘蔗园村张天君庙均被拆除。现在的这座张天君庙是后来復建的。

        我来到张天君庙时,因庙内无人值守,无法了解其历史,回来后在“百度网页”中,也没有找到关于此庙的简介。

        在“南海网”看到2008年11月24日,记者徐珊珊写的《府城甘蔗园村:百年村庄被拆除 居民百感交集》一文中,有一张村民自行拆除“张天君庙”的照片。照片说明:“始建于清朝的张天君庙化为瓦砾”。

       下图、正在拆除中的“张天君庙”。

下图、今天的张天君庙,坐西朝东,门前即上下四车道“大园路”。小小的张天君庙仅有一座三开间殿宇,前廊的左右两端,各有一石台供奉一尊土地爷雕像。殿门楹柱上的红纸黑字对联为:春风拂柳江山秀  细雨润花满堂红

下图、这是前廊右侧外窗上面的烧瓷壁画“八仙过海

下图、这是前廊左侧外窗上面的烧瓷壁画“财源广进

下图、这是殿内的佛龛,在供桌上摆有五份供品,但佛龛内的五尊神像太小了,被三个大陶制香炉挡住了半身,左边还有一个神位,看不清是哪位神灵。

         根据佛龛右侧悬挂的由信众敬献的红缎条幅上的字迹,可以看出除了主尊“张大天君”之外,其他几位为:关聖帝君、林大天君,冼太夫人,大雷娘娘和岳飞元帅。

下图、换个角度再拍摄,可以看清五尊神像,居中三位为男神,两侧为女神

下图、这是殿内南墙上的匾额,是2004年甲申冬月金花村众信敬赠的

下图、南墙的匾额。

下图、北墙上的匾额

下图、北墙上的匾额

下图、这是前廊南端供奉的土地神。石供桌前,还有两个像是圆雕的石猴,似乎年代较久了,极有可能是清代原建张天君庙的遗物。

        附件:来自新华网

                                                               寻访海口抗日老战场:浴血护城甘蔗园燃烽火

                                                                 2005-08-01 10:12:24   稿件来源:海南特区报

     历史背景

        1939年2月10日凌晨,日军从海口西北角天尾港约两公里长的海岸强行登陆后,突破驻天尾港国民党守军保安第十五团第二营的阻击,强行登陆海南岛,日军随即分左右两翼进攻海口和府城。

        日军右翼部队步兵第一联队进犯府城时,驻守甘蔗园的国民党保安第十一团第二营及保安第五旅旅部直属排进行顽强抵抗,奋起还击。甘蔗园成为继秀英炮台后日军进犯海口和府城的第二个战场。

        我爱国官兵浴血护城,抗击日寇保卫家园,府城甘蔗园燃起冲天抗日烽火。

         史地发现 登陆日军进犯府城

        1939年2月10日凌晨,海口市郊天尾港海面突然聚集了30多艘日军战舰。这些大大小小的战舰横七竖八地停泊在离岸不远的海面上。从舰艇上放射出照明灯划破夜空,亮如白昼。整个海府地区都能看到夜空中那一束束刺眼的光柱。

        凌晨3时,日军海、陆、空联合作战,在天尾港的国民党守军保安第十五团第二营乘敌尚未靠岸时,给予阻击,经过短时的交火后,日军仗着强大的军事优势,突破国民党守军防线,成功登陆。侵琼日军的铁蹄踏上了海南岛。

        随后,日军兵分两路,一路从天尾、长流直指海口,一路经长流、施荣、永兴向府城进犯,把战火引向千年古城。

        甘蔗园燃起抗日烽火

        从宋开宝五年(972年)琼州治迁入府城镇至日军侵占前夕为止,1000多年来,府城作为海南岛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地位始终未变。

        府城地处海南岛北部,北隔琼州海峡,是海南通连大陆和对外交往的重要门户。其东邻文昌、西接澄迈、南交定安,岛内琼文、海榆公路穿过琼山府城,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当日军从海口市郊天尾港突破国民党驻军的阻击强行登陆时,驻守在府城的国民党守军发出紧急警报,府城市民大部分连夜离开家园,向附近的村庄和山地转移藏匿。

        府城甘蔗园位于府城东南角,是从外围进入府城的必经之地。因此,国民党在甘蔗园一带派兵驻防,其中有一个排的兵力驻在甘蔗园村口的张天君庙内。

         日军登陆后,向府城进犯,国民党保安第十一团第二营及保安第五旅旅部直属排在甘蔗园附近布防迎敌。

         清晨,天刚蒙蒙亮。从天尾港海面军舰上发射的炮声打破了府城的沉寂,随后,日军侦察机超低空飞越府城上空。

        天亮时,日军已逼近府城。国民党守军在甘蔗园外围与敌军展开了猛烈的交火,面对武器先进、气焰嚣张的侵略者,我方守军进行顽强的阻击。密集的枪声在府城外的甘蔗地响起。

        经过4个多小时的浴血奋战,国民党军队伤亡惨重,抗日将士的鲜血染红了甘蔗地,无情的战火和硝烟把一大片葱绿的甘蔗地烧成焦炭,浓烟弥漫数日不散。

        我方守军因众寡悬殊,伤亡过半,坚守阻击敌军数小时后,部分幸存者撤出战斗。日军突破甘蔗园外围国民党守军的防线后,下午2时,从甘蔗园进入府城,千年历史古城开始沦陷在日军的铁蹄下。

记者寻访 村民见证日军兽行

         在距那场战争已过66年之后,记者来到府城甘蔗园寻访那片老战场时,已难觅原来的场景。

         英雄儿女抗击日寇的这片土地,如今已变成宽阔的街道(大圆路)和高楼大厦。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在这片流淌过先烈鲜血的土地上过着安乐、祥和的幸福生活。

        很多居住在附近的年轻人,不知道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曾经发生过一场抗击日寇的战争。那些年迈的老人,对那段充满血雨腥风的岁月却依然记忆犹新。谈起日军进入甘蔗园、占领府城的情景,这些见证了日军兽行的历史老人心中充满刻骨的仇恨和满腔的怒火。

        记者从府城镇大园社区居委会了解到:甘蔗园有常住人口100户,400多人,流动人口120户共499人。据当地居民说,很早以前,这一带是种植和交易销售甘蔗的集散地,因此,居住在此处的村庄取名叫“甘蔗园”。甘蔗园本来是一个听起来感觉很甜美的名字,自从日本鬼子进占府城后,给甘蔗园居民带来的却是难言的苦涩。

        7月29日记者来到府城甘蔗园寻访见证过那场战争的历史老人时,天空正下着大雨,那纷纷倾洒的雨水似乎是苍天为悼念那场抗日阻击战的英烈亡灵流下的眼泪。

        记者沿着甘蔗园光滑的而古老的石板路,来到甘蔗园110号郑秀英老人的家。82岁高龄的郑秀英老人,身体还算硬朗。谈起66年前的往事,郑秀英老人仍抑制不住伤心的泪水。

        那年日本鬼子进村时,她才16岁。当国民党守军在甘蔗园外阻击日军时,甘蔗园当时70多户村民纷纷依依不舍地逃离家园到外躲避。村里的老百姓基本上跑完了。只听到甘蔗园外围有激烈的交火枪声。

        郑秀英随家人跑到离府城10多公里的地方藏匿几天后,再回到家中时,家里一片狼藉,日本兵把她家里的东西扔到街外毁坏,家中的畜禽全部被鬼子宰杀享用。美好的家园被日军糟蹋得家徒四壁,一无所有。

        居住在甘蔗园56号的姚女不尾阿婆今年84岁高龄,回忆起66年前的一幕,阿婆的眼中充满着怒火。

        战争打响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驻军通知村民,不要跟军人跑在一起,以免被日军袭击伤害。

        日军侵占府城后,晚上看到女人,不管老少都拉走强奸。

        姚女不尾老人当时只有18岁,为了逃避日本兵的伤害,她穿着老年妇女的黑衣服,用灶灰抹在脸上,把自己装扮得又老又丑。府城沦陷后,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没有任何尊严,当时如果老百姓上街碰到日本兵不行礼,就要遭到日军用枪托殴打。

        姚阿婆诅咒日本兵:“这些天杀的看到猪、牛、羊就拉走,吃鸡只吃鸡胸部分,其余的都扔掉!”

       日军疯狂蹂躏妇女

        在府城甘蔗园村张村长的带领下,记者在甘蔗园6号找到了另一位历史见证人唐甸成老人。

        88岁高龄的唐甸成老人头发全白了,岁月在他额头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回忆是痛苦的。记者的寻访,让他勾起66年前的往事,回想起那残酷的一幕,老人饱经沧桑的脸上禁不住浊泪横流。

        唐甸成老人还清晰地记得:1939年2月10日,天还没亮,从海面舰艇上放射出的探照灯光刺破府城的夜空。随后,有炮声和飞机轰鸣声响起,驻守在府城的国民党军发出紧急警报。村民互相呼喊着结伴向村外惊恐地奔跑,躲避这场即将到来的灾难。

        当时,唐甸成老人年仅22岁,刚刚结婚,妻子已怀孕在身,他在街上开了一家小饭馆。日军向府城进犯的警报发出后,他带着家眷跑到离府城数公里之遥的迈仍、白庙村一带躲藏。

        天亮时,日军侦察机不停地飞临府城上空盘旋,炮声隆隆。甘蔗园外围枪声大作,硝烟弥漫,密集的枪声延续数小时。日军在府城甘蔗园一带突破防守的国民党保安部队后,下午2时,沿甘蔗园的古道进入占领府城。

        进甘蔗园门楼右侧的张天君庙,有一对来不及逃走的母女俩。日军进入甘蔗园后,四处抓人抢物。躲在庙内的母女俩被日军发现,遭到惨无人道的轮奸,被日军折磨得奄奄一息。

        甘蔗园村民冯某的妻子刘氏,当时躲在家中的柴草中,结果被日军发现抓走,遭到日军几天几夜的蹂躏奸污,折磨得死去活来,导致精神失常。

        沦陷后的府城如同人间地狱,海南女子外出时听到日军的皮靴声便吓得四处躲藏,心惊胆战。

        日军占领府城后,盯上当时府城的大户人家民宅,强占民居,改建成供日军寻欢作乐的慰安所。在府城朱吉里26号的叶宅、绣衣坊大井巷7号的胡宅、绣衣坊23号的刘宅、忠介路60号的王宅、忠介路139号的郑宅、宋伯里的谢宅和忠介路6至8号的杨宅,设置了7处慰安所。强迫不少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供其发泄兽欲,长期淫乐。其糟蹋人性的可耻行径令人发指。

       “日商”为侵琼提供情报

        记者在采访府城战事时,88岁的唐甸成老人为记者提供了一条鲜为人知的消息:在日军侵琼前,有日本商人为日军提供翔实的海府地区地形资料。

       清咸丰八年六月,“清廷与英、法分别缔结《天津条约》,被迫开辟海口为通商口岸,允许英、法等国设领事馆。”于是,外国资本家争相登陆海口,办洋行,海府城区成为帝国主义者掠夺海南资源和推销本国产品的角逐场所。

        据唐甸成老人介绍:当时,据说有一位在海口卖肥料的日本商人,把海口的每条街道和每个水井,重要建筑都画在一张地图上。后来把这份内容翔实的地形图交到了日军手中,这张地图成为日军进犯海口府城的重要情报和导向图。

        日军就是沿甘蔗园→云露里→忠介路的线路进犯城府城区。

铁蹄踏过百年石板路

       重新走过日军侵占府城时经过的甘蔗园那条有着数百年沧桑的石板路,记者似乎隐约闻听到日军的马蹄声从旷野中奔来,涌进甘蔗园这条古老的石板路,一路嘶鸣着,踏过狭窄而古老的石板路,奔向府城中心地带。

        在府城大园路与朱云路交界处,1993年冬由村民重修的甘蔗园牌坊赫然耸立在路边,牌坊上“甘蔗园”三个黑色的大字看上去有点历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

         走进甘蔗园,那口百年老井“龙泉水井”还在,当年驻扎在张天君庙的国民党守军就是饮用这口井里的水,在甘蔗园外抗击日本鬼子。至今这口古井依然滋养着甘蔗园的居民。

         在甘蔗园牌坊旁,那座清朝时期修建的古老庙宇——张天君庙还在,依然香火鼎盛。庙门口一副“庙貌垂千古,神威镇四方”的门联让人感到庄严和肃穆。

        这座百年古庙,历经百年风雨,见证岁月的沧桑。

        66年前,这座古庙驻扎过国民党抗日守军;在这座古庙里有两名无辜的海南妇女惨遭日军的轮奸,威严的庙宇见证了日军的兽行,可谓人神共怒。

        66年前,那片葱绿的甘蔗园地被战火焚毁。在壮士们洒下热血的地方,已建起了海南省高级技校和一批写字楼及住宅小区。雨过天晴后,一道美丽的彩虹挂在甘蔗园老战场的上空,像为国捐躯的英烈喷向天空的一注殷红的生命之血,令人感到心灵深处有种强烈的震撼。

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

        尽管这段历史已过去66年,战火和硝烟已经远离我们的生活,但历史不曾远去。今天,当我们打开这段尘封的历史时,那充满鲜血和死亡的一页依然令人触目惊心。而充满血性、与顽敌浴血拼杀的先烈们的英勇无畏,至今仍令我们肃然起敬,热血澎湃。

        不能让这段血腥的历史,只成为少数幸存于世的老人头脑中残存的记忆。它应该成为全民刻骨铭心、永志不忘的记忆。

        让我们把仇恨埋在心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

       在日军侵占府城和琼山地区后,琼山人民在这场抗日战争中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在这场反抗日本法西斯野蛮侵略的斗争中,琼山人民跟全国人民一样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让我们记住这段历史,让这段血色的记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永志不忘!(廖自如   李志良)

        全文完

原题   (原创)海口张天君庙    2014-06-15 06:24    发表

2018.12.31     阅读(1059)| 评论(17)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