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靠毅力减肥戒烟是不是又失败了?那是因为没找到你的《内在动机》

2020-12-15  本文已影响0人  情绪力研习社

文| 林 语

字| 2605

你有没有这样的困扰:

孩子天生对世界感到好奇,却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

常常被巨大的焦虑感和压力包围,开始怀疑工作的意义?

总是下定决心要减肥、戒烟、戒酒,却又总是无疾而终?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影响,我们又如何才能带着乐趣和好奇心学习、工作和生活呢?

这本由 爱德华·L·德西 & 理查德·弗拉斯特 所著的《内在动机》,可以给我们提供答案。

书中表明,每个人都有3种最基本的心理需求:自主(autonomy)、胜任(competence)和联结(relatedness)。

满足这些需求,特别是自主的需求,才能持续激发人们的内在动机,让人们全心全意地投入某件事情,同时拥有最好的体验和表现。

《内在动机》这本书,颠覆了依靠奖励和惩罚的激励方式,帮助人们在焦虑和重压之下重新发现真正的自我,给人以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

书中通过13个章节,3大主题,分别从“自主和胜任的重要性”、“人际联结的作用”、“如何实现自主”来阐述如何获得“内在动机”。

书中有这样一个实验:

把小孩子分成两组,去玩拼图,在这个过程中,对待两组有不同的干预方式。

第一次测试,在拼图选择和时间上施加影响。

针对A组的小朋友,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哪种拼图,想要选择拼哪些拼图,完成这些拼图需要多长时间,自己想要花多长时间来拼,完全由自我选择决定

而针对B组的小朋友,在所有的拼图中,指定规定其中的部分来玩,而且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来完成。

猜猜看,结果会有什么区别呢?

结果A组的小朋友,兴致勃勃,玩得非常投入,在整个过程中也非常开心。

而B组的小朋友,相对氛围沉闷了一些,而且小朋友很快就没有了兴致,不想继续玩下去了。

是什么影响了他们玩下去的乐趣和动机呢?

我们发现,当小朋友在玩的过程中,没有办法自主选择,只能被动接受那些强加于他的规则,再好玩的游戏,也变得没意思,没动力去做了。

当小孩不能自主选择学习他感兴趣的东西,或者明明自己很感兴趣,但是被要求着去做,原本的兴趣就这样被抹杀掉,逐渐变成了厌恶。

激发内在动机的第一个心理需求:自主

真正的自主,意味着人们的行动来自自己的真正选择,任何有损自主的事件,让人感到被控制的事,会削弱内在动机。

那既然这样,我们让小朋友自主选择拼图和时间,然后给予他们奖励,鼓励他们去玩,会是什么样子呢?

为了对比效果,我们还是对两组分开施加影响。

对于A组,第一天没有奖励,第二天给予奖励,第三天恢复没有奖励。

对于B组,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都没有奖励。

这回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最终发现,A组在第二天得到奖励的时候,兴趣更高涨,玩的时间也更久,但第三天没有奖励的时候,就开始兴趣下降,玩了一会儿就不想玩了。

而B组,因为一直没有奖励,小朋友更沉浸在玩拼图的乐趣中,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投入,到第三天更是沉浸其中,享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就感。

这就很有意思了,奖励带来的难道不是激励吗?为什么反而兴趣下降了呢?奖励难道是会伤人的吗?

事实上,这取决于我们给予奖励的方式,是否是为了控制

有的时候,我们会对小孩说“如果你完成作业,就给你一颗糖”。

小孩子为了得到那颗糖,会去完成作业来换取,但他的关注点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专注于做作业本身的过程,而只是想得到那颗糖,这就分散了对事情本身的注意力。

不控制的奖励会怎么做呢,当小孩子作业完成得很好,给予一颗糖作为完成好的奖励,是惊喜,不是条件。

这个时候,完成作业这个动作,就是小孩子自主控制的,而不是靠那颗糖外部控制。

大家一定也听过另外一个故事,一群小朋友每天到老奶奶家门前去玩,又吵又闹,于是老奶奶想出个办法,开始每天给5毛钱作为小朋友玩的演出费,后来慢慢减少到3毛、2毛、1毛,最后到没有,小孩子拿不到钱就失去了吵闹的乐趣,很快就不去玩了,老奶奶也得来了清净。

所以,满足“自主”的心理需求,是保持内在动机最根本的条件。

内在动机驱动的行为背后第二个重要的心理需求:胜任

我们来看上面这张图,左边背着严重超出负荷的大石头,右边拿着不费吹灰之力的小石头,你觉得谁会更有动力去做呢?

好像都不大有动力吧,做严重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觉得压力好大,不堪重负,相当痛苦。

做微不足道的简单事情,虽然很容易达到,但是好像也没什么意思,没有成就感。

“胜任”,就是“最理想的挑战”,朝着取得成就去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享受乐趣,收获成就感。

人们在胜任感的驱使下可能从事自主选择的各种各样的事,增强自己的成就感。

在职场当中,通常有领导会喜欢问,“这个事情什么时候能完成?”,还没等员工回答,紧接着下一句就是,“周四能不能做完?”

员工刚刚触发的内在动机,就这样被剥夺了,如果能忍住下一句,让员工自己说出,“周四能完成”,也许员工完成这件事的状态会有很大的不同。

激发内在动机的第三个心理需求:联结

人们不仅需要胜任和自主,还需要在感受到这种胜任和自主的时候,感受到与他人的联系。

联结需要,也就是爱与被爱,关心与被关心的需要。

有人可能会说,这很矛盾啊,自主就没有办法联结了。

其实,在这里有个小小的区别,就是自主与独立,自主意味着我们有自由意志和选择的权力,并不一定是独立完成,可以有自主与联结的依存关系。

这就是激发内在动机的三个心理需求:自主、胜任、联结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内在动机应用的“智慧”。

相信这种事情很常见,也许不是家家都有让人头痛的孩子,但应该家家都有让人头痛的家长。

老人家高血压,又不肯按时吃药,总是给自己偷工减料,医生也很是头疼。

怎么“对付”这样的老人家呢?

医生A,细心又耐心,事情利弊严重情况等,全部讲得非常清楚,也非常认真负责。

结果呢,老人家答应着,“知道了……”,回去却还是“开小差”。

医生B呢,就有智慧了,把自主选择的权力给了对方,问老人家想什么时间吃药,当老人家自己给出了承诺,按照承诺做到的时候,就会有种胜任感和成就感,这样也就激发了他的内在动机。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拖延,没有动力去做事,也许只是没有找到我们的内在动机。

人们是否自主生活,关键在于内心深处是不是认为他们的行为就是自己的选择。

只有当人们完全支持改变,只有当在放松自如的状态下做出承诺,而且这种承诺体现了个人对改变的深刻选择时,才会自主地行事,才会有更高的概率成功。

戒烟、戒酒、减肥、吃药、学习,这些都是“反人性”的事情,了解内在动机,我们不妨用这招去“套路”一下我们最亲的人。

找到《内在动机》,找到自主、胜任、联结的自己,永远带着乐趣和好奇心学习、工作和生活,活出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