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写文章的时间付出
1.梦想。
你有没有和我一样,特别想写出一些高质量的、能够吸引眼球的、获得很多阅读量的文章?
有时还会苦恼写作业的时间特别长,怎么也写不完,与电脑亲密起来三、四个小时就过去了,健身房、英语电影频频向你招手,可是分身无术,只能冷落它们。有时写出来的文章,简单重复的像老和尚念经,像极了自己早餐上吃的面包、牛奶、鸡蛋般的老三样,似有营养但平淡的让人没有胃口。为什么会这样呢?早上边吃饭边想今天写作的主题,想到写文章和做饭的模式很相似,都需要时间、技术和积累,千万急不得。
比如,想做出可口的大餐,就需要预备食材和有较高的厨艺。还要提前对原材料选取、泡发、腌制,若对烹饪流程不熟悉,还要查菜谱,刷*音,看视频,讨教正确的做法。溜、煎、炒、炸,一连串娴熟的操作,才能生成一盘盘色香味美的大餐。洒足饭饱之后,还得收拾碗盘,刷锅擦灶。在家做一顿美食下来,两三个小时或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熟练厨艺后,或许在流程上可以优化组合,但是原材料的准备泡发和具体操作是无论如何无法省略的。
为什么我会期望用一个小时或40分钟就把一篇文章写完呢?这对自己的要求也太高了吧,抑或只想做个简餐式的文章?大脑喜欢逃避复杂的、烧脑的、费时费力的事情,我在做文章的时候也有这种倾向。大脑是被塑造出来的,所以我们要告诉大脑,我们要做大餐,树立我要写有营养有价值的文章的信念,把自己的认知和积累提炼总结出来。这既考验个人的功力,也需要极大地付出时间。做为小白,离大厨还有很远的路。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刻意练习必不可少。同时要掌握方法,按正确的方法做事,才能取得成功。
2.改进。
有哪些方法可以提升写作水平,让时间的付出更高效一些呢?一是列目标,二是抓感知,三是懂分类。
一是制定努力的目标和标准,需要剖析自己,在现有的能力条件下,力争做到最好,不要让“凑和”、“差不多”,“下次再说”这类过去常在脑海里、心里面、身体里不时出现的“小人儿”拖自己的后腿,成为自己的死党。用打鸡血的热情塑造自己的头脑,把值得做的事情努力做到最好。让写作的行为持续下去。换作另一种表达就是,每天入厨房做饭,不要想着点外买或依赖家人做饭,把换花样成为一种要求、一种责任。同时为今后做大餐树立不着急的心态和应知应会的基础技能。
二是学会抓住当下的感知。人生经历会成为我们的写作素材,感同身受的人生道理,更是深深存在于我们的头脑意识和行为习惯中,可以随时体察和调用。
可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大脑空空如也呢?比如要做早饭了,不知做什么,或者这也想做,那个也想尝试,又觉得做起来都好麻烦,最后因为上班留下的时间不多了,只能又是简单的老三样上手。原因就在于我们前期对大脑中积累的相应的知识素材分类不明确。比如,适合早上胃口的早餐有哪些,适合中午营养补充的有哪些?以前吃过的美味最想念的是哪些?有时,我们只顾了一往只前,图了新鲜感,却忘记了积累和感知,少了动手动脑的重复练习,少了与我们生活场景中的连接和运用。
注重感知的积累,做个有心人。想起有一次我偷师学艺,学做蛋炒饭的经历。有一阵子,特别喜欢和家人一起去一家网红的店吃铁板烧,其实是喜欢看厨师的现场做钣。铁板烧饼一般的上菜的形式是由后厨把准备好的原材料一样一样放在盘子里,由厨师在一个大大的铁板上现场加工。因为环绕而坐,厨师做饭的一招一式看的非常清楚。有次厨师做蛋炒饭,我发现他使用的配料里,胡萝卜,洋葱切成非常小的丁,相当于黄豆粒大小。而我平时在家做饭时切的大小似花生米。学了一招,第二天回家立马仿照把配料切小再切小,按照看到的流程模仿做了一次,果然入味,口感比以前好吃百倍。那么我们在读书,做事也一样,当有了感知和共鸣的时候,也要想到把它用到自已的生活和文章中去。
三是学会归纳整理。把信息有意识贮存在大脑里,学会分类,杂而不乱。就像贮存在手机里自己喜欢吃的菜谱一样,按早餐,中餐及晚餐的品牌分类,或按材料的种类,用时,口感分类,想提取的时候很快就可以决定下来。
我们有时候感觉自己的大脑比较混乱,就像自己的衣柜总是需要整理。如果掌握了定位法和及时归位法,衣柜就会整齐方便取用。写作素材的整理,也像平时我们打理衣柜一样。短袖一格,长裤一格,连衣裙一格,圆领毛衣一格,鸡心领毛衣一格,各有各的属地,各有各的位置。如果不按位置归位,长此下去,衣物会绕成一团。等到出门要穿时,费时费力、翻箱倒柜、满头大汗去寻找,到头来或只有围巾,没有帽子,或只有上衣,没有合适的裤子,总是显得不配套。书到用时方恨少,其实并不是读的少,经历过义务教育的我们读了很多的书,只是我们平时忽略了举一反三,分类归纳和整理。
3现状
做好积累,不打无准备之仗。我们不用遗憾或者后悔过去没有做好分类和归纳,知识和信息在我们的大脑里或多或少都会发生作用,一直运用着我们的分类能力。能够来到简书这个写作平台上进行耕耘,证明我们都是有积累的人。我们看过的书,走过的路,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的血液里,指导着我们的人生。现在,因为我们要写作,就要把它提取和转化出来,这需要我们再次开动脑力,付出精力,去搜索,去整理,去转化。
为了达到快速搜索提取认知的目的,也为了素材更好的呈现和抓取,我们要让自己看书、做事的脚步慢下来,加上联想这一环节。想像在哪些场景下,这些观点和做法可以为我所用,而不能像过去一样,只图新鲜感,一心朝前奔,只图一古脑儿地堆放信息,让大脑凌乱不堪,难以发现和使用这些认知。
用笔记做好分类记录是个好办法。我们的大脑记不住太多的知识,笔记的作用犹如我们因工作忙碌而速冻在冰箱里的半成品。比如,想做一杯五谷豆浆,就可以取出提前煮好并冷冻着的黄豆,烤好的黑芝麻、核桃仁,切好的红枣片,统统把它们倒入料理杯,加上热水,高速旋转2分钟,就做成了一杯营养丰富且口感香浓的五谷豆浆。笔记可以按自己喜欢的专题进行分类,写在笔记本里,记在手机备忘录里,或贮存在电脑里。
做个有心人,做好积累,生活就会按照我们想要的样子,笑盈盈地把最好的一面呈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