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气候与文明

常识 | 气候与文明 | 两周八百载

2020-06-11  本文已影响0人  地平线HOA

作者:Angelo

编辑:Angelo

特别感谢:Bahar Charlie 洞二 YoungFish

作于:墨尔本 河屋 2020年6月10日

一.孝王封秦

秦朝的出现是划时代的造物。

此前中国从未真正有过大一统,无论是地缘政治的,还是思想文化的。

但秦的历史并非只有短短15年的帝国史。

公元前905年,秦祖非子善马,周孝王封其于甘肃清水县。而早在商,秦祖潏即为商“保西垂”,潏之子蜚廉乃商纣宠臣。[1]清华大学发布的《系年》记录道,周初平定“三监之乱”后,杀蜚廉于商奄,周王迁商奄人至西方的邾,是为秦国之祖。[2]秦祖,嬴姓,赵氏,与赵国同族,与奄国同源。少昊后,起自山东,司马迁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3]

东逃于商奄氏。成王伐商奄,杀蜚廉,西迁商奄之民于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

《清华简·系年·第三章》

秦立国(前905年)前百余年,天下大暖,西周(前1046-前771)国富民强。富余的粮食供给保证了更多从事非生产性工作的诞生,思想文化(业余生活)开始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如诗经(约前11世纪-前6世纪)的出现。

在这里,我们必须要再次明确在第二篇中提及的重要观点:

在秦统一中国之前,中国从未有过大一统之概念,从来都是大国统治小国,大国间基本平等(合作或对抗)的状态。类似于今天的北约以美国为首,之前的华约以苏联为首的格局,是比较原始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图1-2-1.公元前约1500年-公元2006年气候变化图

西周的衰落是自气候快速变冷开始的。

在《气候与文明》系列第一篇中有提到西周时期的气候变化记载:

《竹书纪年》有载,周孝王时,长江重要支流汉水,有两次结冰,分别发生于公元前903和897年。《纪年》又提到,在结冰之后,紧接着就是大旱。这就表示公元前第十世纪时期中国两江流域西部均处寒冷。《诗经·豳风》中的下列诗句是关于离长安不远的豳地: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诗经·豳风》

同时代作品中:

摽有梅,顷筐塈之。《国风· 召南》

瞻彼淇奥, 绿竹猗猗。《卫风》

召南,即雍州,陕西中南、宁夏全境及青海、甘肃、新疆、内蒙部分。卫国处冀豫鲁交界。现代的两地,大规模的竹、梅林并不存在,多为戈壁、灌木林。

对照图1-2-1即可发现,周孝王时期正是西周平均气温迅速暴跌的时期。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推断,周孝王约在公元前891年继位,前886年驾崩(2000年《夏商周断代工程》结论因争议过大未通过)。而《竹书纪年》有载:“九年,(周孝)王陟”。在位至少三年的周孝王,作为篡位的周第八代国王,曾尝试推动改革中兴西周,不幸未能成功。

笔者对照了西汉汉文帝启动“复马令”时期的西汉国家状况与西周中晚期的地缘政治状况,基本可以判定,周孝王封秦祖非子秦地以养马,绝非赋闲之举。

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

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

孝王欲以为大骆适嗣。申侯之女为大骆妻,生子成为适。

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复与大骆妻,生适子成。申骆重婚,西戎皆服,所以为王。王其图之。”

于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亦不废申侯之女子为骆适者,以和西戎。

《史记·秦本纪·第五》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前,中国的马业往往拥有军民双重性质,军用战马多为战车,民用多为耕犁。

虽然中国的制式骑兵史据记载发端于赵武灵王(同嬴姓赵氏,与秦同源)在位时期[4],但中国的战车史则早在商代(另一说夏)即已开始。193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车马坑即有出土商代战车,而曾侯乙墓更是共出土多达21种战车。[5]

图1-3-2.河南省安阳市所出土战车

而西周中晚期,北戎、犬戎、西戎与义渠等国不断向南发动战争,秦地西有夷、氐,南有昔阝(xi, 2)、蜀,北有西戎,东则直抵镐京,为西周西部门户,也是西周重要的“养马草场”。

根据《气候与文明·卷一·第二篇·第四节》中对甘青文化的考证内容可以对“养马草场”进行环境条件上的论证。

图1-3-3.西周中晚期中国地缘政治结构

在西周已入暮年渐次衰微的岁月里,西周依旧持续不断地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和军力去抵挡蛮夷的进攻。[6]伴随气候趋冷,就如同南北朝、五代、金元、清时期少数民族的南下全部都与气候变冷相重合一样,周的边境在西周末年被游牧民族快速地侵蚀。

而前文提到的《诗经》正有力佐证了在《气候与文明》系列第一篇中引述的竺可桢教授的《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化初步研究》的系列气候学数据统计的一个重要变化,即西周中后期的气候迅速变冷。[7]

这种气候变化根据《气候与文明》系列第二篇中的海岸线变化及对甘青文化、雁北及燕辽文化的考证可以明显得出另一重要佐证:

黄河淤积区的形成在西周中晚期达到高峰,该时期周朝长期对植被的破坏以及作为主要原因的植被因寒冷而消失的过程,深刻影响了黄河的流沙状况。黄土高原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8]

这一重要的物候变化对游牧民族产生了同样的影响,北方战马喜冷,且寒冷环境导致人类可消耗资源减少,主要军事工具及物质需求刺激着北方游牧的南下。北狄(鲜虞)即为东周末年定居定州(元设保定路即意为“保定州”)的中山国之祖,其所在位置已远深入狭义上的中原边地。[9]

周孝王封秦后百年间,西周北方各国相继设立马场,大力养马,发展畜牧业,由此拉开了持续达两千五百年的“中国马政史”。[10]而周孝王在位时应已察觉到养马对于抵御游牧民族南下的重要性,由此封周朝最关键的地理位置之一的清水予秦,设立以养马和戍边于一身的秦国。

二.春秋五霸

在图1-3-1.中,我们能够看到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的气温出现快速的上升和回落,但这一变化实际上持续了近300年。三百年间的地缘政治变化是巨大但并不深刻的。

在我的《德国的欧洲》系列中有一篇名为《威斯特伐利亚》。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在欧洲三十年战争后于1648年建立的国际政治体系,它的出现标志着主权国家的诞生。今天的世界政治体系正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在经历多次调整后的一个放大。[11]

而在秦统一中国之前,中国从未有过实际上的政治统一概念。如果有一个大国出现,如曾经的夏商周,那么这个大国就将作为“天下共主”,领导其他小国。

所谓的“天下共主”,是指一个大国作为其附近小国的“主”,管理涵盖大国及小国的整个范围,通常作为一个政治邦联体采取对外政策。就如南北战争前,美国的任何一个州实际上都是一个拥有绝对主权的国家一样,林肯之于美国在政治统一上的贡献,与嬴政之于中国相当。

在西周末年以前,金文(/甲骨文)乃皇室独有,周王有时会将带有金文的物品赠予臣僚及封王,这属于高规格的封赏。但伴随西周末年国家的土崩瓦解,像老子一样的许多镐京文官携带着文字与思想散落天下,原本各地一城一语的情况(情况上类似于古希腊时期的城邦时代但结构上并不相同)开始被改变,中国的文化繁荣和文字统一由此出现苗头。[12]

春秋时期便类似于威斯特伐利亚国际秩序,各国并没有因为周的衰微而发生大的动荡,周也并未亡国而是再次回到了一个中等大小国家的状态。只不过碍于周礼三百年的传统和姬姓家族的宗庙都在周国,故而礼制上大家仍称周为主。

但也有例外,比如楚国。楚国以一己之力发展了长江中游文明,楚武王熊彻(汉避讳武帝刘彻故改称熊通)因自己屡被中原视为南越蛮戎不予进爵,故一怒之下“自立为王,与周平起平坐”(春秋同称王者另有吴、越)。[13]并召集十一国之众举行沈鹿会盟(前704年),自此长江文明正式与黄河文明平行发展,两相交融;[14]日后项燕斥秦:“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正是项羽败章邯于巨鹿,为同为楚人的汉高祖沛公刘邦争取了西入函谷关夺取咸阳建立源于楚文化吸收中原文化的汉朝的机遇。

楚武王留给长江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即是县制,正是从武王之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央集权的雏形,非人格化官僚阶层诞生,[15]中国由此向韦伯所定义的国家概念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16]。

资本主义、官僚制度、和法律权威(在国家发展上)扮演着主要角色。

马克斯·韦伯

而春秋时期的政治环境是一个相对温和而平衡的环境,虽然战争次数非常高,但战争烈度远不如之后的战国时代。

图1-3-4.春秋初期中国地缘政治结构 图1-3-4.春秋后期中国地缘政治结构

地缘政治的变化集中在齐、晋、秦、楚、燕、吴上,春秋五霸中的宋襄公并未建立一个领土面积急剧扩张的国家,而仅仅是实现了短暂的经济繁荣,不足以对后世产生深远的政治影响。

公元前546年,春秋时期已经过去了224年,这一年晋国与楚国结束绵延百年的战争,举行弭兵之盟,郑国励精图治,准备实现中兴;同年冬,鲁国爆发饥荒。[17]

天灾风行,戾于弊邑,饥荒荐降,民羸多少卒,大惧乏周公、太公之命祀,职贡业事之不共而获戾。

《国语·鲁语上》

“天灾风行,戾于弊邑”,这场饥荒并非只发生在鲁国,而是风行天下。此时中国的平均气温根据图1-3-1及在《气候与文明·卷一·第一篇》中的资料来看,已经骤降到西周初年水平,早于西周初年不足百年时,纣王正是败于一场大寒,那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寒冷的年代之一。[18]

而事实上,鲁国反而还是可考证记载中最早进行土地改革的国家。

春秋中叶以来,由于各国土地兼并私有之风甚炽,旧的土地国有制渐已名存实亡,私有制却正方兴未艾。迫于这种形势,鲁宣公不得不率先实行“税亩承认土地私有制合法化。生产关系的变革,加之铁农具的出现,生产技术的提高,因而农业生产亦呈蒸蒸日上之势,这便是春秋中叶以来的农业基本概貌。

《春秋至西汉时期的农业发展概况》OSGeo中国

春秋时期中原首次使用铁农具,并改进耕种方法。同期有两大趋势,一为推行牛耕,二为改良施肥,除“绿肥”外,春秋末已知施粪肥来改良土壤,培养地力。当时讲求水利,多国积极发展人工灌溉,以补天然河流灌溉之不足。由于上述生产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的分工也提上了日程。园艺(“圃”),已从“农”中分离出来成为了独立的农业生产部门。[19]

这一系列的农业变化对环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首先必须是中原地区能够实现大规模食物量产,这就要求政治动荡次数必须较少,否则农民总成流民,难以形成铁器农具产业化结构;二是中原地区的气候必须保持温和,温和到足以支撑超大范围的长期农业耕种行为,否则无法形成农业规模效应,进而无法形成农耕、铁耕、粪肥的利用等新技术新模式的普遍流行化;因为铁器的生产、农业市场的消费等都需要形成庞大的国际产业链,在春秋中晚期需要横跨多国,才可能实现。

气候温暖时期各国并未出现大规模动荡,兼并战争在缓慢进行,伴随人口流动,周礼逐渐深入楚地,而黄河文明的内部争斗烈度则在逐渐增加,一代又一代的新君主越来越脱离古老周礼的束缚。[20]

这为日后楚国“讲礼”,中原蛮夷的风气埋下伏笔。也展现了作为南方统一大国的楚国(亚历山大帝国解体后楚国为全世界最大的政治实体,这一状态持续数百年之久),其内部的稳定性远高于中原地区。[21]

中原人及中原文明的南迁自此开始。此后仅有汉唐和平年代的温暖时期文明有短暂的北归,而其南迁的趋势千百年来势不可挡,渐成江浙川蜀两广文化,尤其著名者乃属客家族为冠。

春秋渐于终结,公元前334年,徐州相王(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震动天下,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年),五国相王(有趣的是,当时最为强大的赵武灵王认为赵国无力称王,故仍称君)。

春秋终罢,战国山雨欲满楼。

人命草菅,万骨枯尽将名侯。

Angelo


参考资料:

[1]《史记·秦本纪·第五》,“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 …”

[2]《清华简关于秦人始源的重要发现》,《光明日报》,2011年09月08日,第11版

[3]同[1]

[4]《战国策·卷十九》,“今吾国东有河、薄洛之水,与齐、中山同之,而无舟楫之用;自常山以至代、上党,东有燕、东胡之境,西有楼烦、秦、韩之边,而无骑射之备。故寡人且聚舟楫之用,求水居之民,以守河、薄洛之水;变服骑射,以备其三胡、楼烦、秦、韩之边”

[5]《看得见的中国史·春秋战国》,搜索关键词:战车,童超,北京联合出版社,2017年03月01日

[6] 《称霸:春秋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下册》,搜索关键词:犬戎南下,刘勋,中华书局,2019年08月

[7] 《气候与文明·卷一·第一篇》,Angelo,Angelo的常识,2019年09月15日

[8] 《气候与文明·卷一·第二篇》,Angelo,Angelo的常识,2019年09月22日

[9] 《古中山国:神秘的千乘之国》,平山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6年09月02日

[10] 《秦汉马政研究》,搜索关键词:西周晋国养马,陈宁,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年05月

[11] 《世界秩序》(World Order), 〔美〕亨利·基辛格(HenryKissinger)著,胡丽萍、林华、曹爱菊 译,IX,中信出版社,2018年11月

[12]《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春秋·战国》,〔日〕平势隆郎,周洁 译,北京理想国时代文化,2014年01月01日

[13] 《清华简》及《楚居》皆有记载,纪录片《楚国八百年》同录有《楚居》该句;

[14] 《楚国重要君王研究》,搜索关键词:沈鹿会盟,周家洪,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7年1月1日

[15] 《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搜索关键词:非人格化官僚,〔美〕弗朗西斯·福山,毛俊杰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09月

[16]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德〕马克斯·韦伯,于晓等 译,台北:左岸出版,2005年

[17] 《国语集解》订补(《鲁语》局部)/编号:NM983l,清华EDP中心

[18] 同[7]

[19]《春秋至西汉时期的农业发展概况》,徐志平(音译),OSGeo中国,2016年12月07日

[20] 及 [21] 同[13]


Angelo的常识 (微信公众号、知乎、简书、头条号、百家号、一点号、搜狐号、腾讯内容开放平台、豆瓣、微博、推特、大鱼号、惠头条、趣头条、新浪看点、网易号、网易云阅读作者中心);

common_sense_of_angelo(ins);

common-sense-of-angelo(Tumblr);

安吉洛的常识♂ (百度贴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