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洛阳——曾经的“”天下之中“今何在?”

2018-08-28  本文已影响0人  潜水鱼一尾

上周休假和家人去了洛阳,领略了十三朝古都的风采。

洛阳因地处洛河之北而得名,有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有十三朝古都之称。

毕竟文化渊源留长,留下的名胜古迹无数,我们重要的景点纷纷打卡,下面来说说印象深刻的几处:

龙门石窟

恢弘的建筑我一直喜欢,当年游览兵马俑时就已赞叹不已,古人的智慧结晶留下给后人的本就不多,这些石雕们历经了千年的风吹雨打,多少故事诉说不尽。其中尤以奉先寺为最著名,保存也是最完好,乃是武则天捐脂粉钱所修建,居中的大佛据说是以则天皇帝的面容为蓝本所建,一代帝后竟面容安详,酷似苦度众生的菩萨,想来是天下已入彀中矣自然心平气和万般皆好啦。人乃血肉之躯,数十年弹指而过灰飞烟灭,故事却代代相传历久弥新,许多了不得的事情在许久的后来再去回想,不过莞尔一笑罢了。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

又名洛阳古墓博物馆馆,听名字就很吸引我,当初逛埃及帝王谷时看到那么多空空如也的法老墓而一个名不经传的图坦卡蒙法老墓因未被盗取其墓葬品就布满了埃及博物馆整整一层的对比,想来埃及的盗墓事业才是真正的源远流长,而估计埃及盗墓小说才是该类小说的鼻祖呢。

现在看到中国也有自己的古墓博物馆,必须去呀,听着讲解细细参观,果然很值得一逛,各种墓结构、墓葬品、墓内壁画等,一一详细保留,参观地下墓结构时因为黑暗幽森颇有不寒而栗之气。售卖处还搞笑地放有洛阳铲出售,想来盗墓类小说果然是最好的卖点啊。

从两汉到明清的墓结构一一还原,且有名有姓,其中不乏许多伤心故事,比如有一家四口老老小小因八王之乱同时遇害葬于一处,真是闻者伤心听者落泪。一墓一人生,世间太多人生疾苦,但不管你生前籍籍无名还是权势滔天,最后都归于寂寥。正如好了歌所言: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红尘俗世,入世出世,却难看破啊,死后风光不如生时恬淡。

另外,还爬了老君山,果然是道家仙山,清奇俊秀,凉风习习,洛阳博物馆中的唐三彩也很是令人拍手赞叹,也慨叹十三朝古都的土地下果然尽埋宝物,上下五千年泱泱中华的历史之河中,洛阳必定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洛阳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长期以来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誉。在宋朝以前,但凡是大一统的王朝,一般都会将首都定于长安或者洛阳,另外一个作为陪都,风头一时无两,而现如今的洛阳,雾霾灰的天,单调的饮食,除了山药红枣,似乎没有叫的出名的品牌,还有莫名被歧视的河南人……到底是何故?因为交通吗?(类似扬州,成也大运河,败也大运河)因为政策吗?因为人口吗?许多王朝后来放弃洛阳作为都城的原因是什么呢?

洛阳的优势在于天下之中,周公营洛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天下之中,诸侯入贡里均”,在先秦的夏商周三代国家的首都也基本在河济洛一带游移,后来中国历史上直到宋朝的所有历史时期,洛阳也一直是直辖市级别的待遇,因为洛阳的战略位置太过重要,得中原者得天下,占领洛阳,西可扣关,即使关中沃野千里也迟早是瓮中之鳖,而向东可以凭借关中与天下诸侯争天下,号令天下指日可待,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问鼎中原,到汉末三国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几乎中国历史上的每一次分裂和统一都是围绕着洛阳来完成的,在汉末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即使不以洛阳为首都,也是围绕着洛阳的邺城、许昌等地来与关中长安进行拉锯。从下面两张图中即可一窥究竟:

于是衰落的原因也就出来了:

1.上古时期中国的核心区在黄河沿岸,自然是在黄河边定都,中古近代的核心区扩大到了东部地区和江南地区,核心区的扩大扩大了都城的选择范围。

2、经济重心东移南移。东部和南方地区本来自然条件就比西部地区好,随着东部和南方地区的开发,经济条件好,容易获得钱粮人口,容易变成风云人物的发家之地。

3.随着运河航线的东移,洛阳的枢纽地位越来越低。当某一城市丧失政治资源时,当其又无法提供足够的经济资源时,就会逐渐丧失一切。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洛阳地处内陆腹地,交通不便,不及郑州的地理优势(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便汇聚于郑州),主要是作为工业城市发展。但是改革开放之后,这些工业没能适应市场经济,逐渐衰败下来。

我不是城市规划者,也无洞察未来的眼光,我不知道洛阳的明天会是什么样,唯有衷心地祝愿这座千年古都永葆其美好,永远庇护她的子民幸福安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