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随心

关注成长:学校管理的核心主题

2017-04-07  本文已影响385人  7df57ca06318

                   关注成长:学校管理的核心主题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叩问


文|华山


       学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独特的课程。当前,许多学校行政领导对管理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做法。学校管理的核心有的定位在教师管理,有的定位在文化建设,有的定位在制度创新,有的定位在课程特色等等。在我看来,这些管理的中心定位都没有错,都是一所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作为学校管理者,这些决不能流于 “花架子”和“门面功夫”,要放得下功利和政绩,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把“关注成长”真正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主题。

       成长是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是从稚嫩走向成熟的精彩,是从未知积淀为有知的丰实。就学校而言,关注成长就是要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健康成长。对于一个包容庞大生命体的学校,要关注每一个人的良好成长何其难,是怠慢或亵渎还是责任与担当,作为学校管理者该要有选择。我想,关注成长必须要牢牢把握住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方为关键。

关注成长:学校管理的核心主题

管理,学校应存在什么


       当前,学校管理错综复杂,可谓五花八门,优劣参差不齐。通常大多数管理者流于“可见”指标,行于“考核”路径,有“怒气”而难于“霸气”。作为管理,学校到底应存在什么?

       学校办学理念的执着与信仰。

       学校办学理念也常常称之为“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或“办学思想”,也有人称之为“学校教育哲学”。学校办学理念是学校对办学实践的理性思考和理想追求,是学校对教育的理想追求及对办学过程中教与学、发展与改革、理想与现实等基本关系的价值信念。当前,大多学校都有自己的美好教育理想,倘若好的办学理念不能成为学校师生共同的追求与信仰,那再好的理念也只能是一句叫得好听的口号,倘若好的学校教育理念不能真正关注学生成长,那再好的思想也只是虚幻一场。

       执着学校办学理念要成为一种信仰。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 信仰是人自身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有了信仰,人就有了精神的寄托、行动的指南和奋斗的动力。曾有人问贤者:“信仰是什么?”贤者答:“你走过大桥吗?”“走过。”“桥上有栏杆吗?”“有。”“你过桥的时候扶栏杆吗?”“不扶。”“那么,栏杆对你来说就没用了?”“当然有用了。没有栏杆护着,掉下去怎么办?”“可是你并没有扶栏杆呀?”“可是……可是没有栏杆,我会害怕!”那么,信仰就是桥上的栏杆!一所学校,不正式因为有好的教育思想做护栏,学校师生才会有从容的信念与追求吗。

       一所没有了信仰的学校将是可怕的。许多人总以为宗教才具信仰,其实不然,许多方面的信念也可以转化为信仰,比如说对亲情、爱情、友情,比如说对教育的执着信念等在某特殊的环境下均可以升华为信仰。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信仰能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发出巨大力量。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理念在学校办学中的这种作用,要让学校教育思想铭刻在每一位师生心中,不断生成一种责任、一份担当和一个理想。

       学校教育人才的培养与机制。

       治校之本,惟在得人。党的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作为从事党的教育事业工作的基础部门——学校,在选人用人工作上更应提高公信度,确保学校干部队伍的质量,提升学校的办学形象,促进学校良性发展。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高低,足能说明一种情况,那就是学校的管理和用人机制的健全与否。可以这么说,用好了人就等于成就了人,成就了人就等于成就了一所学校。

       关注教师成长,正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抓手。关注教师成长是学校的一种精神引领,那是用任何制度和绩效都无法给予实现的,这就恰恰需要学校管理者给予人文关怀和信仰认同,在实践工作中触动教师灵魂的深处,激发教师教育的执着与热情,方能有效推进人的成长与发展。学校管理者要注重人才的培养,要根据人的成长需求,走好管理队伍骨干人才培养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培养这两条路,为教师成长拓宽路子,为教师发展打开渠道,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个人发展,生成学校良性的用人机制与文化。

       学校育人方向的坚守与把舵。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一定要坚守“立德树人”的方向,要把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品质摆在中心位置,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重文轻能思想在一些国人的观念中还较为普片。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时时叩问自身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正道?这艘满载着学生的育人之船该如何把舵?这是每一所学校必须给出的答案。作为一所学校,育人方向的坚守因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呈现,我想,文化的力量不可漠视。

       文化是要关心方向的。一所学校的文化,一定要旗帜鲜明地告诉老师和学生,这所学校一直在坚持什么样的方向,一直在以什么样的成就为荣。学校文化可以分为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对于学校需要坚守的信仰,对于学校需要努力的目标,学校必须要明确地告知老师与学生,并要以这种信仰和目标的确认来形成一种学校坚守正道的主流文化。文化同时也是关心精神的。一所学校,大多学生成百上千,我们仅仅停留在希望他们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影响,却很少关注他们之间相互的精神影响,更因为缺少对学生集体发展给予有效的引领,往往差学生对好学生的影响远大于好学生对差学生的影响,有时老师教育辅导学生半天的效果还不如学生彼此间一起聊几句的成效。之所以越来越多的学校丢弃了精神文化(大多学校把重金放在了物质文化),并不是因为精神文化的不可视性,而是那些学校过于短视地只看到了具体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或者目的,却很少更为长远地去追问学校诸多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力所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关注成长:学校管理的核心主题

管理,学生该需要什么


       一个学校的管理,仅仅是管住我们的孩子遵循所谓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吗,不然,学校的管理重心不应是规矩而应是学生的需要。

       “高分”是学生该需要的吗。

       “高分”在每一所学校均是部分优秀学生的素质体现,它并不能代表一所好学校的全部。就学校而言,“高分”也许只是教师最需要的。当前,学生需要的并不是“高分”,而更多的是学习历程与思维的视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曾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放弃“分数至上”的片面追求,而应扎扎实实把学生的能力培养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我想,这才是学生该需要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构建与推进也正是时代所需,学生所需。由于旧有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以分论人,以分量才”的现象仍然存在,国内大多社会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均是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标准,许多学校领导评价教师的工作水平高低仍是以所任班级学生的分数为依据,许多教师检验学生是否获得了系统的知识,甄别好学生与差学生仍是以考试分数为准则。如此一来,要想学生考得好,许多教师明知不符合教育规律、不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有碍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做法,却还一味乐此不疲地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教学方法低劣,这势必严重制约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带来的结果只能是高分低能。既然如此,作为智慧的学校管理者,应当不能随大势,而更应敢于担当与锐意改革,关注学生成长所需而勇往直前。

       “听话”是学生该需要的吗。

       听话、乖巧曾一时成为很多家长、老师评价孩子的口头禅。鲁迅先生曾指出:“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开去,对一切事无不驯良,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没出息。”“听不听话”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从表面上看是强调孩子对老师、家长的态度,实质上是要求孩子养成“顺从”的性格。事事顺从的结果只能导致学生处处、事事都只会听从,只会按照别人的意志行事,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立见解,遇事不进行独立思考,遇到问题不能独立分析、处理和解决,唯命是从,唯唯诺诺,缺乏果敢与创造性。像这样的学生成长是学校管理者所希望的愿景吗?

       从小听话的孩子,很多时候,为了得到“我是一个好孩子”“我是一个乖孩子”的积极评价,常常忽略自己真正的需要。拿个事例来说:有个孩子作业完成了,家长要求孩子练钢琴,这时,孩子真正的需要是和约好的朋友一起去玩球,但经家长多次教育,孩子为了证明自己是乖孩子,还是选择去练钢琴了。结果他得到了“真是个好孩子”的表扬,但自己玩球的愿望却没得到满足,内心聚集了缺憾。这一事例说明听话的孩子,往往通过压抑和忽略的方式来对待自己没有满足的愿望。我们试想,如果一个人真正的需要总得不到满足,他的快乐和心理健康从何而来?心理学上也有这么一种认识,说人性的核心在于内部有一个“本能的内核”,它希望摆脱外界控制,朝向满足自我选择、自我实现方向发展,成为自己支配自己的人。人总是希望实现自己的需要,因为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才会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自信与梦想。

       “名气”是学生该需要的吗。

       在很多学校,各种“小名人”很多,有的甚至标榜得很高,这些“小名人”不但不能很好的融入群体,反而偏离群体越来越远,“名气”给孩子带来的并非是尊重与快乐。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想,关注孩子的“正气”比“名气”更重要。

       正气意为“光明正大的风气”或者是“刚正的气节”。在学校管理中就应该引领学生树立起一种正气,一种坚强不屈、刚正不阿的正气,一种团结互助、共克难关的精神,一种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劲头,一种端正态度、勤奋刻苦的求学态度,一种求真向善、尊师重道的风气。其实,正气就是一种正能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良好的校风、学风与班风。“正能量”正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与情感。即便有的学生笨拙,学业成绩提升较慢,但只要培养树立起勤奋刻苦、踏实进取的学习态度,以这种正气为荣,他们也会有“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梦想,这比很多虚荣的名气来的有意义的多。

       乐于助人、热情大方、团结同学、积极参加群体活动并为群体荣誉而战,这就是一种正气。他们之中并没有因为有没有名气或自己成绩的优劣而放弃做人的秉性。无论学生学习成绩有多好、能力有多强,这都是暂时的,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这些学生身上所具有的正气。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定要在校内让所有同学能切切实实感受到他们存在的价值,他们就是正气的标杆,正能量的榜样。这也是一所学校的精气神之所在。

关注成长:学校管理的核心主题

管理,我们理应做什么


       学生,是教育的核心与精髓,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在学校管理中,我们不仅仅要将学生视为一个受教育者,更应把每一位学生视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活生生的学生管理就必须用“博爱”的浓情与“关注”的蜜意来践行,哪怕简单得用一种给予、用一种关注、用一种聆听、用一种理解、用一种宽容、用一种激励、用一种提醒……我们都要把孩子们引领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上来,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和学会创造上来。

        关注每一个人的成长。

      成长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姿态。作为学校管理,我们要充分给学生时间与空间,用阳光般的温暖呵护他们茁壮成长。作为管理者,在追求自身更高教育境界和专业成长的同时,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的需求,让学校教育为孩子撑起人生起航的一片天空。

       关注成长就是关注生命。教育始终要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关注人格,这就意味着教育必须要去关注个体作为生命的存在,关注其外在的活生生的生命本质,关注其内在的、活泼的、流动的生命情感的培育。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全部。有则事例:说某天,海水退潮后,大量的鱼被搁浅在了海滩上。有一个小男孩见状,努力拾起鱼一条一条地往海里扔。一个路过的人不理解说:“这么多鱼,你救得过来吗?”小男孩一边救鱼一边回答:“这条鱼在乎!”随即又将一条鱼扔回了大海。这则事例中的小男孩对生命的虔诚和执着正敲打着教育人的神经。不要在乎别的学校怎么做,做好自己,为自己身边的孩子而在乎,那才是做教育管理的本真与虔诚。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成长中的关键节点对他们的成长是何等的重要。在我看来,每一个遭遇困境的孩子都如同那被冲上沙滩的鱼儿,需借助外力才能回归大海;作为管理者亦或教师,每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就如同小男孩眼中的鱼——每一条都重要。管理就是时刻关注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节点,适时给予帮助,这便是正好的教育。

       做好每一个人的评价。

       当前,许多学校或多或少都在做这件事,只是各自呈现的方式与方法不一样罢了。然大多数学校还只是停留在成绩考核的学科课程基础之上,这就导致其它许多学科课程不能较好地推进,给学生的学习发展空间无形地罩上了一个笼子,这个笼子便原形地存在于每个教育者的眼中。说到底,这个成绩分数量化好评价,谁都可以站在笼子旁指点一二。做好每一个人的评价当真就这么简单,不然,这是学校教育及管理的一门重要课程。做好每一个人的评价就是关乎每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孩子最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关怀,这就要求教育者能给每一位学生以公正、客观的评价。传统的评价功利性太强,好比说在评“三好”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成绩、守纪、听话的字眼,而没有全面去衡量和导向这一评价,有的甚至只看成绩就作出了最终评价。学校管理者要明白,老师评价学生一定不能模式化,不能随意贴标签,不能分三六九等,学校要根据实际,针对学校学生情况制定可行的评价机制,全面分析学生的多种信息及量化,激励学生个性发展。

       我认为,就管理者而言,应首当把学生评价机制建设纳入学校顶层设计,要一改传统评价模式,设计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激励机制。一所学校,学生成百上千,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评价就是要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传统的“三好”“优秀班干”“优秀队员”等评价是远远不够的,至少评价机制要创新。就拿本校为例来说,在评价学生方面,我们立足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性原则,创造性地开展了美德三星、美才七星及荣誉之星等十二种星级评价,让不同个性、不同才华的学生均有机会获得学校各种星级的评选,且每颗星的评价细化成了可见、可操作、有规范的条例供学生参照,有效约束了学生不正当的行为习惯,促进了学生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

        发展每一个人的品质。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孩子一生的财富。个性品质是一个人成才的核心要素,是一个人成才最原始、最恒久的动力,是人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的态度总和。一个人的个性品质一旦形成便会反过来决定人的一切活动,发展每一个人的品质,正是管理的切入点。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个性品质的外部表现,个性有优良个性,也有不良个性,我们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孩子的优良个性品质,抑制不良个性的发展。倘若一个学生具备好学、乐观、豁达、自信、坚韧、兴趣广泛、有社会责任感等品质,又何愁不成材呢。

       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而言,智力仅仅是个人素质的一个方面,真正决定其未来的因素,很大程度还要依赖于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诸多方面的非智力因素。个性品质可以说是人的素养中的核心因素,是直接影响着学生活动的动机和目的,是学生充满激情、排除内外干扰,战胜困难、达到目的的心理源泉,学生的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方面的品质在学习与生活中举足轻重,甚至起决定性的影响。就教育管理而言,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命个体,都有其对世界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见解与感受,我们必须把尊重作为一种理念,融入于整个教育教学管理中。个性品质的培养是教育的第一要素。可以说个性教育是学校育人的一把金钥匙,谁掌握了它,谁就开启了育人的一扇大门。忽视个性教育就是一种歧形的教育,学校能培养孩子好学上进、勤奋、意志力强等优良个性品质胜过所有的教育作为。有人可能会发问怎么做呢,我以为,教育管理者责无旁贷,首当全面构建与拓展学校个性化课程应为当务之急。

       教育应当是一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艺术。全面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美好愿景和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是人的个性发展的坚实基础。个性发展是儿童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培养孩子的优良个性品质是人全面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学校教育管理才必须要提升到以人为本的教育层面上来。

关注成长:学校管理的核心主题

       综上所述,学校管理的主题必须牢牢抓住“关注成长”四个字,因为只有关注成长才是我们解决所有学校管理问题的核心所在。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说道,学校应以提供选择性的课程为起点,从价值选择到教学组织形式、从课程结构到管理制度、从教学方式方法到学校组织文化等进行全方位转变,创造性地开展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我想,关注成长,这正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所在。


关注成长:学校管理的核心主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