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今日看点旅行·在路上

南京是那颗我垂涎已久的红苹果——南京游记

2016-10-10  本文已影响251人  林下默宛

有人说,旅行是对生活的逃避,在陌生的环境中分散对自我的注意力,可以缓解人的焦虑;但另一个积极的层面却是,旅行会开阔你的视野,不会囿于自己熟知的方寸之地。看清广袤世界的各种可能,也会偶然发掘出自身的更多可能。想去南京的心已久,这一次终于义无反顾踏上了旅途。既是了却心愿,也和所念之人重逢。

南京,古称金陵、建康等,是赫赫有名的六朝古都。南京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名胜古迹众多,这一次由于停留时间短,只去了夫子庙(秦淮河风景带)和南京大学,拉贝旧居也因为在闭馆期只能在门外远远观望。

闭馆期的拉贝故居

一直念叨着要去看南京长江大桥,最后也因时间不足而作罢。但是没关系,短暂的停留,让走过的每一个风景在眼中都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并且,当我离开的时候,就已经决定——南京,我一定会来第二次。

大学——一个城市的名片

南大校园

到校门口的时候,心中不自觉发出感叹:南京大学,久仰盛名!

​南京大学的格局和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十分相似,因此我又一次嫉妒一个大学里的学生了。在我不成熟的大脑里,大学就应该是这种气质:坐落于人间烟火深处,老校绿树成荫,曲径通幽处;到处是可及时落座的干净木椅,戴着眼镜的学子不慌不忙地穿梭于低矮的老建筑之间;身处于熙熙攘攘的人群可心就是格外地安定。

南大宿舍

他们的宿舍楼也同样都是老建筑,这栋楼在我眼里最为别致,仅仅因为它独特的色彩搭配:红色窗点缀着灰暗复古的砖瓦,组合起来具有难以言说的美,文艺气息扑面而来,在其它普普通通的建筑之间赫然矗立。

而我的大学呢,是五年前刚建的新校区:大块的明晃晃的玻璃砖装饰着有着华丽结构的现代化建筑;校园内幼苗还需后勤人员每日辛勤地培育,更别说在炎炎夏日给行人提供阴凉;建在郊区河边的校园,就像与世隔绝一般,每天见到的都是同龄人、同类人。偶尔见到一两个小孩,我都恍然自己好像是离开凡尘很久一样。

宿舍楼外有一家小书店

校园内有这样一家小书店,虽然都是一些参考书,但已经足够让我这样平常只能在网上买书的人艳羡不已了。校门外有一家店叫“南大记忆”,里面的各种小玩意都添加了南大的元素或者标签,成为南大独有的纪念品,非常有趣。如果不是时间限制我会在里面待上大半天,因为每一个物品都对我产生了十足的吸引力。

在南京大学这样的校园中闲庭信步是一种享受,像是全身浸泡在文化的符号中,轻轻触碰你的思想,如同敲打警钟,打磨你已有的内涵,让之更为细腻和饱满。

泊秦淮

一艘船从远处水气氤氲中缓缓驶来,河面的波纹层层叠叠向前推进;红灯笼像是从阳光里落下来漂到了水两岸的绿丛中,背景是粉墙黛瓦。我半倚桥边,一束阳光垂直泄下,一切都恰到好处。

在南京的必去景点中,夫子庙排在第一位。夫子庙并非只是孔庙,它其实是一个建筑群:江南贡院、乌衣巷、李香君故居等都位于此。在南方看多了这些小桥流水,青石板路,也觉失了些乐趣。不过总是有些别的小惊喜让人觉得不虚此行。

接下来用图片和你们分享吧~(多图预警)

这是在大街上的正门,往里还要走10分钟左右才能到下图。 从此门进入,可以看到满街的小吃店以及摩肩接踵的人群。 站在伟大的孔子面前,我的内心抑制不住的激动。我默默地祈祷,让我变得更聪明些吧~

在大殿的外面有两个很大的水缸,里面有五个盘。其中有一个水缸里分别是:仁、义、礼、智、信,据说把硬币投进盘中就会有好运。我对变聪明这件事一直有很深的执念,于是投了两次“智”,然而都失败了。

大殿内四周的墙壁上都是这样的浮雕,讲述的是孔子的一生。 勤(bu)勉(zhi)好(xiu)学(chi)的我。 这牌子应该是真的,很想摸一摸,然而挂的位置太高了,只能肉眼看了又看。 江南贡院和贡院外的秀才雕塑。

非常有名的乌衣巷,东晋大臣王导、谢安,书圣王羲之、山水鼻祖谢灵运、谢朓等曾居于此。下午四五点钟来到这里,阳光斜斜的照着,自然想到那四个字——乌衣晚照

和"孔乙己"的合照,地点正是在“咸亨酒店”门外。 这是在李香君故居,我和李香君的合照。

香君故居是一座雅致的小楼阁。一层摆放了一些古代女子的饰品、字画之类;二楼就是香君的旧物了。她用过的古筝,她的书房和闺房。小巧的建筑,但又能感受到简约的大气。

这是楼阁上的一扇窗,叫梅花窗。透过小窗看到的也是梅花状的风景。 坐在李香君旧居的木椅上。 千字文

经此一行,我对南京这个城市有着不错的印象:街道开阔,车水马龙也不失风度;街边每隔几米就有舒适的木椅,让步履不停地游客有可歇脚之地;在国庆期间物价都可以让人接受,遇到的店家都给人很亲切的感觉。

对于游客陌生而新奇的地方,对当地人却是习以为常。我出身小城,小城内部生活相似,人与人之间没有过大差别,价值观念守旧、信息流通相对封闭,所以对于杭州、南京等这样的大城市,我都被它们那种能接纳一切的气质深深吸引。南京人因为所处的这座城市,应该也从小就培养出了更大度的胸怀,更广阔的眼界吧。

无论你在哪里,尽可能多去见识更大的、不一样的世界。

最后,再见了南京。下次再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