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端行正的君子——《资治通鉴》读书笔记59
在《敢做敢当,泰然自若》一文中,我们认识了夏侯胜和黄霸。这两个读书人在监狱里能够坚持自己的志向,读书不懈,讲书不止。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些,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理想,有信念,是一个真正的君子。“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很多时候,不争反到能得到属于自己的东西。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争也是枉然。
在汉宣帝四年,汉宣帝下诏命,让丞相,御史等人向精通经书的学者广泛征循应付灾难的办法,命太常等举荐贤良之人。而且,汉宣帝宣布大赦天下。这时候尚在监狱中的夏侯胜,黄霸也在赦免之中。汉宣帝知道夏侯胜和黄霸的品行,便任命夏侯胜为谏大夫、给事中,黄霸为扬州刺史。
“胜为人,质朴守正,简易无威仪,或时谓上为君,误相字于前,上亦以是亲信之。”从这几句话,我们就可以看出夏侯胜的为人。他在皇帝面前依然表示出自己的赤诚,让汉宣帝也感到非常的亲切。有一次,夏侯胜觐见汉宣帝,出宫之后,就把汉宣帝讲的话转告给了别人。汉宣帝知道后,责备夏侯胜。夏侯胜说,因为陛下的话说的很好,我才转告别人的,因为你的话值得传扬,所以才四处传扬。所以,每当朝廷议事的时候,汉宣帝知道夏侯胜平时说话直率,就让他有事直说。不久,夏侯胜就重新担任长信少府,后调任太子太傅。夏侯胜90岁去世的时候,太后还特地赏赐二百万钱,并为夏侯胜穿了五天的素服,报答老师的教育之恩。在当时,很多读书人都以夏侯胜为荣。试想,在整个历史上能让太后为之穿素服的人又有几个呢?夏侯胜,正是靠着自己这种品端行正的君子之风,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在汉宣帝时期,还有一个能够坚守自己职责的好官赵广汉。他曾任颖川太守。当时,颖川地区有拉帮结派的风气,赵广汉就专门设置了一个竹筒,接受人们的举报。他鼓励人们互相揭发,结果当地的人因为相互告发而结怨,一些不法帮派就这样被瓦解散落,盗贼也销声匿迹。因此,赵广汉被调任京兆尹。作为一个高级长官,赵广汉对待下属管理殷勤周到,如有功劳或奖赏之事,自己总是归之于部下,真正做到了“功成不必在我”。他的这种推功揽过的做法并非故意做作,而是出于赤诚。所以,他部下的官吏都乐于听他的差遣,无论多么危险,也不逃避。“广汉聪明,皆知其能之所宜,尽力与否;其或负者,则收捕之,无所逃。”赵广汉特别善于了解事情的真相,哪怕市井中一些细小的不法之事,他也都知道的一清二楚,所以整个长安的风气被他治理的特别好。老百姓们赞口不绝,当地老辈人都说,自从汉朝建立以后,治理长安地区的官吏,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赵广汉。像这样一个读书人,也不失君子之风,因为他的心中只装着国家,装着责任。
“不以己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实,在夏侯胜、赵广汉身上都已经体现得非常明显,他们都有着读书人纯洁而高远的志向 ,都有着读书人该有的品行。“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道家也有如此的精神追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