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让孩子做个听话的乖宝宝了!
在孩子小的时候,可能听得最多的话就是:要做个听话的孩子,大家才能喜欢你,不听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家孩子爷爷,经常也对着我家2岁多的孩子说,“木兮,爷爷告诉你,爷爷最不喜欢爱哭的小孩子,小孩子要听话要乖才惹人喜欢,记住了吗?”很多宝妈宝爸也都觉得家里有一个乖巧听话的宝宝,简直是几世修来的福气,甚至成了人生开挂了的大赢家。
可事实呢?这些很听话的孩子长大后真的过得很好吗?
太听话的孩子长大过得不开心!
据微博话题点赞排行榜来看,点赞前三的评论是第一不会拒绝人,不善于做选择,不善于社交,喜欢什么事情都有人安排好,但是内心又很不开心,内心有很多想法又不敢去行动,很讨厌这样的自己;第二要么非常好,要么一塌糊涂;第三,讨好型人格,特别怕得罪人,特别怕让别人难受。我就是一个从小就顶着“懂事的孩子”“听话的孩子”帽子长大的人,成长的路上一直过于在于别人的观点和看法,发现网友说得三点全都占全了,这样的人生现在回首真的是太可怜可悲了,而自己却在不停地努力让身边的人满意,努力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殊不知被毒瘤毒害至深,直到去年认识李雪,读了她的《当我遇见一个人》,才对自己这种讨好型人格有所认知,才开始反思背后的原因。 “乖孩子”这个称号,在多数人眼里可谓是最高的赞誉,而一些敏感的孩子,为了努力做出大人喜欢的样子来讨好大人,久而久之就压抑的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最后活成“不懂得拒绝”“没有主见”“活得累”的样子。
小时候,比较听话的孩子一类是有自己主见的,但是迫于父母的压力,迫于“乖孩子”的标签,压抑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这类孩子同理心比较强,很在乎别人的感受,很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因此不敢去拒绝,想法很多但行动力不足,害怕别人嘲笑,比如初入职场时候,我看同事们欢声笑语打成一片的时候会比较尴尬,不知道怎样融入他们中,总觉得自己不风趣幽默,无法让大家喜欢上自己,其实这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在社交中存在的畏惧和不自信,人生总是很拧巴很纠结。一类是本来就没有什么想法,所以很自然听从大人的安排,但是一旦自我意识觉醒就会开始怀疑人生,否定人生。
太听话的孩子将来没出息!
《奇葩说》第一季时,一位清华学霸遭到高晓松的炮轰:你觉不觉得你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一点没有名校生胸怀天下的气势!这位清华学霸,本科学了法律,硕士学了金融,博士学了新闻传播,而且都是清华读书的!高晓松的点评非常犀利,非常不留情面,这位清华学霸到底问了什么问题让高晓松如此失望并无情地炮轰他呢?问题居然是自己即将毕业,不知道要做什么工作能更好的将所学知识更好的利用起来,自己又过得开心。
说起自己本硕博选专业时候,都是听别人说什么专业就去选了什么,明显是没有自己的主见,想想一个清华博士生,一个国家级学府的高材生,学历如此高,智商肯定高于常人,但是情商、思维、气场、心志确实让人大跌眼镜,就像高晓松说得那样,一个名校生应该是胸怀大志,思考如何为国做贡献,如何更好的解决民生问题,如何去创造新时代,而不是只考虑个人要找个什么工作,大学可以什么都学不会,但至少要学会思维,占位更高的角度去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思考!
这位博士因为没主见,并不知道自己真正要走什么样的路,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才会因为别人的几句话赌上青春,频繁换专业,问别人自己该做什么工作。看似很有出息的博士生,反而因为自己一直没有主见,没有独立意识,而被耽误了才华和智商!
很多孩子,从小到大学一路成长一直都做父母的乖乖宝,对父母言听计从,甚至已经习惯了父母的安排与庇护,有不少孩子连读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都由父母一手操办,而很多父母却以此为乐,觉得是对孩子最好的选择!
古语有云:“父有诤子不败家”,意思说,家里有敢于表达内心真实想法的孩子是可贵的,家族会越来越兴旺发达,而一个合格的父母,也不会一味的以“听话”来要求和束缚孩子。父母能否保持好界限感,是决定孩子未来的物质和精神世界能否丰盈,能否自由遵从内在规律而成长,能否成长的幸福而自信,充实而成功!请放手对孩子的控制和束缚,不要为了一时的轻松好带而去诱导孩子压制自我成长,更不要为了所谓的为孩子好去替孩子安排好一切!
老爷子每次对我家宝宝说“要乖乖的,要听话”,现在听来尤为刺耳,索性我意识到了要去改变这种模式,不让它去误导我的孩子,从下次开始学会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