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劳动热情——读《帕夫雷什中学》第六章第六节

2022-10-14  本文已影响0人  卡卡002

未读这一章节,我对劳动的刻板印象是值日打扫卫生,尤其是在学校,关于学生的劳动更是只有这一件事了。

其实,劳动包括学习各种技能,比如机械、种植等。劳动既有体力劳动,也有脑力劳动,如果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将两种劳动结合起来,便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1.学生的生活在精神上和智力上的充实程度,取决于他们每个人在多大程度上恰当顺利地在集体中居于应有的地位和履行自己对社会的义务。

在学校里,在班级中,对学生来说,就像一个小小的社会,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能做的事,该做的事,才不会显得自己很没用。

当班委的同学,他们的生活是充实的,除了完成学习上的任务,他们还可以当老师的小助手,还能服务同学。而那些学习上不感兴趣,没有爱好,一动不动的同学,他们的内心是空虚的、过得无聊,没有价值感和自豪感。

2.把一个人放在了首位的社会里,任何劳动都可以上升到创造性的高度,对于每个孩子来说,凡能使他在其中表现为一个创造者,一个诗人、画家,使他为自己和自己集体的劳动成果而自豪的那种劳动,都可以变成一种精神创造。

经常在视频中看到,做核酸扫码时很不好对准,或者因为光线问题,手机抖动等问题,效率不够高。有聪明爱动脑筋的人发明了在手机摄像头装一个箱子,人们把手机放到箱子里,扫码时就不用调整手机位置。

在劳动中,如果能够动脑筋,把事情变得更加高效,这时候人们的劳动不仅仅是体力劳动,还是一个精神的创造者,他一定会为自己的劳动感到自豪。

3.培养每一个孩子对劳动抱有积极的兴趣,发掘爱好和志向,确定个人的爱好——这就是个别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真正的教育技巧就在这里显示。

4.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的知识,经验,记忆传授给别人时,他才真正在受教育,只有当他在与别人有了道德关系时,但他关心精神财富的增长时,他才会开始感受到自己的创造力量和才能志向,就这样产生自我教育,也就是这样在进行。

这段话作为老师就很有发言权了。当我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时,我一定要先备课,预习,先让自己会了,才能更好地传授知识。这是自我教育。当我能够把知识、经验、道理教给孩子的时候,其实我自己也是受益者,很多知识都是通过语言表达,然后记忆更加深刻。

5.在劳动过程中,只有当一个人开始在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美德时,只有当别人好像变成他的一面镜子时,个人之间才会产生道德关系志向的自我培养,就建立在集体中的这些道德关系上。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管别人出现的行为是好还是不足,我们都要通过别人的行为,看看自己,反思自己。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也

6.在学校里,我们力求使这些天资较高的青少年在少年机械师小组里成为火种,去点燃与他们并肩活动的同学和朋友的心灵之火。

这种火种,特别是对劳动的这种迷恋之情,也正是产生于集体劳动之中的那些道德关系的源头所在。

一个孩子让他越深刻的感受到她在教别人时,他本人想学的愿望就越大。

对劳动的热情是会传染的。当别人都在埋头苦干,全神贯注地投入自己的劳动时,那个无所事事的同学一定会难受不自在。如果这时候能够让积极主动的同学去带动懒惰的同学,火花就能够点燃另外一个火种。

7.只有当老师是能手的时候,才能成为指导者老师的技术在学生面前表现得越明显,他就越成为孩子们的朋友、同志,他的教育威望也就越高。

这个我深有体会,在带机器人社团那么多年里,我对编程只停留在了解,并不擅长,而孩子们都比我厉害。当孩子们碰到困难时,我也是一脸为难。面对比赛时,更是压力山大。我的不会,与孩子们的交流就少了,更不用说朋友和威望了。

8.这种以兴趣和爱好的一致为基础的劳动有促进每个人竭力把工作做得尽可能好的作用。

9.这个把感情上的智力上的道德上的和意志上的努力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精神过程,正是发挥天资行程才能和确立志向的过程。

10.既然事情比以前做的好一些,也就是说可以把它做的更好。

这句话可以鼓励自己,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