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农家菜

2023-09-14  本文已影响0人  夏日清荷2023
老农的菜 铜陵生姜

吃惯了农民种的菜,吃超市的菜总觉得不是那个味儿。

怎么说呢?大棚里批量种,没有原生态的农家肥,用了大量的激素,就是没有自然生长的菜经风沐雨的菜有味道。就象用高级化妆品滋润出的美白肌肤,总抵不上吸了深山灵气的女子的皮肤白里透红;喝了江水的女子的皮肤吹弹即破。那用化妆品滋润出来的白净如煮熟的蛋白,白的纯净,白的耀眼,但是苍白得死板,少了活皮肤由里而外散发的精华,白里透着红,红里透着亮。

农家菜也是这样。在我的家乡长江北岸,土地肥沃,种出的稻麦及蔬菜都是独特的味道 。不要说鲜甜的毛豆;肥甘的韭菜,嫩绿的长豆角,就说苋菜吧,这个最有代表性。

苋菜有红苋菜和芝麻苋两种。这两种超市都有,而且价格便宜。长相也水灵,菜杆子也象菜农种的一样,呈透明的绿——嫩绿或粉红带绿。但是吃起来就一言难尽了。淡中带咸,咸中寡淡。不象老家的吃起来,咸中带鲜,鲜中带甜。

这菜好吃不好吃,除了肥料的原因,也和土壤有关。在家乡对面就是江南池州,按理说,只隔了一条长江,农作物应该差不多。但是偏偏有云泥之别。

同样的自然生长的农家苋菜,江南的就比江北的差多了。江南的苋菜长成一棵棵微小的彬树,又直又老,象个拄拐棍的老妖婆,又老又瘪又干巴。而老家江北的是个水灵灵的小姑娘,两眼清波,浅笑梨涡。

我在江南的日子里,每每思乡,想到的是家乡的蔬菜。有一年回乡,将同事家的一盆苋菜吃个底朝天。那一个夏天在老家居住的日子里,我每天必买的一样菜就是苋菜。吃不够,吃不厌。

汪曾祺在《端午的鸭蛋》中提到红苋菜,只说红,没说好吃。可能确实江苏高邮的苋菜远没有高邮的鸭蛋那么好吃,只有冒油的鸭蛋让他那么难忘。

我和他的回忆似乎相仿。只是,他回忆的是节日的饱满丰盈,我回忆的是寻常日子的一日三餐。

有一个嫁到江南的江南媳妇从江北娘家将肥嫩的韮菜移到江南栽种,不到一个星期就变得又细又老,就象大家闰秀送到乡下养变成黄毛丫头一样。她叹道:“在我妈家地里,叶子又宽又嫩,这里就变成山上的茅草了。”

“橘生南则为橘,橘生北则为枳”。水土不同,自然结果不一样。

不仅菜这样,连人也是。

我在老家,也是又白又嫩,到了江南又瘦又黑。一回老家,见到每一个人皮肤都比我好,比我白。

人和植物一样,也认水土。

从江北飘到江南,又折回江北,再从江北又到另一个江南。后半生在四处飘荡中总留着最初的味蕾,想念儿时的味道。

在一个陌生地熟悉了,必定去的是菜市场,买上一次农家菜。今天就去了一个有零星农家菜的菜市场。这里是人间烟火最浓的地方,也是一方水土的凝聚集散地。

生姜是这里的特产,也是这方土地的供奉。正是夏秋收获生姜的季节,家家买生姜,晒生姜,腌生姜。

我本不吃辣,但入乡随俗,也随手买了一斤姜。不能改变的,要学会适应。

城镇化进程,土地越来越少,乡间居住的除了老人和小孩,再无年轻的种菜人。如今卖菜的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在二十年再也不会种菜了。

他们的子女可能和我一样在外飘荡,吃着超市的菜,想着故乡的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