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可能错了》,走身心灵自由之路
《雪洞》中的女主人公丹津·巴默在33岁时,选择在海拔 13000 英尺(约合 3962 米)的喜马拉雅山上的一个偏远雪洞中开始了为期 12 年的修持。
1988 年,丹津·巴默结束了 12 年的雪洞修行。走出洞穴后,她决心在印度北部建立一座修道院,以复兴长期被遗忘的女性精神精英的托登玛传承 ,让很多人走上了心灵自主之路。
先有事,后有书。《雪洞》一书就是根据这样的经历完成的。无独有偶,瑞典国民畅销书No 1《我可能错了》,讲述了隐居山林的经济学家比约恩.纳提科.林德布劳在无常面前的抉择和最动人的生命体悟,让好多读者忍不住泪流。
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生活的权利,不管是体面的,还是落魄的,只要能遵从内心,做自己心灵的主人就可以。
26岁的比约恩事业有成,但他并不喜欢自己的事业,焦虑感丛生。为了自救,他毅然抛下了一切,到泰国森林里展开了17年的修心生涯。
了解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想到了《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他远离尘嚣,与瓦尔登湖相伴,让身心灵处于一片澄明之境,使本有的智慧得以显发,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做自己。
比约恩的选择在瑞典人看来很不可思议,但在泰国人那里顺理成章。可见,不同的教育体系带给人类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哪一种是最好的,只有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上上策。
当一个人被头脑中的念头裹挟时,身心灵会分裂,像永动机一样不停歇。要想自我拯救,就必须阻止念头的产生。可是人一旦陷入念头中,就很容易负能量带偏,产生正能量的概率微乎其微。
比约恩是怎么做的呢?很简单,他只是让自己的心跟随着自己的呼吸走。但未经训练的人,即使是这么容易的事,也容易产生挫败感。尤其是在浮躁的当今社会,很多人无法控制自己心灵的节奏。
不要相信自己的念头,就跟着自己的呼吸慢慢走,比约恩会发现万事万物都会自然而然地慢下来,单纯的在当下找到内心的平静。体悟到这些之后,他就不断地用呼吸来观自己的心,内在的焦虑不仅得到了缓解,还在相对宁静的空间里找到了重启生命的力量。
从阅读、生活经历和生命体悟中,比约恩感受到生命赐予他的礼物,不光是来自于宇宙的力量,更多的是印证内在的自然圆满,于是他给自己达成了一个类似协议的契约:“开始,你的一项指导原则就是成为一个稍微更加擅长自处的人,一个更能泰然做自己的人,一个不受自己念头支配的人,甚至有朝一日成为一个能与自己结为友好的人。”
在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期待能够与自己和解。但,鲜有人能和比约恩一样做出离的选择。这是特别的智慧和勇气,不会被世俗的种种羁绊,掩盖内心的光芒。即使是念天地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的孤勇者,也值得人们用心审视。
一如雪漠老师所言:“唤醒本有的智慧,让自己的心灵像太阳一样发光,你就能拒绝欲望,实现真正的独立与自主,不受外界诱惑,也不受自身欲望的支配,这时你就实现了无条件的心灵自由。”
比约恩的生活清静无染,在当下的智慧里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不用逻辑去推论生活,而是用心灵和直觉去和天地万物达成一致,收获了很多常人无法体会到的喜乐。类似这样的思想和文字,在雪漠老师的文化著作中比比皆是。
“知识为所知的一切自豪,智慧为不知的一切而谦卑。”文中的这句话,引出了这本书的书名——《我可能错了》。当一个人不再自以为是,不再以小我为中心,用更大的视角去观照内心和他人时,就不会拘泥狭隘的思维体系,于广阔无边的智慧里找到不定义的人生。
当我们执着于某件事或者某个看法时,不妨用比约恩所说的神奇曼特罗来给自己开一个后视镜,对自己说——“我可能错了”,我们的心量就会变大,格局也随之增大。
令人没想到的是,结束17年的修心生活,比约恩回到瑞典之后,身心灵又遭遇了低谷。好在 ,有人对他经历产生兴趣,在机缘巧合下,他在2019年进行了瑞典全国巡回演讲,把自由的钥匙分享给了更多的有缘人。
由此,他的生活焕然一新,没有之前的抗拒,反而乐在其中。一个人把心调好了,不论是顺境逆境,他都可以用一颗平常心去安住当下,哪怕是渐冻症来临,他依旧能够平静的接纳一切的发生。
因为,比约恩坚定地相信:“一切都自有安排,永远如此。宇宙从不会出错。”
一个人拥有这样的心态,世界上还有什么厄运能压垮他呢。同为渐冻人的霍金,有正在积极治疗的蔡磊,他们若不是坚定地相信相信的力量,怎么可能勇敢前行呢。
在生死面前,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勇士。无论曾经经历了什么,只要坦然的面对命运带给自己的一切,便可以无惧于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一切。因为他们把活着喜欢过了,按照自己的心愿过了一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
《我可能错了》,真实地记录了比约恩身心灵的成长过程,给人自由选择的勇气,也激发出了生命本有的智慧和光芒, 让人无限地去开发自己、激活自己,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并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