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之所以会羡慕,是因为你有成为他们的潜质
“你之所以会羡慕某类人,是因为你本就有成为他们的潜质。”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正躺在床上,打开了内容后花园的群,看到一位伙伴分享的视频里出现了它。
当时我猛然从床上坐起来,很激动地在群里说“我很喜欢这句话!”
熟悉我的伙伴都知道,我的文字里很少出现感叹号,所以这句话已经是我觉得很强烈的情绪表达了。
后来我回头想,为什么这句话会有这么强的能量?
01
似乎我们平时说到“羡慕”、“崇拜”的时候,同时也会透露着一丝“惋惜”,觉得自己要是也能一样就好了。
这时的能量流动,是先往上走然后又往下走的状态。
但是在有些时候,能量也会是持续上扬的,那就是在想到“我要是也能一样就好了”时,做出一点点行动,朝着这个自己想要的状态前进一小步。
很多时候,只要往前一小步,飞轮就会转动起来,拿到越来越多的正反馈,一步一步,而且是越来越快地朝着羡慕的方向靠近。
而现实当中,有很多阻碍我们走出这一小步的东西存在,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少了一份「相信」。
可能是因为头脑里经常出现这样的低声耳语:“我做不到”、“我哪有这个命”、“别做白日梦了”……让那个当下的我们,不太相信自己能成为自己羡慕的样子。
“你本来就有成为他们的潜质”,这句话就像清扫前面那些耳语的钟声,让人如梦初醒——对呀,为什么我会羡慕他们,是因为我身上有一些跟他们相似的特质,有成为他们的可能性。
02
不过每个人听到这句话,可能增加的信念感是不一样的,我之所以能够获得巨大能量,大概是因为有一些背景知识支撑。
其中最关键的,大概是这个公式:喜欢=熟悉+意外。
这是一个脱胎自心理学实验的结论,由万维钢总结而成,说的是我们喜欢一件事物,通常是让你觉得熟悉的同时,又让你感觉到有新鲜感。
特别是你在一个意外的场合,看到自己熟悉的事物,会更容易喜欢。就像《武林外传》,在古代的时空背景下,出现了各种现代才会有的说法,就会让人觉得既熟悉又意外。
你喜欢看能量日签,也是因为它有让你熟悉的节奏、价值观、风格,同时又会有一些意料之外的观点、认知出现,带来了新鲜感。
相反,如果一个艺术品特别前卫,各方面都让你感觉特别陌生,是很难产生喜爱的。
这个公式在人身上也是适用的,最近看到一个报告,研究了海量的婚恋交友网站数据,发现人们不会被特定的个性吸引,而是会被跟自己相似的人吸引。
然后你可能也会发现,当我们羡慕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通常都不会是离我们特别远的,对于离得很远的人,就像圣人们,我们更多的是“敬仰”。
正是因为我们看到身边的他们拥有的一些特质,跟我们自己拥有的特质是很像的,才会产生出羡慕之情,而他们实现的一些结果,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是有新鲜感的,所以我们会喜欢,会憧憬。
03
如果只知道这个公式,可能力度还不够,让我相信自己有潜质的,还有另一个知识。
只需要记住这个数字:15.87%
这是人工智能研究的意外收获,现代训练AI,通常都是弄一神经网络,然后用大量数据去“喂”这个网络,让它不断学习成长。
每一次训练,都会让网络先自己对数据做判断,然后训练的人再给它一个反馈,告诉它对了还是错了。这跟我们做题学习很像,如果做错了,就说明那个是新知识,还没完全掌握。
关键来了——每次喂给AI的数据,要设置什么样的难度呢?如果它每次都全对,那就没啥提升了,如果全错,参数又会不断调整,容易错乱。
研究者用了各种数学模型(反正我看不懂),以及一些模拟大脑的神经网络模型做实验,得出了精确的答案:15.87%。
也就是当你训练一个东西的时候,给它的内容里如果有85%左右是熟悉的,15%是它感到意外的,学习效率是最高的。
有趣的是,研究者发现这个结论不仅适用于AI,在人类学习、动物训练、进入心流状态等等各种领域都是适用的。
包括刚才提到的喜欢=熟悉+意外,85%的熟悉+15%意外,也许是通用的“喜欢配方”。
换句话说,我们跟自己羡慕的人之间,可能存在着85%的相似,或者严谨一点来说,对方85%的特质,是我们并不陌生的。
不太严谨地说,我们跟自己羡慕的人之间,也许只有15%的差距而已。
04
这是“你之所以会羡慕某类人,是因为你本就有成为他们的潜质”这句话,在我生命里所起的化学反应。
也许你的经历,你所知道的知识,会跟它有不一样的化学反应。
无论这句话本身是否正确是否可信,我觉得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你能不能在这里面获得一点前行的能量,哪怕只是一点点,只够你往前一小步。
那,就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