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

2024-10-01  本文已影响0人  平凡之梅

01课题分离

这两天的公益读书会,由于莎莎老师忙于公司业务,我主动承担了主持人的工作。

五点半起床,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很多时候,不用定闹铃就能自然醒。虽然有点困,但我会克服困意,每天坚持读书。

我的知识暂时存在不足,今天,有个伙伴问课题分离咋回事,我没有想起来书中的理论知识,只是结合实例泛泛而谈。

幸好,读书会结束后看到瑶瑶在群里的分享,我又学习了一遍。

1.概念定义

- 课题分离是个体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简单来说,就是要想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就要区分什么是别人的课题,什么是自己的课题。

2.区分的关键

- 其区分的关键在于“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例如,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在传统观念中,家长可能会非常焦虑,觉得自己有责任让孩子成绩变好。但从课题分离的角度看,学习是孩子的课题,因为学习成绩的直接后果是孩子自己要去面对的,比如升学机会等;而家长的课题可能是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和适当的学习环境。

3.对自身的影响

- 减轻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为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烦恼。比如,在社交场合担心自己表现不够好而被他人嫌弃。按照课题分离的思想,自己在社交场合的表现是自己的课题,而别人是否嫌弃则是别人的课题。只要自己做到真诚待人、举止得体(自己的课题),别人怎么想(别人的课题)就无需过度担忧,这样就可以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

- 增强自我意识和责任感:明确自己的课题有助于我们更加专注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当我们清楚哪些是自己应该负责的事情时,我们就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而不是把精力分散在别人的事情上或者抱怨别人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4.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减少人际冲突:在家庭关系中,夫妻之间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发生争吵,比如一方觉得另一方不做家务。如果运用课题分离,做家务是夫妻双方各自的课题,一方不能强迫另一方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时间做家务。双方只需要做好自己关于家务的部分,如果愿意,也可以协商共同分担家务,但不能把自己对家务的期待强加给对方,这样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争吵。

- 促进健康的人际关系:课题分离能让人际关系更加健康、平等。每个人都尊重彼此的课题,不越界干涉,同时也为自己的课题负责。这种关系中,双方既能保持独立的人格,又能相互支持和尊重。

02喜提新车

说是喜提新车,也没有特别喜,毕竟花这么多钱买车,和销冠搞价也没有搞到自己心仪的价位。

买东西就是这样,这个店和那个店价钱常有不同,这个人和那个人买同一种东西付的钱可能也有不同——尤其是车这样的玩意儿,更是有不一样的价位。会搞价,有耐心的,就多搞一点。不会搞价,性子比较急的,就可能不愿意搞价。搞价的多少,又不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