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同构
我于杀戮之中盛放,亦如黎明中的花朵——For V,这是大二在图书馆认识的一位女生的个性签名,加上配图里的文字,的确很符合她瘦高身形里那颗坚强、好胜的内心,她的形象我身边其它女生的反差很大,所以印象深刻,每个人对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存在感到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她对自己学习要求严、标准高的背后是她对自己在一年后的研究生考试中有明确的目标、对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有很高的期待。身边不乏有勤学上进心的人,但如她一般坚强、自律有执行力的女生却并不多见,很幸运能够认识她,至少她的进步会时时刻刻鞭笞着我“咬定青山不放松“。
我曾经对自己的一个评价是做事没有耐心、忍受不了枯燥乏味工作性质的人,这个判断来自我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点麻烦复杂点的事,就会有放弃的想法。那时天真的想着以后我一定要从事一份有创造性好玩的工作,现在,我是明白啦,哪怕你读到博士每天日复一日也是做一些枯燥乏味繁琐劳累的工作,这是社会日益发展分工日益明确的大环境所决定的,这是一个很难再产生英雄的时代,每个人都是分工协作的产物,你所镶嵌在整个社会网络中的位置也许远远比你的能力重要。
所谓选择比努力重要,考研or工作?大城市or家乡?因为各有利弊,所以很难选择,今天听陈海贤老师的课给出了一个思路。一般我们个人做选择都是把它当作一个经济选择,风险收益,成本机会,可实际上当我们这样想时,我们并不是在做选择而只是在做计算而已,另一种选择模型是心理模型,即看到每个选择背后是什么样的自我在竞争,然后考虑自己希望成长为什么样子,不是从环境给我们的可能性去筛选,而是从自我创造的角度去思考选择,这时环境就成为了我们的工具,才是我们在主动做选择。
人是被生活模式所塑造的生物,大部分时间都是无意识中被社会裹挟着演化,我们可以主动运用理性知识智慧塑造自己的机会无非就是那么人生几个重要节点,然后又是无意识的跟进,环境的切换伴随的也是生活节奏模式的转变。
表面上看,似乎知道这么多对你现在的生产环境也没啥影响嘛,但在内心深处我知道自己的心态更加平和啦,能够淡然处理生活里很多事情啦,自恋一点的说法可能就是我通达了许多,能够感觉的到我的内心在变得丰盈,精神世界也在不断构筑,对人性世事透过大师的文章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对一件事情懂得,明白,理解,深刻的理解对应的心态,行动其实是完全不在一个层次的,确切的讲,现在我相对同龄人而言的自律,这个心理动力其实很重要源自我理解了这个社会现实一面的必要性,包括我现在我能够耐着性子去做一些繁琐枯燥的工作,只是明白这是我相对而言我看到选择的方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