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亲访友之亲情篇
文/行者頔
今天是1月30日,大年初二,也是我国“回娘家”的传统节日。作为出嫁近二十年的“闺女”,今天我们就来带您了解一下“大年初二回娘家”这一文化传统习俗和讲究。
下面就来看看百度百科上是怎么说的:
正月初二,也叫大年初二,又称“迎婿日”,“回娘家”,客家传统叫法又叫“转妹家”。是中国农历一年之中的第二天,亦是正月第二天,正月最早源自春秋时期,它一般在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之间。
不少地方当作归宁日,即已出嫁女子回娘家的日子。旧时女子出嫁后多依附夫家生活,正月初一只好在夫家度过,正月初二始能与亲生父母和兄弟姊妹团圆。女子回娘家,女婿需要同行,故而对于娘家而言又称“迎婿日”。给出嫁的女儿提供了团聚的机会,让许久未见的姊妹们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展现了中国人对亲情的珍视。
在旧时代,民间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在除夕和初一不能回门。回门会把娘家吃穷,只有在初二以后才能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和夫婿同行俗称“迎婿日”,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占书》中说,正月初二是“狗日”。
新女婿去给岳父岳母拜年是必需的,还要给新娘同族的长辈们拜年。拜年要带礼品,还要带一定量的红包,遇到晚辈或儿童要发压岁钱。
民谚有“正月初二路上看,尽是小生和小旦”。初二,满街巷携夫牵儿回娘家的和谐温馨场景延续。正月初二娘家的父母会在一大早打扫好屋子,期待着姑娘姑爷的到来。女儿女婿一进门,必定先奉上四样精美礼物,寓意好事成双。女婿首先给岳父岳母拜年。入座后,他们或陪着老人打牌聊天,或亲自下厨,折腾出一桌丰盛的饭菜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美味、谈笑风生。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
【我的“回娘家”历程】
(一)年青篇之“爱屋及乌”
二三十岁,自己选的夫婿,一门心思觉得他对自己好也该和自己对家人好一般,逢年过节,尤其是“回娘家”的这几个特殊节日,自己心里是非常的重视:
比如时间要赶早、礼物要最好等。
久而久之,对方可能就会慢慢的不太重视,自己就会觉得他对家人怠慢了就是对自己不上心啦,就会觉得所托非人,矛盾尤胜…
(二)中年篇之成熟
当风风雨雨几多年,年还是这样的年,倔强的自己独自美丽,再也不用顾及各种关系,不会黯然伤神独自落泪,默默的走在漆黑的夜…
爱自己想爱的人,尽我所能给他(她),养育我的人,从小给予我爱的老家的人,自己也有能力做到爱你们。
(三)今年篇之使命在肩
往年跟着姐姐,相约走亲访友,今年老大探亲,我这个闺女身负重任要“独挑大梁”——五家亲戚!
今天之前心里还没底,路上还忐忑,母子二人一个比一个社恐,这可咋整?无奈,他是未成年,这事还得我来。
今天走完所有亲戚,此刻躺在爸妈的床上,回顾今天的一切“完美”!超出预期,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年二十九和儿子分工合作,他主内我主外:我负责购物,他负责贴对联窗花揉面。下午终于按照拜访亲人年龄身体等购齐所有礼品。
初一上午按照未成年小朋友人数分好所有红包。
初二(今天)早上8点出门,烧鸡店排队等了二十分钟左右,购得四只烧鸡(已做好分配)。
说明,爸妈今年朋友外出度假
首站:二伯家
二伯闺女远嫁成都,我这个侄女权当闺女,代表老大提了四样礼品。
伯父伯母非让我们在他家吃饭,还担心我礼品不够串让往回拿,我拉着伯母的手说您二老放心吧,侄女已经长大都安排好了。最后二老硬是装了自己做的豆包和腐乳肉。
第二站:老家之老爸老友伯父家
自幼便知老爸有一发小关系甚好,两家交往甚密 ,堪称世交。每年回老家都要去这个伯伯家拜年,今年也不例外。
村里的柏油路修的比往年好了很多,之前担心的拥堵没有出现,路边的停车位也很宽敞。我们去时正好伯父伯母和老二老三都在。刚送走了早上来的一批客人,我这来的不早不晚刚刚好。
伯母看起来面色红润,身体很不错,看到我这个干女儿,母女俩便自然的拥抱在了一起,好不开心。临走时,伯父竟然爆了一个我们小时候的一个大瓜“我和老二小时候争一个板凳墩”哈哈!我以前怎么没听说过,看来以后还得听父辈们讲讲我们小时候的事,嘻嘻!
第三站:大伯父家之我的出生地
我爸姊妹五个,他排老小,所谓长兄如父,自从爷爷在我小学时离开后,大伯便成为我们这个家族的“老大”,无论辈分还是年龄。
大伯虽没上过几天学,但却是个很受乡亲们爱戴,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村干部。所以每年拜年晚辈都会听到伯父讲以前的故事,从做人做事到家风的传承,百听不厌。
第四站:舅父家之姊妹篇
最爱的也是最放松的便是这一站了,大人孩子喜欢吃的喜欢喝的,没有禁忌,糖果饮料管够,你说刺不刺激、精不精彩,哈哈!从小一块长大的表妹们更如亲姊妹一般无二。
第五站:爸妈不在家,算是弟弟弟妹家
虽然他们几口也出发回娘家啦,但踏进屋门,躺在爸妈的床上,我竟然安心的睡着了,睡的特别的踏实。
总之今天虽不算完美,但也算接近完美,尾声需要他们二人互帮互助,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