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散文

耘田·拔稗(挣工分之四)

2022-05-03  本文已影响0人  千里之行始

                                                              耘田

到八月初,就需要给分蘖的杂交水稻耘田除草了。

我们家乡用一种叫“田耙”的农具耘田,田耙的构造极其简单,将一个铁制的像孙悟空头上带的紧箍圏,固定在一根长竹竿的粗端就成了。

耘田和插秧一样,大家横着排队下田,每个人耘比他自己田耙竿略短的稻田,后面一个人要同时负责将前面的人脚印抹掉。

耘田时,手拿着田耙的根部,先俯身从近处用力往前,再慢慢直起身推向远处,然后再拉回来。

田耙的铁圏直径为20公分左右,正是两棵稻秧的间距。大人一推一拉,均均匀匀一个来回,基本可以把长在两行稻秧间的杂草耙除干净。

可我们不行,因为总把握不好田耙的角度:有时身俯得不够低,铁圏斜插进泥里,要么推不动,要么掀起一大块泥;有时则把田耙竿压得太低,推拉倒很省力,只是铁圈没有吃泥,推去拉来,伤不了杂草。

还有,我们孩子个儿低,下田脚陷到泥里,稻秧就没过了膝,耘田时手脚甚至脸上,搞不好就会被稻叶划出一道道红线来,虽没出血,但汗流下来时,生疼生疼的。

做不好,又吃力,还要受伤,所以我们都讨厌耘田。幸好,队里也了解情况 ,安排了我们孩子去干另一种活。

                                                            拔稗

耘田能去除稻秧间隙中的杂草,却不能耙除一种和秧苗长在一起的草,那就是稗草。

稗草的幼苗和秧苗十分相似,就是老农在拔秧时也不能完全分拣出来,因此大部分的稗草是混在秧苗中被农民自己插到田里的。

稗草会与稻秧争夺养分,生长得比稻还快,等水稻分蘖时,它高出稻秧不少,便原形毕露了。

和稻秧相比,稗草身材修长,说得上是婷婷玉立,拔节后的稗草杆极具韧性,歇工时发现田里有泥鳅,我会扯根稗草将捉到泥鳅穿成一串提回家。

稗草的叶子也比稻叶细长,且颜色更浅,肥力充足的稻绿油油的,而稗草要青些。

自小在田间地头的我们,光从颜色上就能看出哪一丛稻秧中有稗草。

发现稗草后,弯下腰,护住稻秧,用力将其连根拔起。

拨捭虽然也不可避免地要被稻叶划伤,但没有耘田的难度,也更自由省力。

更让我们开心的是,带领我们拔稗草的是我的一个堂伯,他是村里他那个年纪唯一上过高小的人,他看的书多,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像个说书人,什么岳飞、薛仁贵、杨家将,什么西游记、封神榜……他都会。

在那娱乐活动极度匮乏的时代,能边听书边拔稗,谁还会觉得累呢?

不过尽管我们站成一排,一畦田一畦田搜索过去,仍有漏网之鱼。

等这些稗长出穗来,其根系已异常发达,整株拨掉必然要累及稻秧,所以队里只能趁稗子未熟之际,安排我们将其穗摘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