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去中心化的重要性

2018-06-21  本文已影响0人  我是个安静的女孩

区块链中去中心化到底有多重要?去中心化有没有可能失败?

比如20年后我们还是没有去中心化,会是什么原因?区块链中去中心化到底有多重要?

有没有可能失败?教授觉得,不同的地方是,钱和技术绑在一起。有技术的地方也有钱,钱和技术捆绑,如此所产生的激励是非常非常的强大。

如果你想发送一条信息让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只要在这条信息上附上一笔钱作为激励,这样人们就有动力去接收甚至是主动搜索这条信息了。

区块链是一个强大的传播向量,可以把信息带到任何你想让它去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有说,区块链应该有很多的应用案例出来。

因为,最终钱还是会流向实际的应用场景。

钱流动的终点是应用,或者应用资源的分配。

有一个可能失败的地方,应该来源于现有的利益集团的阻力。他们不会那么轻易把之前的权力和利益释放出来的,他们肯定会对这项技术进行干扰和阻碍。

插图~1.jpg

如果你是一个国王、是一个独裁者、是监管者、是政府,你肯定不会喜欢区块链正在发生的一切。

区块链是为普通人赋能,不是为国王与权贵赋能。

任何既得利益者、任何拥有特权的人、在任何领域拥有优先使用某些资源的人,这些人都在朝着一个基于市场的、按贡献值进行奖励分配的系统走。

所以,如果你觉得因为你的学历、你的出身、你的人脉、你的家庭,或者是其他某种原因,可以让你一直永远占据着既得利益者的特权位置,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区块链会改变这一切。

我觉得监管者和立法者接下来可能会有一段非常漫长难熬的时间。

那么,怎么突破既得利益者的阻碍呢?

比较乐观的一点是:创新发生的速度往往是非常快速的,快到我们所有人都没办法反应过来。

至于区块链中去中心化到底有多重要?

第一个:让你有办法可以控制自己的数据和身份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事情没有感受,但是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全面监视的社会里,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事情。

国家安全局在监视者你、微信在监视着你,支付宝在监视者你,百度、Google在监视着你、Facebook在监视着你,它们不止掌握着你的身份信息,它们还把你锁在自己的产品里。

你如果要更换其他产品使用,这个切换成本是非常大的,大到你几乎没办法离开,你甚至都没办法找到其他的可替换方式。

微信和QQ不只是社交软件,百度和Google不止是最大的搜索引,Facebook不止是最大的社交网络,其它很多的创业公司做出了不同的产品想要和这些巨头竞争,但是,它们很难获得新的用户,没有新的用户就没有数据,更加没办法竞争,也因此百度、微信、支付宝、 Google、Facebook等就把用户牢牢锁在了自己的产品里。

所以教授认为,掌握自己的身份和数据是我们迈向个人自由的一大步。

这点的重要性已经上升到了人类自由的级别上。

第二:抗审查

那些生活在各个国家的人,他们之中有的国家的货币可能贬值到一文不值,国家规定他们能说什么而不能说什么,抗审查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像Youtube和Twitter把中东地区的政府监管全面打倒了,Youtube和Twitter也把美国人民的政府监管全面打倒了。

我们在左派川普和右派伯尼·桑德斯身上看到的,美国大众起义打败美国精英的选举结果,这个结果很明显,这件事在以前的美国政治史上是永远不会发生的,没有社交媒体的助推或者众筹,我们不可能看到这样的美国大选。

而且教授认为,从现在开始,我们再也不会看到美国大选选出一个精英总统。

我们再也不会看到下一个布什、下一个克林顿,从今往后,都只会是川普和伯尼·桑德斯。

因为现在所有的美国大选,本质上都只关乎这个人在社交媒体上是否流行。

美国政治已经是一场完全由社交媒体在导演的节目而已。

它是去中心化的。

在这个例子里,去中心化把赛场变成了另一个地方,它让更多元化的声音可以被听到,它同时也是一种抗审查的机制。

第三:开放式的开发环境

这三个原因其实都在说一个问题:开放

互联网跟之前出现的其他计算机网络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最后是互联网胜出了?

很简单,因为只有它是完全开放的。

开放数据,为什么很重要?

因为如果没有开放数据,我们就回到了以前的时代。

只有某一个国王允许你创新你才能进行创新,只有某一个大公司告诉你能够做什么样的产品你才能做什么样的产品。

没有允许就不能创新。

但所有伟大的创新,本质上都是从一小撮年轻人肆无忌惮的打破规则开始的。

而所有掌权的老人都是不喜欢这些年轻人的。

老人不喜欢年轻人到处打破规则,所以他们会压制年轻人。

俗话说:科学每发生一场葬礼就进步一次,这绝对是正确的。

科技也是每发生一场葬礼就进步一次。商业每发生一场葬礼就进步一次。就像整个人类每发生一场葬礼就进步一次。之前掌权的老人们必须死去,然后我们才能产生一个新的系统。

这一切要发生,年轻人就必须拥有尝试各种东西、尝试各种创新的机会,在一个不需要批准的自由环境里。它必须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开放系统。

所以我们应该把一切都去中心化。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不受限制。在某些特定的领域,你永远会受限于某些自然的网络效应。

什么东西是最需要去中心化的?

教授认为还是:钱

钱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钱必须去中心化。

这也是比特币一开始出现的原因;然后,身份信息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必须去中心化的东西。数据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部分,比如像filecoin。

但是这些更像是一种元数据,它们是非常基础的组成部分。

如果从应用层面来看,教授会希望看到更多社交媒体去中心化。

比现在的微信,微博 twitter等再更进一步,去中心化。

当然,这纯粹是从人性角度来说的,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这不一定是个好主意,我可能不会去投资这样的产品。

但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我不希望我的孩子用QQ 、微信、 Twitter或者Facebook。

我不希望他们囚禁在这些巨头公司的牢笼里。

QQ、微信、Twitter和Facebook是“信息”的垄断者。它们非常长命。

我们创造出了它们,只有等到一个新的计算平台转移浪潮来临,才有可能把这些长命的垄断者替换掉。

区块链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转换的机会。

社交网络是挺重要的。

如果你做了一个去中心化的Twttter,去中心化的微博,不见得一定会有用户去用,因为这些产品有很重的网络效应。

但在某一些国家和地区里,总会有一小戳的人,他们会担忧自己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或者在现在的Twitter不允许他们谈论某些话题,否则他们可能会因此丢掉性命,我不知道,但总有一些原因会产生一些应用场景。

技术出现的并不一定是好的东西。

在互联网刚出来的时候,上面也有很多不光彩的内容。

这是技术必经的一个阶段,然后积极的东西可能才会出现。

在应用层面上,可能你做一个去中心化版的PG&E也不错,一个去中心化的天然气和电力的网络网格系统。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一部分的电力,不用通过电力公司进行垄断的话不是很好吗?

能源的使用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类的发展历史。

作为人类,我们从大自然环境里获取越来越多的能源,供自己使用。

人类是能源的消耗者。

所以,如果我们能创造一个去中心化的能源网络,让这个网络通过机器和算法以更合理的方式分配能源,那整个人类群体肯定会利用能源产生更多的创新。

现在有移动,电信,联通这些通讯公司,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在家里插上一个Wi-Fi传输器,然后把信号广播到天空去,然后我们可以通过wifi币来获得收益,不是也很棒吗。这样你可以不受运营商设定的带宽限制。

可能在某些国家或地区,还会产生去中心化的匿名网络。

总之,在应用层,总会出现某个新的东西来颠覆我们的认知的。

这甚至都不是个替代游戏。

重点不在于你要如何替代掉现有的服务、产品和公司。

肯定是完全想不到的、全新的东西的出现。

未来肯定会有一天,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自由无阻碍地触达到另一个人。

当然,这对我们现有的社会结构来说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微博、twitter和facebook的出现,已经让很大一群人都快发疯了,因为以前的人们很难适应社交媒体。

以前你在一个小村落里生活,你每天能接触到的人、全村可能就两百人,但现在在微博和twitter上,70亿人生活遇到的问题会突然一下子全部曝光在你面前。

你要面对70亿人的烦恼,这会让很多人发疯受不了的。

我们很多人还没适应这种情况。

但教授觉得,我们的孩子,下一代的小朋友他们会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会适应这种新的社交媒体。

我们的孩子会用另一种我们完全无法理解、完全无法想象的方式来使用新的媒体。

就像以前父母看我们使用电脑和手机那样。

社会跟随技术的脚步而发展,技术总是比社会更快一步。

山顶洞人的组织方式跟现代人类的组织方式肯定是非常不一样的。技术让我们能够重新组织社会的结构。

有人曾经说过:未来已经来了,只是还没有完全分布开来。

如果你仔细观察现在的区块链团队工作的方式,你就会发现,这已经是一种新的协作方式了。

他们大部分是开源项目,团队远程办公,团队成员身处世界各地,通过在线网络协作,很多成员都是匿名的,有的人领工资有的人不领工资,大部分成员持有项目的代币。

团队内部用一种奇怪的方式来衡量彼此的贡献,如果你不同意社区的主要观点,你可以自己分叉出去,而不会想着重新来过、诉诸暴力或者借用其他传统方式。

这可能就是未来社会里,人们以一种更好的、新的组织协作方式进行工作的一个缩影。

几年前,如果你要做一个项目,你必须要找到5个工程师、5个市场、5个运营,然后让这群人在同一个办公室里一起工作。

现在这套玩法在区块链的世界里已经完全不存在了。

教授觉得区块链最好的一点是,它根本就不属于硅谷。更不需要集中在硅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