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长如何面对“幼升小”?
这两天,上海某民办小学面试家长的奇葩考题刷爆了朋友圈。有金融学博士撰文随了一篇,说自己都做不出那些面试题。我也凑热闹去看了一下题目,结果就没有结果了——真佩服那个金融学博士,至少他不怕说自己是博士毕业。
接下来这两个月,会有不少香港的小学举行简介会和开放日,香港的那一轮升学恐慌也要启动了。
那么,香港家长在幼升小过程中,究竟有什么不同的压力?以我自己的有限体会来看,“魔都”家长面对的可能只是面试和试卷上的难题;而香港家长在“幼升小”问题上,往往需要面对的是路线选择、激烈的面试竞争以及沉重的财务能力负担三重大山。
什么是路线选择?
毫无疑问,每个父母都希望把最好的教育留给下一代,但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却是大家各有不同的理解。香港学校分为三种:
一是国际学校(40多家);二是私立(40多家)和直资(20多家)学校;三是政府官立小学和官津(460多家)学校,这一类有点类似于内地的公立小学,享受政府的补贴。
在香港,上述三类学校的定位不同,而且大相径庭。
第一类国际学校比较符合那些不差钱、而且打定主意未来让孩子在海外留学的家长。这类学校虽然学校数量只是公立小学的1/10不到,但是几乎个个被挤破门槛。原因很简单,这类学校采用英语教学,而且直接采用海外教材,以及符合英美等国际教育体系的教育方式,未来孩子出国留学时,很容易融入。
国际学校功课量极少,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每天平均只有一两项功课,空余时间鼓励孩子阅读和游玩。到了高年级的时候,国际学校会更偏重专题研习,培养小孩长时间主动找资料、独立分析和思考,独立撰写报告的能力。
但不少家长仍然认为传统教学还是有其作用,因此对于进入国际学校还是有保留。特别是有一些家长,担心小孩被长期“放羊”,无法收心读书——应该说这种可能性不小。
第二类是私立/直资学校。它们的课程不需要跟着香港教育局的大纲走,可以自由选择教材,注重创意,相对来说比较不太强调机械的抄写,因此,一些“坐不定”的孩子的爸妈会倾向于给孩子选择这类学校。
在香港,相对来说,这类学校普遍素质都不错,学费也相对国际学校便宜很多,基本上没有每月学费超过1万元的,有的更便宜到只需要3000多元,但也因此而令竞争相当激烈。
香港的直资学校大部分是小学中学一条龙,所以小孩进了直资小学,基本上未来读中学时不存在再次拼搏的问题,“小升初”的压力几乎没有。
第三类也是数量最多的公立小学或政府资助的小学。顾名思义,这类学校主要是政府办学,所以学费是全免的,只是每个学校会有自己选择收取的书本费和服装费。对于这类学校,政府在教材上也有更大的影响力。
香港公立学校数量之多,几乎使得“升学难”这个命题在香港几乎不成立。过去几年,还不时有学校因招生不足而被“杀校”的报道。
对于抱着“学得怎样全看孩子天生是不是那块料”心理的家长来说,报读学费全免的公立学校怎么都在理。
在幼升小阶段,香港家长们首先得对上面三类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进行分析,然后看看希望自己的小孩进入哪一个体系。通常来说,从国际学校转往直资或是官立学校会困难很多,因为后两者的课业较多,会更偏重考试;而从直资或是官立转学去国际学校会容易一些。
激烈的名校之争
如果说香港的教育资源稀缺,“魔都”家长可能会表示不认同。这个弹丸之地,被教育局分成了大概18个学区,小学校网共有近36个。每个学区范围都不太大,尤其在人口密集、土地稀缺的港岛上,有的学区范围大概只覆盖两、三站地铁站的距离。
而在这步行两三站的范围内,会有好几所小学,既有国际小学,也有直资/私立学校和官津小学。在一些学区内,还包括了在全港都排名靠前的多所名校。
香港的幼儿园升学制度,基本上有三轮。私立/直资小学和国际小学可以随便报名,这一轮是拼各位家长的财力和精力,只要学校通过就可以入学;第二轮是向心仪的公立学校或是官津学校申请,学校按申请人家庭的情况打分,分数越高越容易录取;如果第一二轮都不获录取,还可以参加政府组织的针对官立和官津小学的随机抽签派位;如果再不满意,还可以最后拿着孩子的资料去学校进行面试,作最后的争取。
通常我们说的激烈的竞争,主要就产生在第一轮和第二轮。
竞争激烈到什么地步?据说某国际小学牛校因为有名,导致连它的直资幼儿园也争破了头。但每年报名人数太多,因此幼儿园出了一个招,如果家长愿意交50万(港元,下同),可以买一个幼儿园面试的机会(如果面试后不获录取,这50万会退给家长)——而这个买面试的机会,还是有名额限制的,要按先来后到的排队顺序而定。
为了争这个价值50万的面试机会(不是录取机会哦),很多家庭派出了菲佣,连夜在该校组织的报名处排队!而如果获得录取,这50万就当申请费了。
还有一个香港妈妈介绍说,自己钟意的一个直资学校某年只招了4个学生,很好彩(粤语:幸运,好运)结果她儿子居然入选了。一方面是运气好;另一方面,她自我总结是做足了好几年的准备工作,过往几年带着幼儿园的儿子,遍访英、美各大学,写了厚厚的游学经历,并且写到简历里面,她自信是这个资料打动了校方——我听完这个香港母亲的介绍,心头千言万语简直无法用言语表达,只想说:母爱很伟大,运气也很重要。
香港家长更擅长发掘自我
在香港,家长们忧虑的不仅仅是优质教育的稀缺性,还有对自身家庭阶层、孩子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对于教育理念的纠结。这一点和内地家长很不同。
因为香港的学校是多层次的,有很多独特的地方,家长们必须仔细研究自家小孩的特点,才能做出更符合自己的“名校”选择。
客观来说,如果目标只是有个不错的学校读书即可,那么香港幼升小的形势真的不像内地那么严峻。香港其实教学质量普遍不错,而且即便进了一个不太满意的学校,想转学或是插班,甚至跨区转校,选择机会也比在内地要多得多,在流程上并没有太多麻烦。
但如果家长的长远目标是美国常青藤学校,那么可能就会对小学择校比较纠结,毕竟“赢在起跑线”理念已经深入某些人的骨髓了。
学习就是要从起跑线上开始并赢在起跑线上的,哪个学科都一样。如果您的孩子英语还暂时有欠缺的话,来MagicABC吧!
专业的北美外教、优秀的中教辅助、1对3的独特模式,让您的孩子在高合作、高竞争、高互动中快速学习英语!简信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