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17: 远方有多远?大理是一个例子。
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映洱海月。
这里是“大理海西说”,今晚十点,海西为你讲述大理的那些风花雪月。
上楼的时候,天上飘着小雨,决定带上雨伞,一小时后下楼,阳光灿烂,“以后要不要带雨伞”这个问题像一路踢的压扁的空罐子,哐哐啷啷地响。
今天和大家分享——远方有多远?大理是一个例子。
《欢乐颂2》昨晚开播了,头两集泰国风景至少出现了十多分钟,看得人难受,那里真好,有不去就得不到幸福的感觉。
忍不住盘算,要找个时间去,把电视剧里那些诱人的东西都尝试一遍,反正大理去东南亚越来越方便。
朋友们都有意见,说一提来大理,我都会多说一句“要不要顺便去去东南亚?”让他们徒然多了些惆怅。
大理离东南亚近,云南的边境线长达4000多公里,有20多条出境公路。
19年前第一次出国,去的是缅甸。瑞丽江对面就是缅甸,我们当时连畹町桥都没看见,站在中国这边看着两个国家的人挑着各种东西到对岸卖,没有护照、口岸、通关的概念,自由来去,我们也就拎着鞋子,涉水走到对岸,就出国了,好神奇的感觉。
很多很多年前,和中原相比,大理与东南亚的距离实在是不值一提。
中原王朝为了到达大理,曾经费了不少功夫。
在庄乔入滇五十多年后,秦国统一了六国,从公元前246年开始,秦始皇先后命令李冰和常饿开通通往滇东的五尺道。这是中国古代山区道路工程量最大的一条道路,与秦长城、阿房宫、始皇陵、灵渠、直道、驰道并列为秦朝“七大工程”。
秦汉两朝一尺为27.65厘米,五尺大概就是1.4米。五尺道沿途高山巍峨,深渊万丈,宽度保持在一米至一点五米之间,经过两千多年时光的磨砺、无数人足马掌踩踏后,至今残存的厚度仍然达到30公分。
若没有这五尺道,很多历史就会被改写。
比如公元225年,诸葛亮带着彻底制服孟获的辉煌战果,从五尺道班师回朝。
比如元世祖至元年间,马可·波罗从贵州威宁进入云南昭通,又骑马从五尺道到达宜宾。
再比如清末民初,在成都武侯祠写下“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的大理剑川人赵藩,在五尺道沿线督办公务,不知来回走了多少趟。
汉武帝刘彻即位后,经济繁荣,从公元前135年开始,汉武帝先后任命唐蒙、司马相如为中郎将,征集数万百姓修筑通往西南的道路,后来因为工程耗损巨大,不得不暂时停工。
到公元前112年,张骞出使西域回来,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才浮出水面。汉武帝也才知道,原来可以从汉朝版图的西南,绕开难以控制的匈奴,与西域沟通。
据郭沫若考证:公元前112年秋天,24岁的司马迁随军出发考察西南,筹划推行郡县制。
一条神秘的古道缥缈于茫茫天地之间,绝壁上架起了栈道,司马迁骑着长鬃、矮身、耐劳的当地马穿越崇山峻岭,走进西南夷地区,觉得此地并非前人描绘的恐怖万端。他看见,那里民族风情与中原大相异趣,还有灿烂的青铜文化。那里的百姓以“干栏式”或“井干式”房屋为居,以海贝作通用货币。他们用铜鼓、羊角纽编钟、葫芦笙等乐器欢迎汉朝使者……
司马迁和其他使者的发现,为汉武帝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招抚了庄乔军队的后裔后,为了征服善于水上作战的昆明族,汉武帝专门在长安按照洱海的形状开凿了“昆明池”,用来操练水军,这个故事就是昆明大观楼长联当中“汉习楼船”典故的由来。
到公元前109年,47岁的汉武帝派郭昌出兵西南,滇王主动投降,汉武帝给他颁发了“滇王之印”,在这一地区设置了郡县。
当代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对汉武帝有两句非常有名评价,说他“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
用剑之道在于心,集全力而出一剑。用情之道在于智,智所达之,琴瑟和谐。
但唐朝诗人杜甫却在《兵车行》第七句批评“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他写汉武帝好大喜功,不惜让人民付出代价,写得让人毛骨悚然:“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汉武帝的人生充满矛盾。或许他知道自己拥有什么,知道自己会失去什么。到底是美德还是恶行,并不总是在最光荣的事业中明显地表现出来,换个角度,答案就可以不一样。
还是不要想这么麻烦的问题了吧,如今,我们不用操心“不给我秩序,我就去创一套秩序;不给我天,我就去辟一个天”,甚至可以动不动就说“生命用来称帝,而不是当奴隶”。
不管是想去中原,还是想去东南亚,都可以朝发夕至了,我们就放心地随意地想象远方吧。
今天的故事就到这里。我是海西,我在大理,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大理旅行、民俗、历史和情感的故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理海西说”。与文章同步的音频已在喜马拉雅、考拉、多听、网易等各大APP上传,欢迎您的收听,晚安,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