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专题

《史记》(三)——孟子荀卿列传•孟子

2021-10-26  本文已影响0人  未来可期不可怠

孟子是战国时期驺人,曾拜子思为师。学成之后,游说诸侯。孟子的言论不切实情、远离实际,因此不能受到诸侯的重用。孟子就与弟子万章等人整理经典著成《孟子》一书。在司马迁笔下,孟子“生于大自在者,无所牵挂,精于孔子之道,而又有其进也”,他遵守古代礼仪,有自己的主见 处事旷达,令人尊敬。


太史公说:我读《孟子》一书,读到梁惠王问孟子“怎样有利于我国”一句,免不了要丢下书感慨一番了。我说:唉,功利的确是祸乱的开端啊!孔夫子之所以很少谈论功利,就是想从根本上去防止它。所以说:“如果做什么事情都要把利益放在前面,那是一定会招致许多怨恨的。”从天子直至平民百姓,追求功利的弊病又有什么差别呢!

孟轲,驺国人,是子思弟子的学生。学问有成之后,孟子游说齐宣王,宣王没有重用他。又到了魏国,梁惠王也不赞成孟子的言论,反而认为他的话迁回曲折,不切实际。就在这时,秦国任用商鞅,实现了富国强兵;楚国和魏国任用吴起,战胜了弱敌;齐威王、宣王任用孙膑和田忌等人,各国诸侯都到东方的齐国来朝贡。在天下致力于合纵与连横的时候,各国都把战争作为至高无上的事情。而孟轲却称述尧、舜及三代的德政,自然不合时宜,不受重用。于是,孟子退回故国与弟子万章等人整理《诗经》和《书经》,阐述孔子的学说,写了《孟子》七篇。孟子之后又有驺子等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