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见

2018-05-30  本文已影响20人  安成_Anson

活的久了什么事都可能见到。

问题是,见到了未必领悟得到,跟活的多久没有关系。

像今天这样的大太阳,能把人烤的滋滋冒油。还没到真正的夏天,太阳就这么毫不吝啬的洒下无尽到的热情。只是到了晚间才有凉快的感觉,有点像秋天。最近两天正是月圆的日子,明月高悬在晴空,朗照大地,竟也似乎有些像白天的阳光般照在身上有丝丝灼热感。“晒月亮”,这个说法似乎还没听说过,但我确实非常喜欢在这样的月夜不要任何东西遮挡窗户,让月光肆意的泼到床上、身上。没有晒太阳那般酷烈,却保留了同样的慵懒和奢侈。

上学的时候粗浅的了解过一些光学的常识,知道我们人类之所以能“看”,是因为光线在物体上的反射,然后再传到视网膜上,视觉神经和大脑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印象派的画家们号称自己是在画光,也就是说把看到的任何物体上的反光当做色块进行绘画语言的转化。换句话说,无论我们看到了什么,都是光线起到的作用,而光的来源主要就是太阳。想想要是没有阳光,这个世界上还可能有别的光线吗?也许有闪电,也许有火山,也许有萤火虫,但是,这些东西的存在都离不开太阳。科学家们早就告诉我们,咱们太阳系中最重要的存在无疑就是中间的这个巨大的恒星,跟它相比,行星们显得十分渺小。似乎可以这样理解,地球能在这么样一种条件下出现和存在简直是无比幸运,而生命以及人类能在地球上得以孕育,那就是无比幸运中的无比幸运。同时我们又知道,每个人都是父亲的千亿个精子中唯一中签的那一个跟母亲的卵子结合后产生的。因此,我能在这对着电脑敲字,简直就是宇宙间不可思议的状况了。

然而,我还听说有另外一套解释体系。说中阴身的生命是看不到日月的,因为中阴身时没有红白明点。换句话说,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日月,并不是太阳和月亮本来就在那,而是跟我们自己的生理结构有关。一旦生理结构或者生命状态发生彻底的变化,那么日月这种在我们看来稀松平常的东西就不存在了。它们去了哪?还是说它们根本就不是“真实”存在的。

沿着这第二条思路去想,这个世界就会变的很有意思。看日升月落,感受烈日炎炎或者月光独照,甚至仅仅是观察树影婆娑,其实这一切都是在身而为人,还有不傻不疯不瞎不残的情况下才能静静的品味。这个宇宙中不知道有多少生命形态,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想的出来的想不出来的,能像人,像我这么“见”世界万物的机会有多少呢?

前面第一条思路是目前大家普遍接受,市面上比较流行的说法。若要对这个理论提出反驳,那恐怕根本没人搭理,因为大家都认为这是真理。若要是强调第二种思路,那就要么会被认为迷信,要么就会被当成疯子,亲友就会说:“你怎么还会信这个?!”

可是我现在就是相信第二种解释。

虽然我脑子里根深蒂固的所谓常识告诉我,地球、太阳、银河系等就像科学家说的那样,但其实我没有机会去验证这些似乎铁证如山的东西。书本上、媒体里、学校中所传递的这些相关信息,我只有看的份,从小就这样接受了,也就这样一直认为下去了。我所有看到的什么载人航天也好,什么登月登火星也罢,也仅仅是间接的知道了而已。这么说跟那些阴谋论有点像了,其实不是,即便是这会就把我送到月球上去,让我在只有地球六分之一引力的情况下高高的蹦起来,我仍然还会觉得,这月球是我们所说的月吗?任何一种情况,不都是“我认为”见到的那个样子么?站在“我”的角度思考,就没有什么绝对意义上的“客观存在”,所有的存在都是建立在“我”对其感知的基础之上,哪有什么确实存在的“实在”。

若不是这第二种思路,而是总有一个客观的对立面,那么就很难解释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为何如此精密严整的存在着?以所谓科学的角度来看,宇宙间那些大尺度的变化如果是随机而没有经过仔细设计过的话,那孕育生命的条件就不太可能出现,而就应该是一锅混沌的汤一样。既然我在这能呼吸和工作,那么其实就是说明,我的存在有一定的必然性,这种貌似是外部客观 得的世界几乎是为了我们的存在而存在。

活久了见的多了,心也就麻木了,容易把一切都当做理所当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