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死亡剥开疼痛成长写给以后的自己

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救赎?

2017-08-02  本文已影响9人  阳焱焱

我总是告诉他们,让所有知识都成为营养,而不是成为枷锁。不过,虽然谁都知道营养和枷锁的差别,但真正能在生活中清楚区分的人到底有多少呢?能真正区分又能在生活中生起妙用的人,又有多少呢?有的人仅仅是记住了这句话,并能在文章中或者与他人交谈时引用到它,一旦面对生活,又是另外的一种姿态。那么,这句话对于他们来说,就只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装饰,甚至是一种枷锁。因为这句话没有对他们的生命产生影响。

换句话说,衡量一种东西是否真正成了你的营养,要看它是不是影响了你的生活方式。我举个例子,你喝了牛奶,补充了相应的养分,但你的身上再也找不到牛奶的痕迹,这就叫吸收了营养。就是说,你学会了某种知识,将其融会贯通之后,无须牢记它的概念与形式,在你的写作甚至日常生活当中也能灵活运用之,这就叫营养。


那么,什么是枷锁呢?如果那知识和经验,在你的生命当中,仅仅是一种僵死的教条,你不能驾驭它们,反而被它们束缚了,那它们就是枷锁。它不但不能帮助你成长,反而限制了你心灵的自由。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唱西部民歌时,从来不考虑技术上的问题。我会为了心中涌动的爱而唱。这时的唱,是灵魂的流淌,是自然天成的。我收获到的,是一种巨大的快乐。而西部民歌中那大爱的力量,也会滋养我的心灵。我不在乎自己唱得好听还是不好听,也不在乎有没有人为我鼓掌。但时下的许多歌手就不一定这样。他们一边唱,一边在乎自己的声音是否迷人,一边注意着是否有人喝彩,还会考虑一些技术问题。同时,他们还希望用自己的唱来换取一些东西——如他人的好感、他人的认可,某种金钱物质的利益,等等。当然,这也无可厚非。但问题是,要是他们过于在乎外物,便无法真正享受唱歌本身的那种快乐了。有一个非常优秀的歌星,他拥有一个很大的舞台,他本可以尽情地歌唱、尽情地享受人生、尽情地享受爱,但他却因为某种不满足,患上了忧郁症,后来自杀了。

人生就是这样,当你想用自己的某种行为来换取外物的时候,你就可能会衡量自己的期待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当这中间存在一种巨大落差的时候,你就会感到痛苦。你欲求的高度——我们称之为“贪”——决定了你的痛苦程度。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位歌手,他是个完美主义者,他对生活的要求非常高,即便万千宠爱在一身,也仍然不能满足,因此他所感受到的,是一种地狱般的痛苦。他到处寻找解除这种痛苦的方法,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但唯独没有叩问自己的心灵,没有在自己的心内寻找救赎之法。很可惜的是,真正能让一个人得到救赎的,不是神佛,也不是心理医生,而是他自己真正的明白。只有他敢于坦然面对自己的灵魂,愿意以一种正确的方法来改变自己的心灵时,他才能真正得到解脱。其他心外之法,就像西医开给你的止痛药一样,或许能让你在当下好过那么一点点,但每当你受到外来刺激的时候,就会旧病复发,甚至病入膏肓,就是这样。

——节选自《文心》

作者:雪漠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