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是连接现实和理想的唯一桥梁。持续写作100天,第32天。
行动是连接现实和理想的唯一桥梁。持续写作100天,第32天。
“看山是山,见水是水”这句话从一个饱经沧桑的老者口里说出的含义,与从一个小孩口里说出,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含义。
对于老者来说,这句话蕴含着自己所有的人生经历体会,是一种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想认知的层面表达。而对于小孩来说,除了眼前的山水,他还有整个世界等着去探索,所以其表达只是一种感性的表象认识。
前面我写了一篇文章,把人类的思维按照历史发展分为三个层次:神话思维、常识思维、哲学思维(最高层次)。现阶段多数人都是生活在常识的世界中,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与传统都是经验的总结,所以大多数人是常识经验思维在支配着自己的行为。而只有少数人,才拥有系统的哲学思维,这是因为多数人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哲学教育,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没有专门论述。只有少数主动学习这门学科的人,才有机会拥有哲学思维,而这一类人往往会成为时代的哲学家。
哲学是研究人和世界关系的一门学科,包含自然世界、社会世界、自我世界这三个领域及其相互关系。哲学的任务是追求崇高,渴望找寻到一种可以解释世界运行规律的普遍性存在,并以此作为人类思想行为规范的尺度和评价标准。简而言之,哲学追求的是一种“普遍性规律”,而不是我们所看到千变万化的表象。
哲学通过不断的反思思维,来对我们所形成的思想以及思想前提进行追问,从而发现隐藏在我们思想中具有隐秘性和强制性的各种思想根据。对个人而言,这些思维根据是你之所以会这样,会那样思想并且做出行动的真正源头。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人的改变很困难,因为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思想的原因根据到底是什么?甚至多数人穷其一生,都不会意识到这一点。
我今天偶然间有一个特别的体验,在这里想要分享给有缘人。
进入4月开始,我想开始养成一个早睡早起的习惯,并以此尝试建立一个良好的习惯。这个习惯可以在我不做目前这份工作的情况下,也能够让自己的生活不会失去重心,从而造成生活的混乱无序给自己带来困扰。但是,实际在执行过程中的时候,自己都是晚上12点以后才睡觉,早上在6点醒来之后,又继续按掉闹铃继续睡觉,等到起床的时候已经是8点。这个过程中,总是告诫自己,要放弃熬夜的习惯,但始终是做不到。
很显然,一个月时间下来,自己设定的目标并没有实现。当我在反思这个过程的时候,一个哲学中“真善美”的概念进入了我的脑海里。
哲学意义上的“真”是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善”是这个世界应该是怎么样的?“美”是人实现“真”和“善”的统一。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人总是从自己的目的性出发,把现实世界改造成为自己的理想世界,具体到个人来说,就是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过程。而实现目标的过程,依靠的是实践活动,所以人总是以实践的方式存在着,这一点就是哲学追求的基本规律之一。
而反观前述我要建立习惯的目标,因为自己没有付出行动,所以自然实现不了目标,这个过程,在认识上上升一个层次来看待,以哲学思维的方式来看,就是我违背了规律。大家在教室里都可能听过,做事要按照规律来做,不要违背客观规律的教学,而什么是规律?可能很少有人在知识的意识形态方面去定义和明确。
而“实践”就是规律之一,人是以实践性的方式存在着。温故而知新,一些本来在大家经验中常见的观点,当自己结合自己的体会才会有深切的体会之后,才会有更深刻的认知。
目标、行动、思想再造、再行动,这就是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有的活动,这是哲学层面的解释。放在文学层面来讲就是,用心去体会一切,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