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小说:赵老翰在四平街传奇 第九章 长途跋涉奔目的 行进
第九章 长途跋涉奔目的 行进途中交新友
根据方初霁的指点,赵老翰下山后沿着古驿道向北行进。他知道自己去的目的地还有好几百里,这要靠自己的脚步去一步一步丈量。赵老翰边走边想方初霁给自己相面说的话。开始时还半信半疑,后来慢慢地受到感染有些相信了。但方初霁说的是自己一生的事情,也就是说发财的梦想什么时候实现那得看自己的命运了。不过他也说:“有命发大财,无命勤着来。”讷有没有这个命腻,想到这忽然又想起方初霁说过“若是不小心破了相,这个命就没了。”
他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脸与鼻子,破相也能影响,这话谁能说的准?不过至少真要是脸上受伤了,痛苦是免不了的,当然得注意不能让脸上受伤。赵老翰自认为自己即使不能发大财,但也能够靠勤劳争取出息,这也是父母和新婚妻子所期望的。想到这些赵老翰信心十足向既定目标进发。
就在赵老翰继续前进时,日俄战争差不多结束了,双方在东北腹地一个叫五站的地方形成对峙,直到战争结束。日俄战争粗暴践踏中国领土的主权,使中国东北人民在战争中蒙受了空前的浩劫。两国派来的强盗在东北这块土地上奸淫烧杀,掠夺财物,无恶不作,导致成千上万的东北人民流离失所死于战火,财产损失不计期数。可以说日俄军驻兵所占之地,房屋破坏殆尽,甚至树木无存,鸡犬一空。
就在日俄进行对峙时,赵老翰渡过辽河,到了一个名镇——辽河边上的通江口。此时的通江口名叫同江子或通江子。之所以称之为名镇,就是在没有铁路时,东北的粮食物资运输大多都是从这里水运,因为通江口是重要的水路码头,进关的船都是从这里进行装卸的,最后沿辽河经营口从海上运往各地。
大清王朝时期,关东是龙兴之地,满族皇帝进关后就开始封禁。后来,这里肥沃土地被关内人民看好,都千方百计出关,哪怕历尽千辛万苦也不怕冲向关外,把这里的荒地开垦成良田。随着形势的改变和需要,东北被逐渐解禁,辽河就成了沟通南北的运输通道。
辽河流到通江口处,在这里形成天然良港,辽河对岸各种物资大多都集中于此装船南下,因而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水陆码头。当年伊通河畔的宽城子曾经是农、牧、副产品集聚地,而其中最重要的商品就是大豆,周边的各大集聚地的大豆都进入宽城子进行交易。而这里的大豆向关内销售,运输的主要通道,就是运到通江口再向南运。宽城子“豆城”称号由此产生,后来此地也发展成“长春”了。豆城的产生促进了通江口码头的发展。
而赵老翰路过的时候,曾经繁华的镇子渐露衰败之相。这是因为铁路的修建把辽河水道阻隔了,原来的大型货船无法直接通行了。
赵老翰在通江口河岸,远远看到码头上还上停靠一些帆船,人来车往,多数是扛着麻袋打工者,慢慢一步一步奔向船上。
赵老翰离开河岸来进入通江口镇里。
街里可见路两旁店铺林立,赵老翰不觉心中一动,他想到这里不正是方师傅说的赫林子南边吗?这么热闹的地场何不留下来?想着想着,他开始留心街道两侧铺子,见有客栈、货栈、钱庄、还有当铺、饭馆、澡堂之类的。最后,他在一个挂有“广增达”铺子牌前门停下,仔细一看,铺子经营项目有粮食、杂货还兼营船运。抬脚想进去,踌躇一番,最终还是止步向岸边走去。
告别方初霁走了近一个月的路,背包里仅有的几个铜板大钱早已花光了。此时再想往前走,已经没有路费了,也就是没有了吃饭的钱了。赵老翰是想留在这里打工,好攒点钱再上路,沿途要饭吃那也是不好受的。可又担心自己岁数小东家不收留,此时的他真是有点走投无路了。
正在彷徨之时,突然发现河边断崖上站有一个人,时而回身看看镇子,大多数都朝着辽河对岸望去。赵老翰怕他有什么事而寻短见,于是快步冲上断崖,想出手拉住他。可是,当他冲到跟前时,那个人还是一动不动地面对河面。赵老翰止步,不敢贸然行动,只在身后看着他。不长时间,那人回过头来冲赵老翰笑笑说:“你怕我跳河?”
赵老翰不好意思地点点头。那人哈哈大笑,同时深情地说:“小老弟,咱俩真是有缘啊。”说完走到赵老翰身边,拉住赵老翰的手走下断崖,来到一个石墩两人坐下。坐下后那人又笑笑说:“小老弟,你的心地真好。哪里人,也来关东种地呀。”
赵老翰忙说:“讷没想种地腻,来找讷爷爷想学做买卖咧。”
“直隶哪的人?”
“讷是乐亭那疙瘩的。你是老西子?”
“小老弟既然咱俩这么有缘,就结识一下,我姓乔,乔本茂,字向斋。就住在这个镇子里。”
赵老翰一听他是这个镇子的人,心里特别激动,能和他交上朋友一定会帮助自己的,马上说:“讷姓赵,赵正义,表字翰臣。”
“你这个名字好,翰林大臣,心怀正义呀。”
赵老翰不好意思地笑笑说:“父亲起名八成就是这个意思腻,可惜讷就念了几年私塾腻,认识几个字而已咧。家里供不起讷念书咧腻。老爹说学做买卖也够用咧。这不人都说关东好赚钱咧,讷也想赚点好养家糊口。谁知这么难腻,还没到地场讷就财神爷甩袖子——镚子皆无咧!老哥不瞒你说腻,讷现在走投无路咧,想找个铺子留下腻,可讷又惦记爷爷那疙瘩儿,两难之际就到河边来看看,正寻思咋整腻就看到你在上面。”说到这儿不好意思笑笑又说:“老哥你是不是也遇到讷这样的问题腻?”
乔本茂看着赵老翰明白了他的意思也笑了笑,随后低下头叹了一口气,半晌抬起头向上望望说:“是遇到了问题,也是很难的题,但跟你的不一样。能猜出我为什么登高望远吗?”
赵老翰摇摇头说:“大哥讷猜不出来。”
“老弟,我看你是实在人,实话跟你说,我正在想离开这伤心之地。我有许多话不能在人前说,包括我的家人。只能面对远方默默地寻思以后该走什么样的路。”说完站起来:“走!我领你下馆子去!咱哥俩边吃边聊。”说完向赵老翰伸出手。
赵老翰忙拉着乔本茂手,腾地站起来:“大哥,讷,那个……。”
“那个啥,你我虽然萍水相逢,可话唠得投机。各自情况不同,目的都是一样的。想发财自己干!看你风尘仆仆的,一定是刚进城里来,连口饭还没吃。走吧。”
此时的通江口虽然处在日俄打仗期间,但打仗地离此较远,除了运输外,街里还是照样热闹非凡。乔本茂带着赵老翰进入街里,只见一家挨一家店铺十分紧凑。开饭店也不少,有挂一个幌子的、两个幌子的,挂四个幌子及少。
乔本茂就找了一家挂四个幌子的饭馆。招幌高悬,迎风飘摆,一看就是较大酒馆。赵老翰抬头一看牌匾,上嵌三个金色大字:全聚福。
跑堂马上前来迎客:“二位爷请!”
在跑堂的指引下,两人在一空桌坐下来。乔本茂问:“小老弟吃点哈腻?”
“讷就来一大碗高粱米饭就行咧。”
乔本茂笑笑跟跑堂点了四个菜,并嘱咐说:“菜饭快点上来。”跑堂的刚要走,乔本茂又说:“烫两壶酒。”
赵老翰见乔本茂点酒了忙说:“讷没喝过酒咧。”
“没关系,出门在外跟人打交道,少不了要喝酒。学学少喝点慢慢就习惯了。”
不一会儿酒菜饭都上来了。乔本茂给赵老翰倒了一盅酒,把自己的盅也满上,然后端起来跟赵老翰碰了一下盅说:“咱俩相识就是缘分,来先喝一口。”说着把盅放到嘴边喝了半盅。本来他是想干了,可赵老翰先说了没喝过酒,就给赵老翰打个样子。
赵老翰没法再推辞了,也跟着喝了半盅,没想到酒是辣的,到嘴里一咽直接辣到嗓子眼,不由得低下头捂嘴咳嗽两个。
乔本茂看到这个样子,知道赵老翰真是没喝过酒,于是说:“老弟,沾沾嘴唇,再少喝点就不会呛着了。来吃口菜。”
赵老翰真是饿了,也就不客气端起饭碗吃起饭来。
乔本茂吃几口后,又说起自己的家史来。
“刚才我跟你说这疙瘩是我的伤心地。是这样的,我的祖上在乾隆年间就来这疙瘩开了烧锅,慢慢地又开了杂货铺、粮栈等等。到如今历经了一百多年,成了大家族,现在有数百口人。到我本字辈是第八代了。没想到爷爷辈哥几个都不顾家族利益,争权夺利还打起了官司。家人不和外人趁火打劫,有的分号掌柜竟然盗款跑了。可这些老人们都视而不见,还固执己见,为自己的小家庭争利任由所为,从此,乔家生意一落千丈。我家本来有两条大船来往营口之间,谁知家族变故,我家也被卷了进去,父亲一病不起。我也无能为力扭转这个局面。后来,老毛子修铁道,阻断辽河通行,我家大船过不去了,压在手里的货运不出去了,我在此也难以立足了。”说到这儿,叹口气说:“当年宽城子往这疙瘩送大豆,我认识益发合一个掌粮盘的,跟他交了朋友。我想去宽城子找他进益发合当伙计去,靠我自己努力生活。省得在这疙瘩看他们憋气。回想过去,我家大船在这里停靠,装卸货物,那景象何等壮观,一切都成过去时了,这就是我为什么站在河边高处看的原因。”